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讳莫如深”成语背后的古鄚州历史

 潇潇雨ekg9m5f4 2018-07-13

鄚州位于白洋淀东岸,原隶属于任丘市,现划入雄安新区,由雄县代管。鄚州历史文化悠久,其古城为黄帝之孙颛顼所建,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五代及宋辽时期,鄚州作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一直是中原北方地区的军事重镇。明清以后,鄚州庙会更是以其香火旺盛、商业繁华而闻名于世。民间有“十二连桥赵北口、天下大庙数鄚州”的谚语。

谈到古鄚州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鄚国。鄚国古时亦称莫国,始建于西周末年(约公元前790年前后),亡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45年前后),延续长达500多年。其管辖范围大致为现在的保定地区中南部及沧州地区北部;都城为鄚阳城,鄚阳城的位置即为今天鄚州镇北部,现土城遗址尚存。

图片来源网络

查询史料时发现,鄚州竟然还与“讳莫如深”这则成语有关。“讳莫如深”一词最早出自《春秋谷梁传》,原文为:“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 该词本意为大家对莫国的事情避而不谈,把事情的真相隐瞒得很深。引申意思为对特别重大或有忌讳的事情不敢言明。那么,莫国原来发生过什么事情,让诸侯国之间避而不谈呢?其原因与西周末年王室之中的权利斗争和杀戮有关。

莫国的第一代国君为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名为姬望(约前794年─前750年)。史料记载,周幽王继位后,为政昏虐,迫使其弟姬望东迁钜鹿(古钜鹿所指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省中南部及山西省东部),初封莫国。

周幽王宠信褒姒,因此废掉了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随逃往申国(古诸侯国名,今在河南南阳)。周幽王为成就伯服,出兵伐申国,欲迫其交出宜臼。申侯联合犬戎(北方游牧民族)偷袭了周幽王军营,幽王及太子伯服败死于骊山。国都镐京被犬戎大军焚烧劫掠,王室、士大夫因死者无数,西周灭亡。

此后,申侯拥立废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但宜臼的太子地位早已被废,又勾结敌国犬戎、弑父杀弟,各诸侯国对其恶行颇有非议。因此,宜臼的王位资格并不被各诸侯国所认可。《系年》记载: “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于此同时,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地诸侯共同拥立莫国国君(周幽王之弟)姬望为王,史称周携王。从此,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图片来源网络

莫国的日益强大阻碍了晋国向北拓疆发展的野心。在周携王姬望即位二十一年后,晋文侯趁姬望巡视虢地时,以姬望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袭杀之,终结二王并立局面。晋文侯迎立周平王于少鄂,三年后东迁洛阳,从此开始东周时代。

周平王因憎恨其叔父姬望抢夺其王位,赐其恶谥为“携王”。并将 周携王时期的年号、史事一并抹除。从此诸侯国之间也无人再敢谈及,这就是“讳莫如深”成语的由来。

《说文解字》载:“莫,日且冥也”;所以“莫”又通“暮”。 “莫”字本来没有“不、非”等否定含义。自周携王被杀之后,各诸侯国对这件事讳“莫”如深、闭口不谈,莫字从此便有了否定的语义。

鄚州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西汉儒学大家韩婴,三国名将张郃等。

作者:淀上风荷/编辑:白洋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