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森球,正统物理学家提出来的一种构想,利用恒星做动力源

 程浩瀚 2018-07-13

戴森球 是一种设想中的巨型人造结构,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球体”是由环绕太阳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戴森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在宇宙中长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文明的逻辑必然,并且他建议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打开连尚头条,看更多新鲜猛料

无数围绕恒星的“卫星”,完全包围住恒星,想想就很科幻

戴森球理论,是由正统物理学家提出来的一种构想,非常具有震撼力,但并没有突破理论上的极限。戴森球看起来不负责,实施建造则有非常高的难度。以地球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能力,想完成这样的一个超级工程,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至少在几百万年以内,还不具备这种实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的天文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对全天25万个天体的红外巡天调查,发现了17个类似戴森球特征的天体。NASA一直持续不断地在搜寻着戴森球的痕迹,搜寻范围涉及10万个星系无数恒星,也曾经发现过基础疑似天体,比如2012年发现的恒星KIC 8462852有遮挡现象,曾经引起天文科学界的轰动,但最终也被排除。

想要建造戴森球,首先需要很多的材料。戴森球的直径,起码要达到1~2亿千米以上,这样大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要建造它,就需要把太阳系中所有的大行星都拆掉,比如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水星,它们都会被拆掉,用作戴森球的建造材料。

这还远远不够,人类还必须把太阳系边缘的小行星代的物质统统拿过来。或许这样才勉勉强强足够使用。戴森球一旦建造成功,除了引力波,将不会有任何信息或者能源向太阳系以外泄露,从太阳系的外部来看,太阳系好像就是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类似一个“黑域”。

只有通过引力波的探测,才能够发现该区域有一个大质量引力源的存在。或许未来人类科学技术可以发展到屏蔽引力源的程度,这也未尝可知。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可以获取几乎不会枯竭的能源。

现实中戴森球的可行性

当有人认为这些设计-特别是那些以戴森壳为基础的蓝图是不切实际的时候,现代轨道环绕卫星或太阳帆技术已经得到发展并能进行一定的实际应用,并不需要任何主要的理论上的突破,而这种技术却是可以用来建造戴森球结构。当代太空飞船和卫星的应用可以看作为朝向建造戴森球的小小的第一步。

然而,建设戴森球的极其巨大的人造卫星和太空飞船,而当前人类却远远没有制造如此数量的人造卫星和太空飞船的工业生产能力,这是戴森球最大的生产力的瓶颈!有可能在这样一个建设工程中会有很多目前无法预见的工艺问题,而当前人类对工业自动化的理解和应用是远远不够来建造与维护这样一个自维护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