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万变174万,是怎么做到的?

 昵称4705243 2018-07-13


 (温馨提示:点击视频右下角,全屏观看更清楚喔~)


理财辞典07 复利

 

复利,通俗的解释是利滚利,也就是说投资某一项目的本金会产生利息,新得到的利息在不取出来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利息,以此叠加来实现财富增长,这种形式被称为“复利效应”。


提到复利,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爱因斯坦曾说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也被查理·芒格作为投资的思维模型。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投资者在见证复利的巨大威力之后,都会惊喜不已。打个比方,拿出10万块钱来投资,年收益率10%,那么在30年后,这笔钱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是按单利来计算,也就是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能再生利息,投资结束后一次性结算利息。那么30年后这10万就会变成40万,增长了3倍;但如果是按复利来计算,30年后这10万就会变成174万,增长了16.4倍。 


同样一笔钱,用不同的方式投资,只要时间足够长,那么所产生的差距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这就是复利最迷人的地方。

 

拓展

内容


复利奇迹是一场美丽的“骗局”?


很多人在了解复利之后,总会把“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寄托在这上面,认为只需要足够的耐心就能得到复利的馈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这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个鸡蛋,但他没有吃。他想,如果我等这个鸡蛋孵出小鸡,然后再把小鸡养大,就能下很多很多的鸡蛋,然后再把这些鸡蛋孵出小鸡,以此类推,鸡生蛋,蛋生鸡,那我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他这么想着,一不小心,鸡蛋掉到了地上,碎了。于是,这个人就非常难过,因为他损失的不是一个鸡蛋,而是一笔财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指望一个鸡蛋来发家致富是行不通的,因为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发生意外。

 

同样的道理,复利也是如此。上面讲到的“30年后10万变成174万”,这是一个基于理想环境下假设出来的投资模型

 

影响复利效应的三要素


复利的计算公式:复利本息=本金×(1+收益率)^投资周期

 

投入本金的多少。如果你今天投入1万元的本金,若干年后,这1万元可能会变成2万元、3万元甚至更多。但是这1万元是怎么来的呢?也许是你省吃俭用,善于积累得来的,也许是你工作突出获得的奖金。


而作为复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用原始本金所获得的赢利转化为投资本金,不能取出来用于消费,否则复利效应会大打折扣。

 

然而在这一环节,很多人会把持不住,很轻易的就会把赢利部分用于消费,以致于在投资亏损的时候不得不抵扣本金。也是很多人无法复利效应的原因之一。

 

实际的收益情况。虽然复利当中没有对收益率有苛刻的要求,没有说一定要达到20%或者30%,因为暴利并不是致富的必要条件。不过很多人对暴利都会有一种执念,追求高收益率,以此来缩短复利效应的周期。


因此,有可能会面对这样一个局面:轻松获取50%的赢利,然后莫名其妙的亏掉50%。看似没有什么亏损,但其实比原先更糟了。

 

要想实现复利效应,需要的是稳健、持续、长期的回报率,一点一点的积攒起来,可能一开始的投资本金并不多,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就能把这笔钱变成天文数字的资产。

 

投资周期的长短。要想投资成功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知道时间是积累财富最好的催化剂。我们的投资一定是长期且有规划的,即使是短期的投资也必须是在长期投资的规划内。

 

坚持长期投资你会发现最后的那五年或三年所取得的回报率很惊人。有时候,小巴甚至会突发奇想,如果都为刚出生的小孩做一份长期投资的规划,那么到他们老了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没钱养老了。

 

其实,对复利了解得越深,你会发现这当中不只是财富增长,我们的投资策略以及投资理念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成功的投资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获得胜利。

 

但在这过程中,长期性、忍耐性、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分散风险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获取到稳定收益的投资组合,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吗?


在投资市场上巨大的波动性,不断挑战着投资者的敏感神经,涨幅20%甚至更高,这样的赢利机会在市场上比比皆是,但高涨幅的背后所隐藏的投资风险,我们不能够忽略。


或许某一段时间要想增长20%很容易,但长期的20%却是难以做到的。

 

在投资市场上,想要成功需要高智慧和成熟的心理状态,复利也许揭示了成功投资最简单的本质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180713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