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第一性原理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 ![]() 写在前面 第一性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 “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刪除。” 本文共计7706字 阅读时长约10min ![]() ![]() 归纳法、演绎法 我们常用的归纳法有一个问题,就是连续性假设,是它的隐含假设。 归纳法在连续性周期里边非常有效率,但是如果发生非连续性的时候,归纳法思维会把我们陷入到一个阿喀琉斯之踵里边去。 所以面对非连续性的时候,面对未知的时候,必须使用演绎法。 演绎法的公式叫做假设与证明。 演绎法的好处是只要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结论是一种必然的导出。 但是演绎法有个结构性的问题,它不能证伪。 什么叫不能证伪? 从演绎法的三段论中可以看出: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也会死” 不能证伪源于大前提来自于哪里,如果演绎法的大前提是来自于归纳法的,所以演绎法也终极无效。 如果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它具备有保真性,这个保真性就是必然的导出。 但问题是,凭什么说所有人都会死? 是因为在人类的经验里,从来没有见过没死的人,所以所有人都会死。 “所有人都会死这个结论”,是用归纳法的方式推出来的。 也即是说演绎法的大前提来自于归纳法,但归纳法又没有办法保真。 如果大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符合必然导出。 演绎法的价值在于它的可保真性,而它的可保真性取决于它的前提的确定性; 但是来自于归纳法的大前提并不能确定为真,那么如何保证演绎前提的确定性? 只有一个办法。 演绎法的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法,推理所推导出的一个结论。 如果那个更高链条的前提准确,它的结论一定是保真的。 那个保真的结论拿过来作为推理的大前提,这样推出的那个结论就具备可保真性。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何保证更高链条那个大前提的确定性? 也只剩一个办法,更高链条的大前提来自更更高级的三段论推理结论。 但是这过程不能无限倒推,最终必须有一个自确定的元前提。 如果最终有一个自确定的元前提,由它用演绎法的方式去推,而每一步都是必然的导出,这个链条就是非常完美的链条了。 那个自确定的元前提,就是我们所说的传说中的那个第一性原理。 那个整个演绎法链条当中,最早的根基性的前提。 如果它是正确的,当然由此推出来所有东西全都是正确的。 古希腊人有很奇怪的一个假设,认为这个知识是已有的。 所以从已有的知识加上演绎法,当然能推出所有的一切出来的,就是基于第一性原理。 这个词最早来自于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说: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是个根基性的命题,根基性的假设。 如果建在第一性原理之上,相当于它的整个大厦有了根基一样,根基挖的越深,大楼盖得越高。 相反,如果大楼盖得很高,却没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就会盖的越高,你倒的就越快。 ![]() 第一性原理 我们认知需要升级,升级就是抽象化,然后抽象化之后再抽象化,再抽象化再升级。 最后升级到一条基本原理,可以概括整个系统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系统,所有的思维模型,这种理论叫做第一性原理。 任何一个学科能否找到这个学科的第一性原理,是这个学科是否成立的标志。 比如牛顿力学系统,他找到F=ma,是牛顿力学成立的一个标志。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e=mc^2,是狭义相对论成立的标志。 达尔文,把三十八亿年整个生物进化,简略为四个字“自然选择”。 牛顿几乎是有史以来最智慧的人之一。 倾其一生得出第一性原理,F=ma,后世所有的物理学家以它作为元起点,加上演绎法,推出经典力学所有命题。 牛顿之所以成为经典力学创始人,是因为他提出了力学的第一性原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然可以推到宇宙大爆炸,可以推到奇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可以推出进化论所有命题,连眼睛为什么这么精致,都可以用自然选择进化论推演出来。 所以最重要的问题,如何找到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这是一个跟以前,跟归纳法完全不同的方法论。 对归纳法来讲,他只是把很多的东西分类归堆而已。 第一性原理是往下挖,挖到第一因。 人做事情就有两种方式。 一种在表象里边来找痛点; 另外一种人,就直接找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世上只有两种人,有两种解决思路。 如何找到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有一个公式,逻辑奇点+公理化方法,能够推出第一性原理。 一个是逻辑奇点,一个是公理化方法。 任何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本身,它不是无中生有的。 第一性原理要建立在一条或几条逻辑奇点之上,逻辑奇点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或者是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本身不需要去证明,拿过来就用就可以了,那个词儿叫逻辑奇点。 奇点这个词引申于宇宙起源的奇点的假设。 那从逻辑奇点如何导出第一性原理? 