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 撰(译文;卷八)

 草庐经略 2018-07-13
·

酉阳杂俎
【唐】段成式 撰

​【正文】

酉阳杂俎》·卷八 

​【原文】

     上都街肆恶少,率髡而肤劄,备众物形状。持诸军张拳强劫(一曰"弓剑"),至有以蛇集酒家,捉羊脾击人者。今京兆薛公上三日,令里长潜捕,约三千余人,悉杖煞,尸于市。市人有点青者,皆炙灭之。时大宁坊力者张幹,劄左膊曰"生不怕京兆尹",右膊曰"死不畏阎罗王"。又有王力奴,以钱五千,召劄工可胸腹为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无不悉具,细若设色。公悉杖杀之。

​【译文】
    京城街肆里的不良少年,带头剃发并且刺青,刺了各种事物的形状。

    他们依仗着军队里有人,动不动就出拳打人、抢劫,还有就是聚集在酒家里,拿着羊胛骨四处打人。

    当今的京兆薛公薛大人为官三日,就命令里长悄悄把他们抓了起来,大约抓了三千多人,全部用棍打死,陈尸集市示众。

    集市上有人有点刺青的,也吓得全部用艾草烧毁掉了。

    当时大宁坊有一个强悍的家伙叫做张幹,在左膊上刺有"生不怕京兆尹",右膊上刺有"死不畏阎罗王"

    还有一个叫做王力奴的,花了五千块钱,召集刺青匠在胸腹上刺了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无不完整,精细得就像绘画一样。

    薛公把他们全部杖杀了。


​【原文

​     李夷简,元和末在蜀。蜀市人赵高,好斗。常入狱,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左右言于李,李大怒,擒就厅前。索新造筋棒,头径三寸,叱杖子打天王,尽则已,数三十余不绝。经旬日,袒衣而历门叫呼,乞修理功德钱。


​【译文】
​    
李夷简,元和末年住在蜀地。

​    
蜀地有一个做买卖的人叫做赵高,好斗。常常被关进监狱,他的背上满是毗沙门天王的刺青,小吏想要打他的脊背,看见了这样的刺青就停下来没办法下棍。

​    
这个赵高就凭借这个在市场里祸害百姓。

​    
左右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夷简,李很是生气,就把赵高抓到了厅前。找来新造的筋棒,棍子粗三寸,叫用这样的杖子打他脊背上的天王,把这个图案打得看不见了才停下来,打了三十多下图案还没有完全打掉。

​    
过了十天,这个赵高袒这脊背,挨家挨户叫喊,乞要修理佛像的功德钱。



​【原文】

     蜀小将韦少卿,韦表微堂兄也。少不喜书,嗜好劄青。其季父尝令解衣视之,胸上刺一树,树杪集鸟数十。其下悬镜,镜鼻系索,有人止侧牵之。叔不解,问焉。少卿笑曰:"叔不曾读张燕公诗否?'挽镜寒鸦集'耳。"


【译文】

     蜀地的小将韦少卿,他是韦表微的堂兄。小时候不喜读书,就喜欢刺青。


     他的叔父曾经让他解开衣服观看,见他胸上刺着一棵树,树梢上聚集了数十只鸟。鸟的下面挂着一块镜子,镜纽上系着绳索,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牵着这根绳子。


     叔父不理解这刺青的意思,就问是怎么回事。少卿笑着说:"叔父你不曾读过张燕公的诗吗?我这个就叫做:'挽镜寒鸦集'呀"


​     张均的《岳阳晚景》:晚景寒鸦集,秋风旅雁归。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江飞。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这个家伙附庸风雅,狗屁不通也。看来当流氓就好好当流氓,别整什么文学。


​【原文】

     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成式常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劄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又"黄夹缬林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凡刻三十余处,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译文】

     荆州的街上有一个人叫做葛清,勇敢不怕刺青,他把脖子以下的身体上全部刺满了白居易的诗。


     我常常和荆州的客人陈至把他喊过来观看他的刺青,我们叫他自己对刺青进行解释,他背上的刺青他也能够记住。


     他反手指着刺青处,说"不是此花偏爱菊"这一句,就会用手指着有一人拿着酒杯靠近菊丛图案。


     还有说出"黄夹缬林寒有叶"这一句,他就指着一棵树,树上挂着丝带,丝带上的花纹非常细。


     他的身体上大概刻了三十多处,全身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陈至称他为"白舍人行诗图"(白居易会走的诗图)


​【原文】

  成式门下驺路神通,每军较力,能戴石簦靸六百斤石,啮破石粟数十。背刺天王,自言得神力,入场人助多则力生。常至朔望日,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儿供养其背而拜焉。


