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发现第二曲线” ![]() 《世界觀: 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 第1讲 『第一性原理』Part 1常人的逻辑思维,有且仅有两种:归纳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最常见的用智方式,借助感觉和经验来积累知识,从特殊到一般。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使用这个简单的归纳推理,99%人类知识建立在基于经验的归纳法上。无师自通,也理所当然。 培根《新工具》提倡科学的归纳法,迄今,归纳法仍是常规科学的主要工具。 创业者最擅长归纳法,比如商业计划书中的上升曲线。 休谟是经验论者,他相信“知识源于感觉经验”。但他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谬误:
归纳法有一特征:“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既然每个人的经验都来自归纳法,你必须承认自己的认知有可能是错的。 为什么我们要用归纳法呢? 二、演绎法常人的思维逻辑只有两种,归纳法有根本问题,演绎法是不是好一点呢?
演绎法的一大 特征/好处 :你可以从已知的知识里面推演出未知的知识来。 1%的人类知识来自演绎法,但这却是最重要的那一小部分知识。
“假设与检验” 或者“假设与证明”
演绎法的坏处是速度慢;
一旦在逻辑上导通一个共同的抽象概念,与此相关的所有具象问题,立即全部化解。
亚里士多德只承认演绎法,符合“必然的导出”,将其总结为三段论的形式。
演绎法有一个结构性问题:不能证伪。
三、假如前提不能来自于归纳法,如何保证演绎前提的确定性?只剩一个办法:前提必须是另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所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
只有一个办法:它的前提是另一个更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的结论。
它又是更更更高三段论的一个结论。 …… 当然,演绎法的链条不能无限倒推,必须最终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它必须天然地真实,可作为推理的基石。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Part 2第一性原理的首创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凡属真正理性化的思想系统,一般都会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上,是谓简一率。
什么叫第一性原理? 一、第一性原理和思维模型有什么关系?![]() image
认知升级有一个核心特征——抽象化。 思维模型的三个层次:
第一性原理是演绎推理的元起点,是所有思维模型得以成立的元根据,所以,第一性原理定义了系统边界。 二、第一性原理与系统边界![]() 第一性原理支撑和定义了一个系统的边界,任何一个理性的系统,运行在一个第一性原理之上。
你会发现单词最后的那个S,是First Principles,也就是多元第一性原理。 系统是有层级之分的,有子系统和大系统,很显然,不同系统里边的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关系,第一性原理和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关系。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第一性原理随之也有自己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第一性原理是绝对普世通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芒格提出: 三、第一性原理的结构是什么?第一性原理建立在一条或几条逻辑奇点之上。
“奇点”概念引申于宇宙起源之“奇点”。 “宇宙大爆炸”是宇宙形成的第一性原理,它成立于宇宙“奇点”的假设之上。 奇点是一个没有任何信息,因而无法被证明只能被接受的基石假设。 如果没有这个假设,就没有所有宇宙理论后边一切,这个是整个宇宙理论里边前提性的这样一个假设,不能被证明,你只能接受下来的这样的一个假设,叫奇点。 所以,逻辑奇点想表达的意识是:它是那个系统里边,你不需要被证明,但你只能接受的那样一个东西。 ![]() 这张图告诉我们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的边界,这张图也给了我们如何打破系统的一个边界
什么叫逻辑奇点的下移?
四、公理化方法起源于哪里?
欧式几何的创始人: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欧几里得是“公理化方法”的首创者,他有一本书叫《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庞大的几何学建立在五个公设(五个公理)为基础,把几何变成一个演绎系统,他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467个命题出来,他找到了大厦的根基,然后依据这个根基推出一些枝枝叉叉出来。 这个系统所依据的只是几个虽然没有加以证明,但是看起来相当明显,并且合乎人类经验的假设。这几个“不证自明”的假设叫做公理。
公理是不能被证明的,只能当做自明的逻辑奇点。 欧几里得巨大历史功勋不仅在于建立几何学,而且在于首创了一种演绎法思维方式: 五、欧式几何的边界最终是如何打破的呢?逻辑奇点的下移 欧式几何,公理化的典范。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9世纪,共2100年。
欧式几何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 (逻辑奇点):平直空间。 范式革命:罗巴切夫斯基、黎曼意识到这是一个反常,分别发现了两种非平直空间,于是逻辑奇点下移。基于新的逻辑奇点,跳出原范式,建立非欧几何。 ![]() image 从欧式几何到非欧几何,逻辑奇点从平直空间下移为非平直空间。 打破边界的方法论:第一性原理(逻辑奇点)的下移 Part 3如何用公理化方法建立各个学科的第一性原理?