用公理化方法。 比如牛顿,牛顿推出他的运动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公理化方法,只有两个逻辑奇点。 第一个逻辑奇点是惯性。 第二个逻辑奇点是引力。 两个逻辑奇点,推出他的第一性原理。 很多人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归纳法。 是去生物界去观察,然后总结归纳出来的。 其实那本书整个从头到尾是一个大推论,大演绎法,它建立在两个逻辑奇点之上。 第一个逻辑奇点是遗传变异; 第二个逻辑奇点是生存竞争。 然后推出它的整个进化论出来。 第一性原理,就像太阳,太阳会在它周围造成时空场,时空场就形成了太阳周围的那个系统,太阳的质量越大,周围的时空场就越大,它对它周围物体的这个引力就越大。 所以太阳的质量越大,那个场就越大。 所以很显然整个太阳系里边98%的质量集中在太阳身上。 所以把太阳类比于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会推导出所有其它的思维模型,知识,甚至信息量。 但是太阳本身它也有自己的元起点,它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所以太阳又建立在某一个逻辑奇点之上。 任何一个系统可以归约为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极深刻,因为它极深刻,所以极简单。 因为它极简单,所以它的边界极远大。 就像一个楼一样,如果你在楼顶上来做工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在楼的地基里边来做工,楼才能盖得足够高,第一性原理就是楼的地基。 你看不见摸不着,但起到巨大的作用。 就像一棵树的树根,这个树根扎得越深,可以汲取越多的营养出来,可以支撑这个树长得越高。 如果你看待事物的时候,不要从外表来下手,直接找到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叫做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它将极大地改变你看待世界的那个方式,这个方式太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当我们讲打破认知边界,实现认知升级,最后达到第一性原理,这就叫破界创新。 不要在感官层面上的具体经验下手,而是到最根本之处来下手道理所在。 所以认知升级,其实是为了降低认知熵增。 我们再回忆一下感性思维的时候,眼睛看到无限的经验信息,这个信息会大爆炸。 如果你把每个信息量都了解,你有多大的能量都消耗不起。 所以,人类的第一次认知升级到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把经验给抽象化,提炼成一句话或者一个词。 这种提炼,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量,提炼的那个东西叫做思维模型。 那需要掌握多少思维模型? 芒格说大概一百个,你就拥有普世智慧了。 一百个很多,它毕竟是有限的,它跟无限的经验信息来讲,大大的降低了熵增,是巨大的进步。 但是这个思维模型还是很多,所以又升级到了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并不讲思维的内容,而是讲思维的结构,这时就有了归纳法,演绎法,纯逻辑三种逻辑形式。 到了第一性原理的时候,甚至只有一个了,简一律,元起点。 我们再大尺度的看一下。 物理学家坚定地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终极的方程。 这个方程就像一把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只要找到这一把钥匙,就可以掌握整个宇宙的力量。 再比如说乔布斯,在苹果的iPod之前,其他的公司的音乐播放器,都是想我怎么把屏幕做得越小,机器越精致。 后来乔布斯突然提出意见说,我为啥需要屏幕? 把屏幕给变没了。 再举个例子,在iPhone出来以前,所有的功能手机前面有个键盘,之前大家处理键盘的时候想的都是怎么把它变小一点? 怎么用新材料来解决它? 那乔布斯问说我为什么需要键盘? 直接把那块塑料键盘给去掉了,这在找第一因,在找第一性原理。 ![]() 如何找到第一性原理 如何寻找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论,叫做公理化方法。 用公理化方法来推导第一性原理,逻辑奇点加上公理化方法,就能推出第一性原理。 逻辑奇点你也可以把它称为公理。 公理化方法起源于欧式几何。 欧几里得是公理化方法的首创者,他是《几何原本》的作者。 他在这本书里边,把几百年的几何学归纳到这本书里边,重新整理为一本书。 几何学是先于实践,它就是一本纯学问,没有任何用处。 欧式几何提出一种方法论叫公理化方法。 他提出几个公理,然后使用演绎法,建立了整个几何学系统。 这个系统所依据的只是几条,虽然没有办法加以证明,但是看起来相当明显,并且符合人类经验的假设。 这几个不证自明的假设叫做公理,当然你也可以把叫做逻辑奇点。 几何学,它表面上是题,背后是那种每一步都要有所交代的那种思维方式。 这使得思维运行在极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这样一种令人震惊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明白了这件事情不是个数学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话,会感到极为震惊。 中国的学生,在美国学习,回到家里就抱怨说,我们老师,我们周围那些美国人太笨了,其实我很容易得出结论出来,我老师就要求我必须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的推导。 其实老师要求孩子一步一步推导就是欧氏几何公理化思维的方式。 你从第一步你可以小聪明的跨到最后一步,但是换了一个场景之后,你就很难这样过去了。但假如你学会了一步到一步,一步到一步的推理方式,这个方式学会,这个思维学会了以后,你换一个场景,你还可以继续应用。 请你再想一下,后来计算机编程是不是就这样的思维方式? 计算机编程从来都是一步一步的有所交代的。