【译文】

    我门下有一个养马赶车的仆人叫做路神通,每次军中比赛力气,他能够头顶着台阶石,同时举起六百斤石头,他还可以咬破石粟数十颗。


    他的背上刺着天王像,他说能够得到神力相助,入场的神越多力气就长出来了。


    他常常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准备好乳糜,焚香光着上身坐定,让妻儿用乳糜供养他背上的图案上的天王并且跪拜这些天王。


【原文】

    崔承宠,少从军,善驴鞠,豆脱杖捷如胶焉。后为黔南观察使。少,遍身刺一蛇,始自右手,口张臂食两指,绕腕匝颈,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对宾侣常衣覆其手,然酒酣辄袒而努臂戟手,捉优伶辈曰:"蛇咬尔。"优伶等即大叫毁而为痛状,以此为戏乐。


【译文】

    崔承宠,年轻的时候就参了军,他善于击球,击球棍就好像黏在他的手上一样迅捷。


    他后来成为了黔南的观察使。


    他年轻的时候,全身刺了一条蛇,从右手开始,蛇口张来就好像要吃两个手指,蛇身绕着手腕围着颈部,身体盘曲在他的腹部,后半部分和尾巴就在他的小腿。


    他面对宾客常常用衣服盖住他的手,然后再酒酣之时就露出刺青并且露出手臂叉开手指,捉住那些演员说:"蛇咬你。"


     那些演戏的人就惊叫并作出痛苦的模样,他就用这种方式开玩笑取乐。


【原文】

    宝历中,长乐里门有百姓刺臂。数十人环瞩之。忽有一人,白襕屠苏,顷首微笑而去。未十步,百姓子刺血如衄,痛若次骨,俄顷出血斗余。众人疑向观者,令其父从而求之。其人不承,其父拜数十,乃捻撮土若祝:"可传此。"如其言,血止。


【译文】

    宝历年间,长乐里门有一百姓在刺青。数十个人围着观看。


    忽然有一人,穿着白襕衣戴着屠苏帽,抬着头微笑着离开。没想到没有走出十步,这个刺青的人流血就像流鼻血一样,痛得入骨,很快就出了一斗(瓢)多血。


    众人就怀疑刚才看的那个人,就叫刺青的父亲跟随那个人去请求救助。那个人不承认,那位父亲就向他拜了数十下,这个人就捻了一点土口中念念有词:"可把这个敷在伤口上。"


     父亲按照他的话去做,血止住了。


​【原文】

    成式三从兄遘,贞元中,尝过黄坑。有从者拾髑颅骨数片,将为药,一片上有"逃走奴"三字,痕如淡墨,方知黥踪入骨也。从者夜梦一人,掩面从其索骨曰:"我羞甚, 幸君为我深藏之,当福君。"从者惊觉毛戴,遽为埋之。后有事,鬼仿佛梦中报之。以是获财,欲至十万而卒。


【译文】

    我的三堂兄遘,在贞元年间,曾经经过黄坑这个地方。


    他的一个随从捡了几片人的头颅骨,打算把这些东西做药,他发现一片骨头上上有"逃走奴"三个字,痕迹就好像淡墨,才知道黥刑会渗入到骨头里面去的。


    这个随从晚上梦见一人,掩着面向他索要骨头说:"我太不好意思了,幸好你为我深深隐藏了我的不堪,我会报答你的。"


     这个随从从梦中惊醒,寒毛直竖,就把那几块骨头给埋了。


    后来随从有事发生,鬼就仿佛会在梦中指点他。随从因此获得了钱财,钱至了十万这个随从就死了。


​【原文】

    蜀将尹偃营有卒,晚点后数刻,偃将责之。卒被酒自理声高,偃怒,杖数十,几至死。卒弟为营典,性友爱,不平偃。乃以刀嫠肌作"杀尹"两字,以墨涅之。偃阴知,乃他事杖杀典。及太和中,南蛮入寇,偃领众数万保邛峡关。偃膂力绝人,常戏左右以枣节杖击其胫,随击筋涨拥肿,初无痕挞。恃其力,悉众出关,逐蛮数里。蛮伏发,夹攻之,大败,马倒,中数十枪而死。初出关日,忽见所杀典拥黄案,大如毂,在前引,心恶之。问左右,咸无见者。竟死于阵。


【译文】

 

