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八拾:凿空时空阻隔,张骞最早建立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信息通道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西汉初期,西域大约分为36国。这些国家大小不等,强弱不一,各有君长,不相统属。到汉武帝时期,匈奴冒顿(mò dú)单于征服了西域,并以此为根据地向西汉王朝发动进攻,严重影响到西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

面对强大的匈奴,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生死存亡;不仅是中华民族间的战争,而是一场牵扯面很大的国际战争。战争不仅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还要靠灵活的政治手段,更要靠宝贵的信息,因此,外交作为政治手段的重要一环,出现在汉王朝的统治者的谋略之中。

当时,西域有一个叫月氏(ròu zhī)的部族,匈奴崛起以前,他们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以游牧为生。匈奴崛起以后,他们经常受到匈奴侵扰。有一年,月氏王被匈奴老上单于射杀,其头骨被做成了匈奴王的酒杯,因此,月氏人对匈奴恨之入骨。

在匈奴的长期侵逼和欺凌下,月氏人被迫放弃世代生息的家园,西迁到伊犁河一带,又被匈奴联合乌孙国打败。为了生存,月氏人不得不向西击败塞种人(即在亚洲的斯基泰人)建立的大夏国,建立了大月氏王国,后来,还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可见月氏人非凡的生命力。

月氏人虽然被迫离开了河西走廊的故土,但他们非常留恋自己的故乡,始终梦想着返回家园。大月氏人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渠道,时刻准备着打败匈奴,回归故土。这个从遥远的西方大月氏国发出的复仇信号,被东方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捕捉到,并认为是国际合作的良好机会。

当时,正在寻求援手打击匈奴、努力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刘彻,非常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消息的重要性,并迅速地采取了行动。他设立了“出使西域志愿者”国家项目,招募有志于国际友好事业的使者,得到了当时在王室中任郎官(普通公务员)、并且愿意前往西域的张骞,作为汉王朝的使者,去寻找和联络大月氏,准备结成联盟,东西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即汉武帝建元三年,汉中人张骞带着100多随从,从陇西郡出国西行,踏上了出使西域的慢长而艰险的征程,也开启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历史。当时,中国与西域之间信息隔绝,是这位生于陕西城固的男儿,用一生时间,去凿开填满在东西方时空间的阻隔物。

张骞等人西行,必经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毫无悬念,他们被匈奴骑兵抓住、带往草原深处的匈奴单于王庭。当匈奴冒顿单于得知张骞一行要出使大月氏国时,便说:“月氏在我国的北部,我怎么能允许汉朝与他们相联系呢?我若派人出使越国,汉朝有让我的使者通过吗?”此话没毛病!张骞无机会!

匈奴就是横亘在东西方信息通道上最大的阻隔者。匈奴单于将张骞等人扣留了下来。这一扣留,就是整整十年时间,张骞为掩盖意图和求得生存,在匈奴那儿娶了妻,生了子,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效忠的祖国和出使西域的使命,仍精心保存着代表汉朝使者身份的节杖,寻找着逃出匈奴控制、完成出使使命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张骞和部下趁匈奴人看管松懈之机,逃离了匈奴王庭。逃出来的张骞,向西日夜兼程,一方面是为了逃避匈奴的追捕,另一方面是为了尽快完成已经中断和搁置了十年之久的神圣使命。一路上,戈壁荒滩一望无际,只靠死人死马的骨头来辨别方向。他们行走了数十日,终于到达了大宛国。

大宛,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是一个盛产骏马、葡萄和苜蓿的美丽富饶之地。在这里,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在大宛向导的帮助下,穿过了康居,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月氏国。这是一条多么艰辛而漫长的穿凿之路,张骞用了十多年时间,九死一生之后才得以走完,而且路的尽头,是什么在等待着他,尚且不知。

张骞到达大月氏后,发现这里的形势与十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当年,大月氏被匈奴打败后西迁是痛苦的,但因祸得福,月氏打败了大夏后,在其国土上建立的大月氏国是幸福的。这里土地肥沃,人口殷盛,物产丰富,是个比故土更加幸福的家园,大月氏人安居乐业,生活得很富足安逸,已经忘记了昔日国破家亡的仇恨,没有了东归故园的强烈愿望。

当时,信息高速公路尚未建立,重要信息传导实在太慢,原有信息已经失去了时效。张骞虽然竭尽全力,也没能说服大月氏王与汉王朝同时出兵夹击匈奴,只好动身回国。为了避免再次落入匈奴之手,张骞选择祁连山南麓的羌人领地作为归途,但羌人与匈奴友好,他们珲是被匈奴俘虏。张骞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时间后,终于趁匈奴内部混乱之机,逃了出来。

公元前126年,即汉武帝元朔三年,张骞终于回到了阔别13年的长安,出使时100多人的团队;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二人。汉武帝为了奖励他们的忠勇,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张骞的西域之行,是东西方交流的大胆尝试,是信息在东西方传递的过程,也是信息通道由此建成的过程。当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才真正看到的信息及其通道的无限价值,而张骞出使西域最重要的意义,恰在于此。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仅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虽然张骞出使大月氏国,没有达到联合打击匈奴这一预期的外交和政治目的,但是,善于观察的张骞却把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都记录了下来,这个有心之举,使中华民族第一次了解到了西域的真实情况,这在交通、通信还很落后的汉代,是何等弥足珍贵。

张骞从西域带来的信息,在汉武帝刘彻后来制定打击匈奴的战略方针时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战争的结局。公元前123年,即汉武帝元朔六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凭借其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的地理知识,引导大军在茫茫荒野中找到了水草,使人马不至于被饥渴所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张骞因此立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域的乌孙等国趁匈奴被汉朝打败之机,纷纷起来反抗匈奴。于是,汉武帝刘彻拜张骞为中郎将,派遗他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带领300多人,驱赶着上万头牛羊,带着价值“数千巨万”的金银、绸缎等礼品,又一次踏上了漫长的西行之路。张骞到达乌孙后,又派遣副使出使大宛、大月氏、大夏等国,拓展信息通道和网络。

公元前115年,即汉武帝元鼎二年,张骞圆满完成使命回国。乌孙国王还派遣几十名使者(信息承载者)带着数十匹良马,随同张骞,穿过“信息通道”来到长安。这一次,张骞等人和乌孙国的使者,带着更丰富的西域信息,出现在汉代长安城中,直观地展现在汉王朝的统治者面前。

公元前114年,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张骞去世,归葬汉中故里。一年后,张骞曾在乌孙派往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返回长安,同时带来了各国的使者和各种西域特产。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前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而东来的商胡败客亦日款于塞下。著名的古代东西方交通线——“丝绸之路”遂建立起来,成为沟通中原与西域的商业之路、文化之路、信息之路。因此,班固在《汉书》中,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称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在今天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的故里,完好地保存着这位伟人的墓茔,其子孙祭祀如常,来自五湖四海的拜访者不断。若有机会,您或许可以持虔敬之心,乘上西汉高铁,来一次对这位东西方信息通道“开凿者”的瞻仰之旅!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