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我在关帝庙重修的作为

 风吟楼 2018-07-12



我在关帝庙重修的作为

作者 | 彭妙艳


现在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揭阳北门关帝庙,在建国后的一次大修,是在世纪之交。主持设计的是北京古建设计公司。

我调来当时的揭阳市文化局当文物管理科长、市文管办主任的时候,关帝庙大堂和拜亭已经大体修好,只剩下最为精华的前厅藻井及前檐尚未动工。



不是经费或者缺乏师傅的原因。而是当时管庙的理事会以为既然上百年了修此一次,就得修出个样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要让所有构件木雕金漆彩饰一新,显示出庙宇的金碧辉煌。而且他们对此很坚持。对此,设计方已准备妥协。因为在他们以为,从勘查的情况看,这个藻井历史上是有过金漆与色彩的,恢复这些装饰,既能满足理事会老人们的要求,也不算是多大的破坏,有利庙宇重修顺利完成——因为当时需要的资金,都是由老人们向社会筹取的。



我就是在这当口第一次走进关帝庙的。看了设计调整方案,听了老人们的陈述之后,我对老人们热心文物保护表示高度赞赏,一一握手致敬。之后,我向他们分析藻井贴金不贴金的优劣,讲解文物保护工程应该坚守的原则,以及不贴金饰彩对文物展示的意义。有的老人终于表示理解,但也仍有些固执己见,甚至以如不听从他们意见就不去筹款相威胁。



在当时,重修一座庙宇,其实也就不过几十万元吧。我找些做老板的朋友支持一下,是能够解决的。于是我除了耐心向理事会老人做工作的同时,也向他们暗示我的底气。老人们觉得拗不过我,一致同意了,而且在后来的合作中,他们比之以前更积极、更主动。正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关帝庙的重修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此后的申报省保,再报国保奠定了基础。



在制止彩绘、贴金之后,我请来了工匠,利用风泵和毛刷,把藻井密集的木雕构件中的沙尘冲飞、刷净,对残缺的局部进行补作,然后加涂若干次防腐漆,在保持修旧如旧、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还加强了防腐的功能。接着,邀请省博物馆的几位古建、文物拍摄专家,对全部木雕进行精心拍摄,随后,在新落成的雷神庙后部举办了“揭阳北门关帝庙木雕图展”,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关帝庙的知名度因此蒸蒸日上。国家文物管理局专家罗哲文等来参观之后,激动地说:“凭这处古韵盎然的木雕,关帝庙就足以成为'国保’了。”



很多年来,我为当时能够保存下藻井间这处以乾隆时代作品为主,光绪时期部分木雕次之的木雕集合区,原汁原味地体现关帝庙建筑装饰原真性和沧桑感,从而保证了庙宇的文物价值不受损而欣慰不已。

同时也体悟到文物的重修,加强主体价值研究,引导业主了解维修原则与方法,作好重点区域保护方案与现场指导、监理,对文物的有效保护至关重要。于是写下这则短文,以为后之来者的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