    蜀地将领尹偃的大营中有一个士卒,有一次点卯晚了几刻钟,尹偃打算责罚他。没想到这个士卒喝了点酒高声抵触,尹偃很生气,就打了这个家伙数十棍,几乎把他给打死。

    这个士卒的弟弟担任营典一职,和这个士卒很友爱,就对尹偃的行为表示不满。


    他拿刀在自己的身上刻下了"杀尹"两字,然后用墨涂抹,制成刺青。


    尹偃暗中得知此事,就找了一个其他的借口把这个营典給杖杀了。


    到了太和年间,南蛮入侵,尹偃带领数万将士保卫邛峡关。尹偃体力过人,他常常叫左右用枣节杖击打他的小腿作为游戏,随着击打他的小腿变得肿大,但是却没有敲打的痕迹。


    尹偃自恃自己有把子力气,就带领众将士出关,追逐蛮族好几里。没想到蛮族有埋伏,夹攻尹偃,尹偃大败,战马倒地,他中数十枪而死。


    尹偃刚出关的时候,忽见他杀死的营典端着摆放祭品的黄案,这个黄案大得就像车轮子一样,在前面进行引导,他感到很厌恶。就问左右看见了这种奇怪的事情没有,左右都说没有看见。


    没想到尹偃竟死在阵中。



​【原文

    房孺复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浓妆高髻,月给燕脂一豆,粉一钱。有一婢新买,妆稍佳,崔怒曰:"汝好妆耶?我为汝妆!"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脱,瘢如妆焉。

【译文】

​    房孺复的妻子叫做崔氏,性情好嫉妒,她左右的婢女不能够化浓妆梳高高的发髻,每个月只给这些婢女胭脂一豆粒那么多,粉一钱。有一婢女是新买来的,化妆画得稍微好一点,崔氏就生气地说:"你喜欢化妆是吗?我为你化化妆!"她就让人用针刻这个比女的眉毛,然后用青色的颜料填塞,用火烧烤锁梁,然后用炙热的锁梁去烤这个婢女的两个眼角,皮随手就变焦并卷了起来,马上用以红色的颜料敷上去。等到痂脱落之后,疤痕就像化的妆一样。


【原文】

    杨虞卿为京兆尹,时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图刺,体无完肤。前后合抵死数四,皆匿军以免。一日有过,杨令五百人捕获,闭门杖杀之。判云:"錾刺四支,只称王子,何须讯问,便合当罪。"

【译文】

​    杨虞卿担任京兆尹的职务的时候,当时集市里有一个叫做三王子的家伙,力气大得能够举起巨石。全身都是刺青,身体没有一块完整正常的皮肤。这个家伙前前后后犯罪合起来可以判死刑四次了,都因为他躲在军队里得以免除惩罚。一日他犯了过错,杨就叫五百人把这个家伙捕获了,关起门来用棍子把他给活活打死了。杨是这样对他进行判决的的:"四肢全部是刺青,还自称王子,这种人还要审问么?肯定有罪。"


​【原文】

    蜀人工于刺,分明如画。或言以黛则色鲜,成式问奴辈,言但用好墨而已。

【译文】

​    蜀地的人擅长刺青,刺青制作得就好像画一样。有人说用黛这种颜料那么刺青的色泽就会鲜艳,我曾问过制作刺青的奴仆,却说只是用好墨而已。


​【原文】

    荆州贞元中,市有鬻刺者,有印,印上簇针为众物,状如蟾蝎杵臼。随人所欲一印之,刷以石墨,疮愈后,细于随求印。

【译文】

​    荆州,在贞元年间,集市上有贩卖刺青的人。他们用一种印,印上有很多针形成各种图案,印的型状就是蟾、蝎、杵、臼等。想要刺青的人可以挑选一个在皮肤上印一下,然后用石墨刷一下,疮好了之后,图案的细腻程度超过一般的刺青。


​【原文】

    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一曰是)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邓夫人也。和宠夫人,尝醉儛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娇婉弥苦。命太医合药,医言得白獭髓,杂玉与虎珀屑,当灭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虎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意,视之更益甚妍也。诸婢欲要宠者,皆以丹青点颊而进幸焉。


【译文】

​    近代妇女化妆流行装饰酒窝,例如妆饰有射月样式的就称为黄星靥。靥钿这个名,始于东吴孙和的邓夫人。当年孙和专宠邓夫人,孙和曾经耍酒疯拿着水晶如意跳舞,误伤了邓夫人的脸,面颊破了流了血,邓夫人撒娇地倚在孙和身上显得十分痛苦。孙和命令太医配治伤药,太医说得用白水獭的骨髓,掺杂玉和琥珀的碎屑一起配药,才能不留疤痕。孙和用很多钱才买到白水獭,就让太医配药膏。太医用的虎珀太多了,等到邓夫人伤好了,虽无疤痕但瘢痕却还在,左脸颊有个红点就像颗痣,看起来更加增艳。其他婢女想要邀宠的,都用朱砂或空青点在脸颊上从而取得孙和的喜爱。

​【原文】

    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大历已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点、钱点。

【译文】

​    现今妇女面部妆饰用花子,起因于上官婉儿所制作的金箔花饰,她是用来掩盖被黥的痕迹的。大历年代结束前,朝中官员们的妻子有很多既嫉妒又粗悍的,家中婢女小妾稍不如意就被黥面,所以有了月黥、钱黥等名称。