牛顿、达尔文与笛卡尔一样,都用普遍怀疑精神、公理化方法探求第一性原理,建立了人类近代和当代的世界观。 一、物理学牛顿全部力学建立在两个逻辑奇点之上。
牛顿的基石假设之一:引力
牛顿的基石假设之二:惯性
惯性定律是极端反直观的原理,是17世纪最难发现的定律之一。 是什么启发了牛顿?
如果接受原子论的宇宙观,在无限的宇宙中运动的单个原则,并且假设它不会与其他原子相碰撞,这个原子将会怎么运动? 惯性定律一旦提出来以后,根据假设演绎法(公理化方法),就得出来牛顿的第一性原理:万有引力定律。 ![]() image 第一性原理(下移)跨越非连续性,从前现代到科学时代。 二、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建立在两个逻辑奇点之上。 达尔文“非常娴熟地”运用假设演绎法:根据观察构成假说,然后再用进一步观察来检验这一假说。
达尔文在上船之前,是相信上帝的设计论的,但他本人又是一个科学家,有这种可证伪性的精神,他居然亲眼观察到了有新物种产生的现象,而且他把收集的标本拿回英国去考察,的确发现鸟和鸟是不一样的,的确是有新的物种出来了。如果有新的物种出来了,言外之意:他发现了进化论。 达尔文在5年远航考察中,发现了进化现象:生物能够产生新物种。 达尔文还希望发现一个机制解释进化现象。5年远航期间通过实地观察得到了第一个假设: 达尔文的基石假设之一:遗传变异变异能够产生遗传给下一代的特性,这为选择提供原材料,在此基础之上选择才能得以进行。 为什么遗传变异就能产生新物种,达尔文始终找不到解释。
1837-1838年是达尔文一生中在知识上最活跃亢进的时期。他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杂志,不仅有地质学、生物学,还有大量哲学和形而上的。这段时间里达尔文急剧地转向不可知论。
达尔文的基石假设之二:生存竞争资源稀缺会导致生存竞争,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将会被选择并被保存下来,而不利于生存的变异将会被淘汰。 假设演绎法(公理化方法) ![]() image 牛顿和达尔文是近代和当代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理论推导过程如此之简介,他们的思维方式深受欧几里得和笛卡尔的影响,完全是一种普遍质疑公理化的方式:找到公理,然后自然而然第一性原理出来了。这个第一性原理一旦找到以后整个学科就建立起来了。
三、政治学美国政治学的第一性原理:“人生而平等”。 美国之前政治理念的逻辑奇点几乎都是:人生而不平等。
林肯著名的两分钟演讲,第一句话依然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在生物学上是不成立的,但它构成了今天美国政治学的“逻辑奇点”和“基石假设”。 “人生而平等”这个第一性原理赖以成立的基石假设是什么? 电影《林肯》,在签发解放黑奴的法律之前,一人独处书房,手里拿着《欧式几何》,死死盯着第四公设:所有直角都全等。 《飞跃5000年》——第一性原理(下移)跨越非连续性。 四、经济学当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第一性原理来自于亚当·斯密,我们都知道叫 “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之前的默认假设几乎都是:“为富不仁”。
亚当·斯密: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达到国家富裕目的。 Part 4第一性原理的三大特征
古希腊哲学三大问题
换句话说,基本元素是不变的,但变化的是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就叫还原论、原子论的说法。
(1):实体:任何物体都可以拆解为不可再分的基本元素。 (2):变化:变化的不是基本要素,而是基本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两大问题之后还有一个问题:推动变化得以发生的动力因是什么? 第一性原理提供(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变化的动力因。 ![]() image ![]() image ![]() image 第二曲线创新是增长的bible(圣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