“金有价而玉无价”,这是业内最流行的一句话。从情感上来说,玉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是难以用价钱去衡量的。但是从商品的角度看,玉石也是有价的, 只不过这个价格是有一定弹性的。一些投机取巧的商家便利用这一点,对客人设下一些陷阱。 1.夸大“黄金有价玉无价” 玉无价说的是翡翠的特殊性,并不能像黄金一样有统一的克价,买卖主要看眼缘。为此,一些销售员就取“无价”二字,把翡翠价格吹得天花乱坠,耳根子较软的玉友难免就真的以为眼前的“翡翠”是无价之宝,买了就是得了大便宜! 2.统称商品,模糊材质 商家说话越含糊越有问题。通常表现为把所出售的玉器用一个大类目来统称,一些销售人员将翡翠、黄晶、橄榄石等统为“玉”或“玉石”,却不标明产品的实际材质,故意忽略玉的价值也是有天差地别的事实,如果遇到以玉统称的商家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3.满口行话搞大忽悠 行话一般是针对业内人士交流使用的,如果遇到商家动不动就说大家听不懂的行话,那么请注意:他这样做很可能是在摸底。如果消费者对于行话一头雾水,那么商家就可能以半清楚半模糊的方式忽悠消费者,此时要特别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被其动听的话语所欺骗。 4.有意缺漏,说好不说坏 有意缺漏就是在描述翡翠的时候,特别强调好的地方,而故意不去描述存在问题的地方。如果不太懂行的客户没有留意到没有描述的问题,可能就会被坑。 5.用权威证书当幌子 一些商家会利用消费者对于权威证书的迷信这一心理,在消费者对某件玉器商品心动的时候,看准时机向消费者出具权威机构的认证证书,以保证自己所卖的东西物超所值,让消费者失去一定的判断能力。其实权威证书,更多时候只是为了确认是不是翡翠A货,而不能衡量一件翡翠的具体价值。同时,也要警惕有些不良商家会制造假证书骗消费者的情况。 ![]() 温馨提示 有心购买翡翠,但自己又不懂行的话,最好不要心血来潮在超市、路边、旅游景点推销摊位等地方购买。可以在懂行的人陪伴下,到正规玉器市场、店铺购买。就比如全国四大玉器市场之首——平洲玉器街,这里玉器商户三千家,品质有保障,各种翡翠产品应有尽有,任君选择。 ![]() ![]() 资料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