​【原文】

    百姓间有面戴青志如黥。旧言妇人在草蓐亡者,以墨点其面,不尔则不利后人。

【译文】

​    百姓中间有的人脸上有黑的标志就像受过黥刑过一样。是因为老话说妇女生孩子因难产等原因死了的,就用墨点在新生儿脸上,不然的话,则不利子孙后代。


​【原文】

    越人习水,必镂身以避蛇龙之患。今南中绣面狫子,盖雕题之遗俗也。

【译文】

​    南方人通晓水性,但必先纹身以避免鳄鱼、水蛇类的伤害。现今南中地区纹面的少数民族,大概就是古时纹身的遗俗所致。


​【原文】

    周官,墨刑罚五百,郑言先刻面,以墨窒之。窒墨者,使守门。《尚书刑德考》曰:"涿鹿者,凿人颡也。黥人者,马羁笮人面也。"郑云:"涿鹿、黥世,谓之刀墨之民。"

【译文】

​    《周礼》记载:'应受黥刑的罪有五百种。’郑玄解释说:'先刻面,然后用墨堵塞伤口。’受了黥刑的人,让他去看守城门。”《尚书刑德考》这部书说:“涿鹿的意思就是,凿人的额头。黥人的意思,是给人像戴马笼头一样固定住人头部然后刺人脸。”郑玄说:“受过涿鹿这种刑罚,世上人称他们是刀墨之民。


​【原文】

    《尚书大传》:"虞舜象刑,犯墨者皂巾。"《白虎通》:"墨者,额也。取汉法,火之胜金。"

【译文】

    《尚书大传》记载:“虞舜效仿古肉刑法律制出象征性的刑罚,其中犯有该受黥刑的人蒙上黑色的头巾。”《白虎通》记载:“墨刑的地方,在额上。”(这是)效法(五行中)火可以克金。


【原文】

    《汉书》:"除肉刑,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又《汉书》:"使王乌等窥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面,不得入穹卢。王乌等去节、黥面,得入穹卢,单于爱之。"

【译文】

    《汉书》记载:“废除肉刑,应当受到黥刑的人剪光头发、脖子束上铁圈修城墙或白天舂米。”又班固在《汉书》记载:“汉武帝使王乌等人去探查匈奴的现状。匈奴的法规,汉朝的使节不去掉节杖,不在脸上刺青,不得进入穹庐大帐。王乌等人不带节杖,并在脸上刺青,才得以进入穹卢内,乌维单于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


​【原文】

    晋令:奴始亡,加铜青若墨,黥两眼;从再亡,黥两颊上;三亡,横黥目下,皆长一寸五分。

【译文】

    《晋令》:奴隶第一次逃亡,用铜锈的深蓝色代替墨,黥奴隶的两眼;如果再逃亡,就黥在两腮上;第三亡逃,则横着黥在眼睛下,都刺黥长一寸五分。


​【原文】

    梁朝杂律:凡囚未断,先刻面作""字。

【译文】

    梁朝杂律:凡是囚犯还没有判刑前,先在脸上刺黥作'劫’字。


​【原文】

    释《僧祗律》:涅盘印者,比丘作梵王法,破肉,以孔雀胆、铜青等画身作字及鸟兽形,名为印黥。

【译文】

    佛教《摩诃僧祗律》记载:涅盘印的意思,比丘们始用大梵天王的法规,弄破皮肉,用孔雀胆、铜青等画在身上作字或鸟、兽的图形,名叫印黥。


​【原文】

    《天宝实录》云:"日南厩山连接,不知几千里,裸人所居。白民之后也。刺其胸前作花,有物如粉而紫色,画其两目下。去前二齿,以为美饰。"

【译文】

    《天宝实录》云:“日南那个地方大山连接,不知有几千里,是裸人所居住的地方,白族人的后裔。他们刺自己的胸前作出花的图饰,用一种紫色像粉似的东西,画在自己的两只眼睛下。弄掉二个前门牙,认为那样是一种美丽的妆饰。”


​【原文】

    成式以"君子耻一物而不知",陶贞白每云"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况相定黥布当王,淫著红花欲落,刑之墨属,布在典册乎?偶录所记寄同志,愁者一展眉头也。


【译文】

​    我段成式以为有一样事物弄不明白那都是君子应引以为耻的,陶弘景常说 “有一样事不明白,都足可深以为耻”。况且貌相决定英布受了黥刑才能当王,但滥给婢、妾施黥刑,婢、妾就只会受到摧残。刑罚中应受到墨刑的,难道英布(这种特别的事例)也在所具的条款里么?偶然记录我所记忆的事传送给有相同志趣的人,供有愁绪的人一展眉头吧。



