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血管病变的?

 袁敏琴 2018-07-13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人会有血管病变的问题,比如血管狭窄和闭塞,但是为什么会病变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糖尿病引起血管病变的机制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先介绍一下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起到止血和凝血作用,这也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那么,糖尿病对血小板有哪些影响呢?可以告诉你这个机制和过程很复杂,但是最终的结果主要有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聚集功能亢进、释放反应增强和促凝活性增强。

这种条件下,尤其是当血管出现损伤时,血小板受到刺激,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粘附在血管上。时间久了,就会日渐堆积形成血栓。

不过也要知道,我们的身体自身也有抗血栓的能力,过程同样很复杂,主要和一些蛋白酶有关。但是糖尿病人体内的这些物质无一例外活性下降,一些是因为内皮受损而分泌量减少;另一部分是蛋白质的非酶糖化引起,也就是这些酶的活性部位被葡萄糖占领而失去活性了;剩下的有活性的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被消耗掉了。所以,抗血栓能力相对减弱了。

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糖是一个工作,但是预防血管病变同样很重要。这种情况最好是定期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因为仅凭感官的话,有症状出现的话可能已经严重了。特别是糖尿病足的预防,多数都是因下肢或轻或重的动脉硬化,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