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中的水果:消暑解馋,垂涎欲滴!

 伯乐书香小屋 2018-07-13


周昌榖 西瓜梨



打开音乐

         



夏日消暑,怎少得了水果?面对令人垂涎的水果,历代画家品尝之余还不忘创作一番,使吃水果变成一件风雅之事。


西  瓜



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艳红,瓤沙汁甜,清凉爽口,是人们消暑解渴的佳品。故医家有诗曰:“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瓜》宋  佚名《宋人集绘册:草虫瓜实》


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元 钱选 《蔬果图》

为了表明它是西瓜,画家还有意挑选了一个开口的西瓜进行描绘,里面的红瓤黑子清清楚楚,画家对于西瓜的喜爱跃然纸上。


西瓜在元代又称“寒瓜”。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一首:“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诗中“缕缕”和“痕痕”两句描写了人们吃红瓤西瓜时的情景;“牙生水”和“骨有风”两句,更把酷暑吃西瓜时那种快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了。


清 丁辅之 西瓜


齐白石 西瓜蝈蝈


高剑父 1944年作 西瓜


陈大羽 1977年作 西瓜


陈大羽 庚申(1980)年作 西瓜可啖


唐云 1990年作 西瓜


朱纪瞻 西瓜百合


周炼霞 西瓜


张大壮 西瓜 立轴


荔  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想必是古代最常被文人惦记的水果了。苏轼在其诗作《食荔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



宋 佚名《离支伯赵图》


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


丁辅之 荔枝图


齐白石 荔枝小鸡


齐白石 荔枝


李苦禅1960年作 荔枝


赵少昂 荔枝


娄师白 荔枝图


许麟庐 荔枝


胡絜青 荔枝鸽子


枇  杷


枇杷,初夏较为常见的水果,因果实形似琵琶而得名。又因其成熟后颜色澄黄,也有人称它为“黄金丸”或“小金锤”。明代沈周的诗“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就是描写的枇杷。



枇杷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


宋代 吴炳《枇杷山鸟图》


因其色泽金黄,枇杷颇受皇家青睐,宋代宫廷画家时常以枇杷入画。


南宋  吴炳  《枇杷绣羽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  赵佶《枇杷山鸟图》


吴昌硕 枇杷(局部)


吴昌硕 枇杷


齐白石 枇杷



齐白石 枇杷草虫


齐白石 枇杷蜻蜓


齐白石 枇杷


齐白石 枇杷螳螂


王雪涛 枇杷


王雪涛 枇杷


桃  子


桃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桃有多种品种,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实是扁盘状;“碧桃”是观赏花用桃树,有多种形式的花瓣。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


宋末元初 钱选 《桃枝松鼠图》(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作为盛夏最为常见的水果,古代画家经常以桃入画,更通过一只只馋嘴偷食的小动物表达了自己对于桃子的喜爱。


赵之谦 寿桃


吴昌硕 寿桃


齐白石 1951年作 寿桃


齐白石 1947年作 大寿


齐白石 长寿三千年


刘文西 寿桃


王个移 寿桃


娄师白 寿桃


葡  萄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有圆如珠者,有长似马乳者,有无核者,味长汁多,除烦解渴。



宋人不但将葡萄当食用的时鲜水果,还用来酿酒。苏颂《本草图经》说:“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酿酒。”


南宋  林椿《葡萄草虫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诗人吴伟业曾作《葡萄》一诗咏颂:“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晓悬愁欲坠,露摘爱先尝。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不劳葱岭使,常得进君王。”


丁辅之  星编珠聚


清 丁辅之 葡萄



齐白石 葡萄蝗虫图


王雪涛 葡萄蜜蜂图



潘天寿 葡萄



李苦禅 小院葡萄


黄幻吾 葡萄


桑  葚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又名桑果、桑实、桑枣、桑子等。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卫风·氓》)这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桑葚形象;因早期人们遍植桑树、梓树,故“桑梓”又成了家乡的代名词,《孟子》中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理想。



《桑果山鸟图》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乐府中有“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样叫人浮想的美丽诗句;宋词里有“采桑子”这样让人联翩的浪漫词牌。


齐白石 桑葚


王雪涛 桑葚画眉


齐良迟 桑葚画眉


樱  桃


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学中对樱桃的药用价值广有记载:“樱桃味甘、平涩,能调中益气,多食可美颜,美志性”。



历代文人墨客咏樱桃篇章众多,倍加礼赞。“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唐宋诗人还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来形容女子的风姿。


南宋  佚名《樱桃黄鹂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齐白石《樱桃图》


陆俨少 1987年作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许麟庐 2003年作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黄幻吾 樱桃芭蕉


亚明 红了樱桃


唐云 樱桃小鸡


胡絜青 樱桃


丰子恺 樱桃芭蕉


山  楂


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红。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



山楂在宋人生活中很是常见,陆游有《出游》诗写道:“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南宋 佚名 《红果绿鹎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张世简 庚申(1980年)作 山楂小鸟


张立辰 山里红


许麟庐 山里红時菊花香


唐云 红果小鸟


黄幻吾 红果小鸟图


江寒汀 庚子1960年作 翠鸟红果


王雪涛 壬午(1942)年作 松鼠红果


石  榴


石榴果实如一颗颗红色的宝石,果粒酸甜可口多汁。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石榴也是宋人常见的水果,杨万里有《石榴》诗咏道:“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因石榴多籽,也常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出现在画作中。



南宋 佚名《榴枝黄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 石榴


张大千 1979年作 石榴


齐白石 1944年作 八哥石榴


齐白石 石榴蜻蜓


娄师白 石榴


刘海粟 石榴


许麟庐 2003年作 石榴双栖


许麟庐 石榴 镜心


苹  果


苹果皮薄肉厚、酸甜爽口,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



苹果是从外国传入的水果品种,不过传入的时间非常早,宋代时期人们已经吃上苹果。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 画的是林檎果,亦即苹果。



林椿《果熟来禽图》


林椿《果熟来禽图》局部


喻继高 苹果双绶图


齐白石 苹果


齐白石 1947年作 荔枝苹果


齐良己 苹果草虫


俞致贞 苹果山鹊


柑  橘


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果实通常为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果皮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颜色有淡黄色,朱红色或深红色;瓢囊7-14瓣,柔嫩或颇韧,汁多味或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异气味。


佚名 绿橘图


柑橘品种丰富,宋人韩彦直著有《橘录》,将柑橘分为柑、橘、橙三大类,每类下面又各有若干品种:“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其中,“乳柑推第一”,乳柑中又“推泥山为最”。



宋代 佚名 《香实垂金图》 (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陈之佛 柑熟来禽


齐白石 黄柑


黄幻吾 红橘双禽图


程十发 橘颂


怎么样,看完这些国画中的水果有没有垂涎欲滴?夏日炎炎,吃些水果,消暑解馋,画些水果,怡情养性,何乐而不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