酉阳杂俎》卷八  雷

​【原文

    安丰县尉裴翾,士淹孙也。言玄宗尝冬月召山人包超,令致雷声。超对曰:“来日及午有雷。”遂令高力士监之。一夕醮式作法,及明至巳矣,天无纤翳。力士惧之,超曰:“将军视南山,当有黑气如盘矣。”力士望之,如其言。有顷风起,黑气弥漫,疾雷数声。玄宗又每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阵常得胜风。


【译文】

    安丰县尉裴翾,是裴士淹的孙子。他说玄宗曾经在农历十一月时召唤山人包超,让他弄到打雷的声音。包超对玄宗说:“明日近午时候有雷。”玄宗就让高力士监督他。经过一夜打醮作法,从天明等到十点左右了,天上没被一丝云遮掩。高力士害怕了,包超说:“请将军看南山那边,应该有黑气像磐石那样了。”高力士一看,果然如包超所说。过了一会有风刮了起来,天上黑气弥漫,响起了几声迅雷。玄宗又经常令包超随着哥舒翰西征吐蕃,每每作战常常得到有助于胜利的顺风。


​【原文】

    贞元初,郑州百姓王幹有胆勇,夏中作田,忽暴雨雷,因入蚕室中避雨。有顷雷电入室中,黑气陡暗。幹遂掩户,把锄乱击。声渐小,云气亦敛,幹大呼,击之不已。气复如半床,已至如盘,豁然坠地,变成熨斗、折刀、小折脚铛焉。


【译文】

    贞元初年,郑州有个百姓名叫王幹,有胆量很勇敢,夏天在田间劳作,忽然急剧地下雨打雷,王幹因而进入养蚕的屋子中避雨。过了一会,雷电进入屋子里,满屋黑气使屋内突然变暗。王幹就关上门,拿着锄头乱打。慢慢声音小了,云气也有所收敛,王幹还是大声呼喊,不停地乱打。黑气变得只有半张床大小,最后又变小像只盘子时,突然坠落在地,变成熨斗、镰刀、小三脚锅这些东西了。


​【原文】

    李墉在北都,介休县百姓送解牒,夜止晋祠宇下。夜半,有人叩门云:"介休王暂借霹雳车,某日至介休收麦。"良久,有人应曰:"大王传语,霹雳车正忙,不及借。"其人再三借之,遂见五六人秉烛,自庙后出,介休使者亦自门骑而入。数人共持一物如幢扛,上环缀旗幡,授与骑者曰:"可点领。"骑者即数其幡,凡十八叶,每叶有光如电起。百姓遍报邻村,令速收麦,将有大风雨,村人悉不信,乃自收刈。至其日,百姓率亲情据高阜,候天色及午,介山上有黑云气如窑烟,斯须蔽天,注雨如绠。风吼雷震,凡损麦千余顷。数村以百姓为妖讼之,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睹其推案。


【译文】

    李鄘在太原任职时,介休县百姓送公文,夜间在晋祠殿檐下休息。半夜时,有人敲门说:“介休王借霹雳车用一下,某日上介休去收麦子。”过了好久,有人回答说:“大王传下话来说'霹雳车正忙,没空闲外借’。”来借车的人再三要求借车用用,就看见五六个人,点燃火烛从庙后走出来,介休使者也从门骑马进来了。庙后出来的人共同抬着一件像旌旗样的东西,上面环饶连接着旗幡,这些人把东西递给求借的人说:你点验一下。”求借的人随即查了上面的幡,共有十八面,每面幡都发光就像有电要闪起来。

    送公文的百姓回去告诉邻村所有的人,让他们火速收割麦子,因为要有大风雨,各村的人都不信,这个人就自顾收割自己家的。到了那一天日,这个人率领亲人上了高处。等到天色接近中午,介山上有黑色云气就像烧窑冒出的黑烟,很快就遮住了天,下的雨就像一根根井绳从天而降。风声吼、雷怒震,共损坏田里的麦子一千多顷。几个村子里的人因而以这个人施做妖法向官衙诉讼他,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眼目睹了这个案件审理过程。


​【原文】

    成式至德坊三从伯父,少时于阳羡家,乃亲故也。夜遇雷雨,每电起,光中见有人头数十,大如栲栳。


【译文】

   我段成式在长安至德坊居住的三从伯父,小时去过阳羡,居住的那家是亲戚。(他说)有一天夜间遇到雷雨,每次闪电起光,电光中都可见到有人头几十个,就像栲栳(栲栳:用柳条编成的容器,深于半球形,也叫笆斗。那么大。) 


