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多必失,曾国藩坚持做一件事,戒掉多话的毛病

 大西瓜nj5u4j9h 2018-07-12

老子曰:“大辩若讷。”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由此可见,在圣人的心中,懂得守住自己的嘴,是有修养的体现。

俗话说,祸从口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巴,逞一时口舌之快,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殊不知在别人眼中,这是肤浅和幼稚的表现。

曾国藩年轻时就吃了这方面的亏,但他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戒掉了“多言”的毛病,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出身湖南一个小乡村,通过多次科举,才勉强进入翰林院。初入官场的曾国藩,年轻气盛,想在同僚面前展示自己,经常掉书袋卖弄自己的学识。没想到自己才疏学浅,反而引起了同僚的反感。

有一次,同僚生日宴请他出席。曾国藩酒后失言,竟然出口调戏对方的小妾,最终闹得不欢而散。次日,曾国藩酒醒之后,羞愧难当。特地登门道歉,对方却闭门不见。曾国藩这才意识到多言的后果,痛定思痛,决定改掉这个恶习。

他在日记中深刻反省,总结自己常犯的三个错误:一、自以为是,自己喋喋不休,听不进别人的观点;二、开玩笑时没有分寸,常常因此惹他人不快;三、喜欢辩论,出口必压对方一头,逞一时口舌之快。

之所以犯这些毛病,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说话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图自己高兴,不懂得换位思考。所以曾国藩强迫自己,每次说话前,必须思虑再三,避免脱口而出的蠢话。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睡前写日记反省当天的一言一行,反省是否有不妥之处。

通过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加上严苛的自律,曾国藩逐渐改掉了多言的恶习。他在晚年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古来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曰长傲,曰多言。”大意是,人有两大凶德,一个是傲慢,一个是多言。以此告诫子孙,务必戒掉多言的毛病。

即便是曾国藩这样的圣人,年轻时也会犯错。但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知错能改。对于我们而言,相信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曾经因为失言得罪人。希望大家学习圣人的智慧,谨言慎行,时时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