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20期:阴阳玄奥演虚实

 文苑书店66 2018-07-13


作者/翁心诚⊙编辑/张宏婉


导读者觉得只有理清阴阳,方能解悟大师之用心、了彻太极拳之玄奥。且来听听!



阴阳玄奥演虚实

———从养生视角读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


陈长兴乃陈式太极拳宗师,并且是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无敌”杨露禅之导师,其太极拳理论实属精品,不能拘囿一门一派,理应反复学习。

近读《太极拳十大要论》(《少林与太极》2009第1期),觉其章章皆以阴阳统摄,节节均依阴阳变化,或明指、暗说,或详叙、略述,“千头万绪,攘攘自有其源”,四肢百骸,四梢五脏,三节三合,“六进”之道,刚柔之妙,无不以阴阳为根、为源、为本、为基。笔者觉得只有理清阴阳,方能解悟大师之用心、了彻太极拳之玄奥。其以陈式太极拳为体用,阐述所有太极拳之大理,称其经典拳论名副其实。

欲知其精髓,先从阴阳起。然修习养生太极拳的朋友中,不少人在阴阳之本上存在若干糊涂认识。一些人认为阴阳是“迷信”;一些人认为阴阳很简单,手背为阳、手心为阴,拳出为阳、拳收为阴,不出不收为不阴不阳;还有一些人认为阴阳不可知。上述几种认识有一定的代表性,大体上均属于误区。第一种认识是将俗语之阴间阳界混淆于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因而是错误的。第二种认识将阴阳浅表化与泛化,出为阳、收为阴并无大错,但半出半收与半不出半不收时如果理解阴阳呢?手心手背的阴阳认识不是僵死的,假如以手背为阳手心为阴,可是手心向上转与半转或过转时,又如何理解阴阳呢?这里就存在“少”与“老”问题,不了解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还是不懂阴阳。至于认为阴阳不可知,则是神秘化思维。如果习拳者存在上述错误认识,必定阻碍对阴阳理论的探究并导致练拳难以深入。

下面笔者从养生视角谈一下学习“十大要论”,克服糊涂认识,了知阴阳大道的体悟。

一、阴与阳本源同一,归属同一。阴与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对万事万物最智慧的概括,有着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是对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矛盾衍生过程的揭示。事物总是对立着、冲突着,同时又总是转化着。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什么?阴阳。“三是”是什么?是新的“一”。“万物”是新的千变万化的阴阳。“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与阳同生于无极又同归于无极。古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莫测谓之神”,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神明之府”。

二、阴阳对立面的互助互成、互抱互绕、互生互灭,使其同一性与斗争性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形式。从养生练拳言,阳具有显露、动态、刚劲、直伸、进攻、明白、奔放、袒露等属性,阴则具有隐匿、静态、柔和、曲缩、防守、陷晦、收敛、藏蕴等属性。明确了阴阳这些基本属性,就有了对太极拳的招术、理法、心法的认识基础,对行拳中身、手、足、眼与心、意、神、气的对应关系,对神领身随、心领形随、意领气随的和谐、协调、平衡的关系就比较容易正确处理,动作的僵拙、生硬、呆滞则较易克服,身心的轻松灵敏较易把握,正确调控练拳中几十种矛盾(诸如开合、动静、抑扬、张敛、升降、扩缩、展歇、收放、蓄发、沉浮、出入、进退、往复等)则较易做到。因为对立面的双方总是互为前提、互滋互生、互助互长。

三、阴阳对立面的互反互转。与捋、挤与按、采与挒、肘与靠、拢与托、叼与拿、抬与落、沾与黏、连与随等,这些对应性动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招中有术,术中有招。如果捋挤按只是单一的捋挤按,那运拳必定处于浅表层,形意互不到位。神意硬同一位是练家之大忌。形意各就位、“神意不同位”(王培生大师之揭示),就会练出“捋挤按皆不是”、“眼前有手不见手”、练手不离“口”(心口),阴阳的互反互转的规律便会得以落实。