​【原文】

    柳公权侍郎尝见亲故说,元和末,止建州山寺中。夜中,觉门外喧闹,因潜于窗棂中观之。见数人运斤造雷车,如图画者。久之,一嚏气,忽斗暗,其人两目遂昏焉。


【译文】

    柳公权侍郎曾经听见亲友说:“元和末年,旅途住在建州的一座山寺中。半夜时,觉得门外吵闹,因而悄悄于窗棂中向外看。看见有几个人拿着斧子等工具在造雷车,雷车的样子就像图上画的一样。看了半天,他打了一个喷嚏,忽然星光变暗,他的两眼也只见一片昏黑了。”


【原文】

    处士周洪言,宝历中,邑客十余人,逃暑会饮。忽暴风雨,有物坠如玃,两目睒睒。众人惊伏床下。倏忽上阶,历视众人,俄失所在。及雨定,稍稍能起,相顾,耳悉泥矣。邑人言,向来雷震,牛战鸟坠。邑客但觉殷殷而已。


【译文】

    处士周洪说,宝历年间,城里的朋友十几人,避暑聚会饮酒。忽然起了暴风雨,在雨中有个怪物掉下来就像只大猴子,两只眼睛光芒闪烁。大家都吓得伏在床下。那怪物一闪上了台阶,挨个看看众人,很快就消失了。等到雨停了,大家稍稍爬起来一看,每个人耳朵里都满是泥土。

    城里人说,当时打的响雷,吓得老牛都战抖鸟也坠落下来了。这些喝酒的朋友(因耳朵里有土)只是觉得有点雷声而已。


【原文】

    元稹在江夏襄州贾堑有庄,新起堂,上梁才毕,疾风甚雨。时庄客输油六七瓮,忽震一声,油瓮悉列于梁上,一滴不漏。其年,元卒。


【译文】

    元稹在江夏襄州贾堑有农庄,新修建一座房子,上梁刚刚完事就刮大风下大雨。当时庄里人缴纳六七瓮油,忽然一声巨雷响,油瓮都被震到梁上排成了队,一滴也没洒。当年,元稹就死了。


【原文】

    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坠地,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俄顷,云暗而失。时皆图而传之。


【译文】

    贞元年间,宣州忽然打大雷下大雨,有一个东西坠落在地,长着猪头,手和脚各长两个指头,拿着一条红蛇在咬嚼。很快,因天阴云暗就消失了。当时人们都把这怪物画成图样相互传看。



酉阳杂俎》卷八  梦

​【原文

    魏杨元稹能解梦,广阳王元渊梦著衮衣倚槐树,问元稹。元稹言当得三公,退谓人曰:"死后得三公耳。槐字木傍鬼。"果为尔朱荣所杀,赠司徒。

【译文】

    北魏杨元能解梦,广阳王元渊梦中梦见自己穿著衮衣(古代上公穿的礼服,绣有龙纹。龙首向下,与天子礼服有别。)倚靠着一棵槐树,醒来他问杨元梦的吉凶。杨元说元渊当得三公之位,杨元离开元渊后对别人说:“元渊死后才能得三公之位。因为槐字可分解为树靠着个鬼。”后来果然被尔朱荣所杀,死后被庄帝追封为司徒。


​【原文】

    许超梦盗羊入狱,元稹曰:"当得城阳令。"后封为城阳侯。

【译文】

    许超梦见自己因偷羊进了监狱,杨元解梦说:“你会成为城阳令。”后来徐超被封为城阳侯。


​【原文】

    侯君集与承乾谋通逆,意不自安,忽梦二甲士录至一处,见一人高冠彭髯,叱左右:"取君集威骨来!"俄有数人操屠刀,开其脑上及右臂间,各取骨一片,状如鱼尾。因啽呓而觉,脑臂犹痛。自是心悸力耗,至不能引一钧弓。欲自首,不决而败。


【译文】

    侯君集与承乾太子商议谋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忽然梦见二个穿着盔甲的人把他抓到一个地方,看见一个人戴着高帽满脸大胡子,喝令左右的人说:“取出侯君集的威骨来!”很快就有几个人拿着屠刀,打开侯君集头上及右臂间的皮肉,两处各取出骨头一片,形状就像鱼尾。侯君集因说梦话自己醒了过来,觉得脑袋和右臂还在疼痛。从此心跳力竭,以至于连用三十斤力量的弓都拉不开。想自首,又犹豫不决,终于失败。


​【原文】

    扬州东陵圣母庙王女道士康紫霞,自言少时梦中被人录于一处,言天符令摄将军巡南岳,遂擐以金锁甲,令骑道从千余人马,蹀虚南去。须臾至,岳神拜迎马前。梦中如有处分,岳中峰岭溪谷,无不历也。恍惚而返,鸡鸣惊觉。自是生须数十根。