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迥异的思维方式,它符合纯逻辑的定义,叫做必然的导出。 我们把欧几里得当作一个几何学家,其实他最大的贡献根本不是建立几何学,虽然这贡献已经很大了。 他最大的贡献,是首创了一种从公理化出发的一种演绎思维方式。 这种演绎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奇迹,在他之前古希腊那些人这么使用,但是他把它化为一个几何学出来,学习几何学就是为了训练这种思维方式。 如果没有欧式几何,就没有公理化思维的训练教材,没有公理化思维,就没有从哥白尼到牛顿等人的科学革命。 就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为什么要做那个实验? 因为他看了欧氏几何这个方法之后大为震惊。 欧几里得能从几个公理出发,推导出整个几何学出来。 笛卡尔说,既然如此,我能不能把整个人类的知识都找到几个确定为真的公理,然后我积聚这些公理,再加上演绎法,我不就可以推出整个人类知识大厦了吗? 这个思维方式完全来自于欧式几何。 尽管笛卡尔没有成功,但他这个思维方式本身是公理化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个工程极为浩大,极为了不起的一个工程。 再比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 把这本书和欧式几何翻过来看一下,这两本书的体例都是一模一样的。 牛顿完全仿照《几何原本》写了自己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一种跟归纳法截然不同的一个思维方式,帮助牛顿做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那本科学书。 所以没有这个学问的训练,牛顿是做不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没有这个思维方式的训练,做不出顶级的科学。 《牛顿传》里有这样一句话,说牛顿的努力用功程度,可以从他个人图书室里边的一本书看到,这本书最多折页,最多破页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 以牛顿之聪明,要反复看这本。 通常以我们的习惯会误解,以为牛顿拿这本书刷题。 刷题过程当中要把它抽象化出来,训练你的大脑,这完全是一种思维训练的体操。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这一段说,达尔文非常娴熟地运用假设演绎法,根据观察构成假说,然后再用进一步的观察来检验这个假说,是假说在先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再看伟大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直接建立在非欧几何之上,所谓非欧几何是把刚才那个第五条公理,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给废掉以后,产生的几何叫非欧几何,其中一个叫黎曼几何。 爱因斯坦把黎曼几何的公式直接拿过来,就是它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公式。 几何对爱因斯坦的影响有多大? 然后爱因斯坦本人写过一个小册子,叫《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写得很薄很薄,开篇就是这句话。 他说亲爱的读者,您大概从小就熟悉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但是如果有人说您说这些命题是真的,这究竟是啥意思? 我们再看爱因斯坦自己说公理化思维的重要,他说理论家的工作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步是从公理出发推出结论。 请问哪一步更难?发现公理。第二步只要相当的勤奋和聪明就能解决。 第一步找到作为演绎出发点的公理,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比如说牛顿力学里面那个公理叫惯性假设,书里说了这一句话,十七世纪的100年时间,最难发现的公理就是惯性公理,一旦发现了惯性公理,整个力学体系清楚出来了。 因为演绎法建立在前提正确的基础之上,所以你找到一个必然正确的而且特别特别深的公理,后面的事情只要用演绎法,如果你受过欧式几何训练的话,你全都能推导出来。 它对科学家有用,它对于科学之外的领域有没有什么用? 林肯的一个故事,曾经认为林肯解放黑奴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电影《林肯》,还原了解放黑奴,这是得了这个奥斯卡奖的一个电影。 电影讲述了林肯在解放黑奴的法律获得批准,遇到极大的困难。 那时候议会全都是白人,让白人去签发解放黑奴法律太难了。 他就一票一票地去收集,最后还差几票。 他当时正是南北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南方求和的船队即将开到华盛顿。你想想看打仗的时候,议员都不批准解放黑奴,如果战争对方已经承认失败了,你更不会签了。 所以林肯让那个船停在外边,不要开过来,然后逼着议员说,你如果不签字,这个战争就没办法结束。他为什么做这样一件事情?这个动力之源来自于哪里? 宁可把自己的清白道德的原则都抛弃掉了,动力之源是什么? 那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特别特别的让人感慨。 在签发解放黑奴的法律之前,林肯一个人独坐书房,手里拿着几何原本,死死盯着第一公理,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居然是这个公理给了林肯极大的笃定的力量,做了那样一件事情。 为什么欧氏几何,一个几何学的一个公理,对一个政治家居然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对于我们来说如此之陌生。 这个片子其实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这个段落是很奇怪的。 