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导演 | 在人物面前,编剧什么都不是——专访杨心彦

 zdjphoto 2018-07-13

杨心彦,201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编剧作品电影《旁听生》入围中国独立影展长片竞赛单元。2015年,编剧作品电影《初一》获第3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长片处女作金奖。2016年,创作电影剧本《双面好人》入围柏林电影节天才培训计划。2017年,编剧作品电影《离秋》在中国、日本两地拍摄完成。在舞台剧领域,他也先后创作了如话剧《血字的研究》、《迷途》、《世界》,音乐剧《恋爱中的肖邦》、《如果》等十余部作品。

 


移居上海:这次这部话剧《无稽之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创作?他背后的创作过程又是什么样的?

 

杨心彦:这部《无稽之谈》是以清朝为背景,讲述三位历史上的大太监李莲英、崔玉贵、小德张,在后宫历经的二十年岁月。二十年中,他们亲历和目睹了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进京等诸多家国巨变。三条贱命也同风雨飘摇的王朝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宣统三年,大清亡国。太监们走出宫门,却不知自己的明天何在。我之所以写这个剧本是因为收到这部话剧的制作人陆达祥的邀请。2017年年初的时候,他跟我说,想做一部以太监为主体的话剧。我当时就觉得,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从历史的角度说,太监是历史最好的旁观者。从人的角度说,太监又是对于人性极大压抑的产物。他们身上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张力。机缘巧合的是,几周后我在北京创作另一套剧本。可能是因为受到北京地域环境的影响,突然就对这个戏有了很多创作灵感。当时一同在北京的,还有上海的另一位优秀编剧孙岳懿。我们聊到这个剧本时一拍即合。调查历史背景时又发现,从太监小德张入宫到大清灭亡,刚好二十年。于是我们俩就确定了创作思路,并随即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剧本创作。

 


移居上海:这次这部作品搬上舞台会不会有什么难度?同时,又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

 

杨心彦: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从编剧的角度。用什么方式写好这二十年的故事。无论是从清朝灭亡,还是太监身世的角度,这部作品都应该是一出很好的悲剧。但如何写好这个悲剧?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的用一整出喜剧的形式来完成。因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用喜剧的方式来呈现,既保障了整部作品的趣味性和可看性,同时也把悲剧的色彩更加发挥到极致。而从排演的角度上来说,挑战更大。因为这的确是一部大作品。剧本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剧本朗读,当时的时长就达到了五个小时。这对于商业演出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导演就变得至关重要。于是,我们也请来了非常优秀的青年导演陈家玮。他决定把整部作品弄缩进两个小时之内。在保证作品可看性的前提下,也尽可能的把我的创作理念和编剧诉求发挥到了最大。他给这个戏也提供了诸多的亮点。例如我戏中所写到的人物,不下五十个。他选择了六位演员进行多角色的替代。用六个人演出一整个晚清的历史篇章,我觉得非常有创作性。另一方面,也有人开玩笑说我这部戏是清朝的“权力的游戏”。因为其中的人物“领便当”的量,也是非常惊人。满朝文武、士大夫、宦官、百姓,最后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如何让这些人物都有其特征和记忆度,这无论是对导演,还是对整个舞美、服化部门,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尽管排演的难度颇高,但这部戏的亮点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也非常期待。

 


移居上海:作为一个优秀的编剧,你觉得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理念是怎么体现在这个作品里的?《无稽之谈》在你的诸多作品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杨心彦:我可以这么说。《无稽之谈》是我到目前为止的作品里,我最为看重的一部。一方面是从手法上来看,剧中其实涉及了了大量传统戏曲、相声、民俗、文化的元素。我希望这是一部真正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及意象特征的作品。从思考的角度上来看,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我作品风格的延续。我在电影《初一》里所表达的,是对于个人归宿的思考。电影《离秋》里,展现的是对于90年代移居日本的上海人这一群体归宿的思考。而到了这部《无稽之谈》,我开始思考更多人的命运与归宿,甚至国家、未来这些概念的明天究竟何在。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对自己的创作观也是不断成熟的过程。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戏,你到底要表达什么。我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对于一个很想写的作品来说,其实是不存在为什么要写他这个问题的。我想写人,我想写那些剧中的人物。这就是我的答案。作曲家何训田老师有一首作品《春歌》,共有四句歌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觉得恰恰道出了生命个体与历史、自然的真谛与禅意。很荣幸的是,何老师也授权我们可以在剧中演唱这首作品。我给制作人打过一个比方,我这部戏,更希望的是向观众,打开一把写满了剧中人物悲欢离合以及历史兴衰更替的扇子。当曲终人散,我扇子一收,仅此而已。你可以不记得剧中的情节、脉络、结构、表达,但我希望观众能记得剧中人的悲欢与喜乐,忧愁与冷暖。编剧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因为在人物面前,说实话,编剧什么都不是。

 


移居上海:对《无稽之谈》的上演还有哪些期待?你之后还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对于之后的创作还有什么样的规划?

 

杨心彦:《无稽之谈》这部戏现在除了八月的演出之外,现在也已经被邀请将会参加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上海国际喜剧节。希望八月的演出是一个好的开端,也希望这个作品能持久的被搬上舞台。更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剧场,来观看这部由整个团队,包括导演、舞美、演员以及更多工作人员共同付诸努力完成的作品。在舞台剧方面,我目前有几个新的题材也在酝酿中。我希望能继续延续《无稽之谈》中的一些风格,继续创作涵盖中国传统美学色彩以及审美意象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作品。我现在正在创作一个传统京剧的剧本,叫做《千江月》。我希望作为一个年轻编剧,能够为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多做出一些努力。在未来几年内,我还希望能有可能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搬上话剧舞台。这是一部应该奉献给中国观众的历史巨著。再推陈出新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希望观众能感受到我,包括整个制作团队的用心与坚持。



时间: 2018年08月03日 ~ 2018年08月19日 每天 19:30 -      

地点:上海 新光小剧场(新光影艺苑) 上海黄浦区宁波路586号

票价:106 - 241元


本文刊登于《移居上海》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