【译文】

    扬州东山圣母庙女道士康紫霞,自己说小时侯睡梦中被人抓到一个地方,那里人说天书有令让她代理将军职务巡查南岳,接着就给她穿上金锁甲,让她骑着马,路上随从一千多人马,踏着虚空向南而去。很快就到了,衡山山神跪拜迎接于她的马前。依稀记得睡梦中好像还处理了事情,衡山中的峰岭溪谷,无不历历在目。恍惚间又回到庙中,拂晓鸡叫了被惊醒。从此就生出胡须几十根。


​【原文】

    司农卿韦正贯应举时,尝至汝州,汝州刺史柳凌,留署军事判官。柳尝梦有一人呈案,中言欠柴一千七百束。因访韦解之,韦曰:"柴,薪木也。公将此不久乎?"月余,柳疾卒。素贫,韦为部署,米麦镪帛悉前请于官数月矣,唯官中欠柴一千七百束。韦披案方省柳前梦。


【译文】

    司农卿韦正贯应试科举时,曾经到了汝州,汝州刺史柳凌,留韦正贯在官署担任军事判官。柳凌曾经梦见有一个人交呈案卷,文中说欠柴禾一千七百捆。柳凌因而让韦正贯给他解这个梦,韦正贯说:“柴,是烧火的木头啊。您大概在这里不会长久了吧?”过了一个多月,柳凌得病死了。柳凌一向贫苦,韦正贯为他安排后事才知道,米麦钱帛都预支了前几个月的了,只是官家还欠他柴禾一千七百捆。韦正贯阅读了这些账目,方才明白柳凌以前说过的梦。


​【原文】

    道士秦霞霁,少勤香火,存想不怠。尝梦大树,树忽穴,有小儿青褶鬐发,自穴而出,语秦曰:"合土尊师。"因惊觉。自是休咎之事,小儿仿佛报焉。凡五年,秦意为妖。偶以事访于师,师遽戒勿言,此修行有功之证。因此遂绝。旧说梦不欲数占,信矣。


【译文】

    道士秦霞霁,从小就殷勤地管理庙里的香火,一心修炼从不松懈。曾经梦见一棵大树,树忽然出现一个洞穴,有个小孩儿梳着摺髻发型,从洞穴中走了出来,对秦霞霁说:“凡界尊师。”秦霞霁因而惊醒了。从此有关吉凶的事,仿佛小孩儿会事先通报。经过五年,秦霞霁猜测是有妖作怪。偶然有事要办见到了师父就问师父,师父急忙告戒他不要再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修行有成果的证明。但小孩儿从此再也不来了。老话说的梦不可以解,从这里得到验证了。


​【原文】

    蜀医昝殷言,藏气阴多则数梦,阳壮则少梦,梦亦不复记。


【译文】

    蜀地的医师昝殷说,五脏之气阴气多则梦多。阳气壮则梦少,阳气壮的人就是做了梦醒了也不会记得。

​【原文】

    《周礼》有掌占梦,又"以日月星辰各占六梦",谓日有甲乙,月有建破,星辰有居直,星有扶(一曰符)刻也。又曰:"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谓会民方相氏,四面逐送恶梦至四郊也。


【译文】

    《周礼》记载'有太卜掌三梦’。又记载'以日月星辰各占六梦。’注释说:日有甲乙,月有生克,星辰有固定的在处和值守,星能显示时间。又记载说:'住宿在草发芽时四郊外,为的是把恶梦留在荒郊。’说的是:聚集众人和逐疫驱鬼的方相,向四面驱逐恶梦,把梦送到四方荒郊里去。

【原文】

    汉仪,大傩侲子辞,有伯奇食梦。


​【译文】

    《汉仪》记载,大傩时伥子唱词有:'伯奇吃梦,’这个说法。

【原文】

     道门言梦者魄妖,或谓三尸所为。释门言有四:一善恶种子,二四大偏增,三贤圣加持,四善恶徵祥。成式尝见僧首素言之,言出《藏经》,亦未暇寻讨。又言梦不可取,取则著,著则怪入。夫瞽者无梦,则知梦者习也。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街鼓也。又成式姑婿裴元裕言,群从中有悦邻女者,梦女遗二樱桃,食之。及觉,核坠枕侧。


【译文】

    道家说梦是魄中的妖,也有的说是三尸所为。佛家说梦有四种因缘所致:一是善恶种子所致,二是地、水、火、风不和谐,三是贤圣加持护佑,四是善恶所征兆的吉凶。这是我段成式曾经听到僧人首素说的话,他说这些出自《大藏经》,但是我也没有空闲去寻找研讨。