这样说来可能有些抽象。其实陈长兴大师在他的十章中就有九章谈及阴阳的具体化。如其谈身法(第八章)则道:“身法为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若反身顾后,而后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其中的阴阳解悟何其透彻。

下面笔者就动作的虚实表现谈一下对动作阴阳变化的体证。虚实历来被行家视为太极拳的第一要义。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经典拳论曰:“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但我以前修习养生太极拳时在虚实上存在着误解与误行,其表现为对虚实的认识不彻底。如从动作范围上讲,前后左右、点线面体都有虚实,我却只认识其中一部分的虚实,这是误解;在行功走架时,我只能掌握一部分虚实,这则是误行;在动作中,我早先只练皮骨肉筋的虚实,不重视炼精意神气的虚实,这则既是误解又是误行。

对虚实误解误行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虚实互含、互转、互变的忽略。虚实的互含性源于阴阳的互含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各要练出彻底性,即练家所提倡的“实到底”、“虚到无”,如此便能练出灵真灵元。对虚实互含、互转、互变的忽略,这是我本人以前及现在许多中老年朋友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出在对平衡和谐的调控上。人年事一高,平衡力差,反应欠灵敏,有时担心在“虚到无”与“实到底”中失去平衡,因而不能彻底练虚、实,外感有虚实,内察却少虚实。这种虚实练起来是不彻底的,因而也是少效或无效的练法。练者要着重领会心、意、精、气、神的虚实。所谓“虚其心、实其腹”,内部的虚实重点在丹田与腰脊的相随相应。对此,海外颇有影响的太极拳家解守德先生十分独到地提出:练太极始终坚持两个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太极内功心法》),这种说法确有见地。

虚实是阴阳的重要形式,但虚实不等于阴阳。虚实的表现形式有几百种,现仅举出其中十三种:1.实本是实,虚本是虚;2.实中孕虚,虚中孕实;3.虚者非虚,实者非实;4.虚就是实,实就是虚;5.前虚后实,前实后虚;6.左虚右实,左实右虚;7.上实下虚,上虚下实;8.外实内虚,外虚内实;9.中实旁虚,中虚旁实;10.点实线虚,点虚线实;11.面实体虚,面虚体实;12.身实灵虚,身虚灵实;13.形实意虚,形虚意实。

上述多种形式还存在交叉、交接及类似八卦可演绎出六十四卦乃至再演绎的情况。阴阳于体内、体周、体外处处皆是,几乎有无数形式的演示,仅难以亲见的经络中就有六阴六阳,何况皮毛筋骨肉、五脏六腑呢?如果运动起来,这种种虚实更是千变万化,故陈师言:“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于阴阳之本里演示虚实则是无穷无尽。

笔者对阴阳之理有些初步理解后,在虚实演化的训练中注意身体力行、感同身受,既不因将阴阳简单化而陷入呆滞僵拙,又不被复杂的虚实形式所遮蔽而陷入繁琐失之于根本。修炼中,笔者一方面注意虚实与轻重的关联,认识到虚实不同于轻重,要做到虚实就要在心意上做些文章。另一方面在处处虚实演化中关注主与辅,只要注意主与辅的关系,就可以演化千变万化的虚实而得其玄奥。比如做“搂膝推掌”,左手搂膝、右手前推时,左弓步转右坐步,在这个动作中,右手实、左手虚,右脚虚、左脚实,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神在右手,意在右脚,右掌沿的实过渡到掌心、掌指不是单一的过渡,是在腰背、引肩、到肘、到腕的过程中完成的,当腰、背、肩、肘、腕“实”时,相关联的大臂、小臂、手背、掌指侧面等等皆是虚,这就必定形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实虚虚、虚虚实实的千变万化而不失其阴阳之“本”,再加上心、意、精、气、神的虚实演化,一个看似简单的推掌里蕴蓄多么深厚的趣韵,又怎能不得其培元养神之效?故言阴阳玄奥靠体证,太极养生得真元。


[本文摘自《少林与太极》2010年09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