他在做这个决定需要巨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这些他需要力量,这个力量居然来自于他对某一个公理的相信。 如果你真的读懂了欧式几何,你就读懂了根基性的那个理论。 对你整个这个世界,对宇宙,对人生,对政治,对世界的这个意义,它已经变成一种信仰性的根基性的力量了。 电影中那个著名的两分钟演讲里边,第一段就是,人生而平等,正是这个公理推着他做了那个决定。 而这句话来自于哪里? 这句话是独立宣言里面的第一句话。 独立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独立宣言的公理。 独立宣言后边所有的文字都是这个公理推导出来的。 我请你假想一下,如果你从小浸润在这样的思维方式里边,今天会不会有不同? 人的精力能量都是有限的,让你的精力能量耗费在那个表面的那些事情之上,还是把你的精力能量透过现象找到最根基的那个第一性原理。 然后终身相信的第一性原理。 选择不同,使用同样的能量,就会结果完全不一样。 ![]() 人类文化基因 第一性原理,如果去看英文里面百科全书,它是复数,是First Principles,它是一组第一性原理。 因为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系统是有层级之分的,有母系统和子系统,所以第一性原理也有层级之分。 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小系统的前提,所以为什么我让大家学习基础学科的基础道理。 它是大系统,你拿过来作为你的逻辑前提,建立的商业理论,就完全没有问题。 比如开普勒的行星定律,它刚出来的时候以为很了不起,其实等牛顿的万有引力出来之后,能够推导出行星定律出来,所以行星定律就变成了一个子系统的个定律了。 而牛顿的经典力学又是一个相对窄的,在相对论出来之后,牛顿的经典力学已经变成一个近似的一个学问了。 所以你看第一性原理有层级之分,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基础学科的基础道理。 就使得它的边界宽一点。 但再宽的第一性原理,都有自己的时空边界。 第一性原理这个层面是有时空边界的,没有哪个第一性原理是绝对普世适用的。 它都有自己的边界,换句话说都有自己的逻辑奇点。 第一性原理也有一个bug,或者叫它的那个元起点叫逻辑奇点。 而这个逻辑奇点是给定的。 第一性原理一定要有逻辑奇点。 那第一性原理对人类文明意味着它就是整个人类的文化基因,整个人类的文化基因就是第一性原理。 要讲究人类整个文化的进展,一定要抓这些重要的元起点的第一性原理。 比如泰勒斯的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老子的道,毕达哥拉斯的数,柏拉图的理念论,这些是整个人类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今天之所以有今天所有的一切的元起点,基于这些理念,要知道它有多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元起点,就没有今天科学,文明这样的一切。 物理学家张首晟,在斯坦福有一门课,那课的名字就叫2012的信封背后。 他说2012年来到了,你要在一个信封的背后,把整个人类的文明写下来,带到诺亚方舟去,将来拿着这个东西能够重建人类文明,你会把什么写上去? 也很显然,这个篇幅有限,你只能选第一性原理。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实验,我非常非常喜欢。 到今天我都觉得很喜欢这个实验。 哲学里边拈出原子论,数学里拈出欧式几何,生物学拈出自然选择,经济学拈出看不见的手,政治学拈人生而平等。 他是物理学家,对物理学比较偏向一点,拈了三个物理学公式,e=mc^2。 第二个公式是熵增定律,第三个公式是量子力学。 这些就是人类的元知识,各个学科的第一性原理。 牛顿那么聪明,一辈子就写了那几条而已。 牛顿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长寿到80多岁,他一生如此勤奋,他忙连婚都不结,这么聪明的人,倾其一生就写了那一本书出来,我们可能花几个小时,几天,十几天就能学会。 我请问各位,这不是最好的学习,最合算的学习吗? 学习了这些经典就知道了第一性原理,你可以推出所有其他一切出来呀,这就是元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再从宇宙观里面再抽取一下,宇宙观会分三个步。 第一个步骤是一百三十七亿年的物理化学阶段,四个字一言以蔽之,叫粒子变构。 第二阶段是37亿年生物阶段,叫基因变异, 然后7万年人类阶段叫逻辑变革。这是宇宙物演的三个阶段。 学了这些东西之后,我就给了各位特别深的第一性原理公理了。 你拿着这些东西作为你的逻辑奇点,来建立你的第一性原理,没有任何毛病。 逻辑奇点有了之后,再加上演绎法,这就是芒格所说的叫普世智慧。 如果你挖不到这个地方去,你总用具象的经验来指挥,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逻辑奇点加公理化方法等于第一性原理。 同样给各位留一个思考题,你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如果你实在感受到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儿,我换一个说法,你的人生最根基的那个信念是什么? 如果你写不出来,这个本身也已经是个答案了。 你写不出来很正常,因为我们不相信这个套东西。 如果你写出来,我希望你盯着它看,它跟你之间那个连接的这个深度那个厚度,你感受一下,对你有没有影响力? 如果你随便一写,恐怕没有什么影响力。如果它是涌现给你的,对你而言就像信仰一样重要的东西,对你才有用。 如果你现在没有,也没关系,慢慢找到它。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最后。 芒格说,商界和科学界有一个最古老的守则,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希望大家在自己未来的日子里边,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个普世智慧。 |
|
来自: blackhapp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