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古人4句话,做一个“会说话”之人

 昵称32937624 2018-07-13

读懂古人4句话,做一个“会说话”之人

1、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问到你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三愆”的学问是很实用的谈话修养。不仅适合跟君子谈话,几乎所有的谈话都适用。没轮到你讲话时,你抢着说,这就犯了“躁”的毛病,这种情况在谈话时最常见。须说话时,就该大大方方地讲清楚,藏着掖着,反倒不好。不注意看情势说话的人,说好听些叫做昏聩,讲直白点,即睁眼瞎一个。

说话要谨记“三愆”之道,既不能早,也不能晚,既不能多讲,也不能不讲。即要恰到好处,拿捏好分寸,也要把握好火候,做到既不躁又不隐也不瞽。古今言谈虽有别,但说错了话便会得罪人,这道理从来未变。牢记 “三愆”,既利于我们在交际中避免失言,亦让人学会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间点说话,让小言谈获大成效。

2、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

说话必须首先要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开口说话,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只有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获得他人的信任,那么即使是在蛮荒陌生的地方也会行得通;如果说话不忠诚信实,行为不恭敬实在,就是在本乡本土,也处处受阻。信用是一个人内心真诚的外在标志,也是成大事者必须坚守的重要品质。

读懂古人4句话,做一个“会说话”之人

3.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

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说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语,抢先说大话,说到做不到。

人们常说“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老子也说“轻诺必寡信”,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巧辩和饰美会伤害言语的真实和诚信,不是正道所为。。“实干胜于雄辩”,任何真理都不是由论辩和互相诘难而生的,欲要达到目标和求知,就要做到实干,就如词人陆游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志之人要谨记于心。

4、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菜根谭》

十句话里说对九句,也不一定有人称赞你,但是如果你说错了一句,就会被别人指责。十次谋划有九次成功也不一定能得到奖励,但是一旦有一次失败,埋怨责备就会接踵而来。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得好,超过大家的平均水平很多,就容易招人嫉恨,一旦失利一次,很容易就会被落井下石。所以,对于一件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乱说。一旦被揪住错误,功劳就会被掩盖过去,失误会被无限放大,很容易遭到冷遇。

因此古人常说,君子“谨言慎行”。不要夸夸其谈,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见识,胡编乱造,不然很容易遭受祸患。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妨冷静思考,深思熟虑后再一语中的。

读懂古人4句话,做一个“会说话”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