    又有人说梦不可当真,当真就会贴附,贴附则各种精怪就会成真。

    那些盲人不会做梦,由此而知梦这个东西都是人们所习见习闻的事。

    我段成式的表兄卢有则,梦中看人打鼓。等到醒了才知道,是小弟淘气模仿街鼓敲门敲出的声音。还有我段成式的姑父裴元裕说,侄子中有喜欢邻家女孩儿的,他梦见女孩儿给了他二粒樱桃,他就吃了。等到睡醒一看,樱桃核就落在枕头边。


​【原文】

    李铉著《李子正辩》,言至精之梦,则梦中身人可见。如刘幽求见妻,梦中身也,则知梦不可以一事推矣。愚者少梦,不独至人,问(一云闻)之驺皂,百夕无一梦也。


【译文】

    李铉著的书《李子正辩》记载说,至精至诚的梦,则在梦中可以见到人的全身。就像刘幽求梦见妻子,梦中的妻子是全身清晰可见的。由此就可知梦不可以一概而论了。愚蠢的人很少有梦,不单单是至人无梦。听养马驾车的人说,一百个晚上也不会做一个梦。


【原文】
 
​    秘书郎韩泉善解梦。卫中行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选,投卫论属,卫欣然许之。驳榜将出,其人忽梦乘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湿焉。选人与韩有旧,访之,韩被酒半戏曰:“公今选事不谐矣。据梦,卫生相负,足下不沾。”及榜出,果驳放。韩有学术,韩仆射犹子也。

【译文】

​    秘书郎韩泉善于解梦。卫中行担任中书舍人时,有一个老朋友的子弟来参加选士,投奔卫中行来
攀交情论关系,卫中行很高兴地答应了。

​    驳榜将要张贴出来前,这位子弟忽然梦见自己乘驴摔了下来,坠在水中,爬上岸但靴子却没有湿。

​   
这个人与韩泉有老交情,就去找韩泉解梦。

​   
韩泉喝酒喝多了半开玩笑地说:“你今年参选的事不行了。根据你的梦,你骑驴子,也可以说你受驴子所负;'驴子’是说卫中行,'所负’是说卫中行辜负了你。'靴子’是指足下,也就是指你,足下不湿是说你不沾边。”等到张榜公布,参选的人果然被驳放。参选的人果然被驳放。韩泉很有学问,是仆射韩皋的侄子。

​    这个人与韩泉有老交情,就去找韩泉解梦。

​    韩泉喝酒喝多了半开玩笑地说:“你今年参选的事不行了。“你今年参选的事不行了。根据你的梦,你骑驴子,也可以说你受驴子所负;'驴子’是说卫中行,'所负’是说卫中行辜负了你。'靴子’是指足下,也就是指你,足下不湿是说你不沾边。”等到张榜公布,参选的人果然被驳放。参选的人果然被驳放。韩泉很有学问,是仆射韩皋的侄子。


​【原文】

    威远军小将梅伯成以善占梦。近有优人李伯怜游泾州,乞钱得米百斛,及归,令弟取之,过期不至。昼梦洗白马,访伯成占之。伯成伫思曰:“凡人好反语,洗白马,泻白米也。君所忧或有风水之虞乎?”数日,弟至,果言渭河中覆舟,一粒无馀。


【译文】


    威远军小将梅伯成善于用梦占卜。最近有戏曲演员李伯怜上泾州去了一趟,乞讨钱粮得米一百斛,回来后,让他弟弟去取回来,到了该回来的时候他弟弟没回来。他白天做梦梦见洗白马,就去找梅伯成给占卜一下。梅伯成站着想了半天说:“普通人做梦好反语,洗白马,就是泻白米啊。你所忧虑的事可能是和风或者水有关吧?”几天后,他弟弟回来了,果然说在渭河中翻了船,粮米一粒也没剩下。

​【原文】

    卜人徐道升言,江淮有王生者,榜言解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中。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方知王生之言不诬矣。

 

【译文】


    以算卦谋生的徐道升说,江淮有个姓王的人,张挂招牌说为人解梦。商人张瞻将要回家前,梦见在臼中做饭。就来问姓王的人,姓王的人说:“你回家看不见妻子了,在臼中做饭,肯定是没有釜(妇)了。”商人回到家,妻子果然死了已经几个月了,这才知道姓王的人所言不虚。


​【原文】

    补阙杨子孙堇,善占梦。一人梦松生户前,一人梦枣生屋上,堇言:“松,丘垅间所植。'棗’字重来,'重来’呼魄之象。”二人俱卒。


【译文】


    补阙杨子的孙子杨堇,善于用梦占卜。一个人梦见松树生长在门前,还有一个人梦见枣树生在屋顶上,杨堇解释说:“松,本应是坟墓间所种植的树种。'棗’字是由重叠的'来’字构成,'重来’是呼叫魂魄的景象。”结果二人都死了。



​【《酉阳杂俎》·卷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