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栩原创2021年读书笔记4,李善友《第一性原理》:元起点、打破与创新

 许栩原创 2022-03-11

许栩原创2021年读书笔记第4篇《第一性原理》,李善友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1月版。

李善友是混沌大学创办人,本书封面注明这本书是“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这本书的目的是“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创新”。

李老师在自序中说,他是一个讲课的手艺人,他的理想是做一门世界级的课程。这门世界级的课程体系如下图。

如图所示,本书是二阶课第一性原理,李老师说,第一性原理是混沌大学的核心课程,课程根基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和欧几里德的“公理化思维”。

我这篇读书笔记,摘录一些我阅读本书的一些收获,希望对你也能有一丁点帮助。

感谢李善友老师。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人类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基本逻辑方式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存在谬误(归纳法谬误),即使所有前提都是正确的,我们也无法确保总结得到的结果一定为真,归纳法只能证伪,却不能证明。

连续性假设是归纳法得以形成的隐含假设,是归纳法得以形成的前提性假设。但是,连续性假设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一个默认正确的隐含假设,而不是必然正确的知识。

当归纳法无法在非连续性的时空中确保其有效性时,我们需要另外的思维模式作为指导,李老师认为,这种方法就是演绎法。

演绎法不同于归纳法,演绎法只要前提正确,那结论肯定正确,而归纳法,无论前提多么正确,结论也不一定正确。归纳法基本上用的是感性思维,而演绎法主要是理性思维。

演绎法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根据元起点利用正确的逻辑推导出新知识的思维方式。演绎法,是一种逻辑自证的方法,从理论上说,只要具备元起点,人类就可以通过演绎法一步一步推演出未来。

李老师认为,这个元起点就是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原理,是指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在演绎法中,大系统的中心思想可以作为小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可以分层。某一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既可以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元起点,也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母系统的中心思想。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必要去找到那个终极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说,第一个第一性原理都有自己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第一性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第一性原理的应用:公理化思维。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把“公理”看作第一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公理化思维就是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以公理或第一性原理为根基,运用逻辑思维去推理,并建立其他理性思维体系的一种方式。

公理是无法通过现有的知识证明的,我们只能默认它们是不证自明的第一性原理。公理化思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是理论的力量。李老师特别强调,请大家充分相信理论。

比如,数学这门学科就在公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导而得到的,比如欧氏几何。

逻辑的第一根本特征叫“必然的导出”。一个理性系统,同样是从第一性原理通过逻辑推导的方式找到其他有效命题,从而构架出整个完整的系统。这个从第一性原理通过逻辑推导的方式,应用的就是公理化思维。

公理化思维最大的贡献是可以从已知推出未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到今天,依靠的就是从已知推导未知的能力。

破界创新:击碎第一性原理,建立新的第一性原理。

破界创新,就是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作为基石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创新就是“不破不立”,“破”的是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新的第一性原理。

破界创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式创新,所谓的破界,不是破外在现实的边界,而是破内在认知的边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创新方式。

破界创新可以分成以下3个步骤操作(书中将其称为“破界创新三部曲”):1、“破”隐含假设,即击碎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2、“立”基石假设,即重新定义系统的比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层次更深、强度更大“基石假设”;3、“见”全新系统。即在新的“基石假设”之上,通过公理化思维演绎出新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破界创新的关键和难点是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通常,最常见的隐含假设是群体信念,包括你与周围人的共识,也有行业的常规,它们往往构成我们认知的隐含假设,而你身处群体信念之内,难以察觉。所谓群体的信念都是最危险的隐含假设,我们要学会质疑群体性的共识,敢于打破群体信念,这是破除隐含假设的方法之一。

组织刷新:刷新使命、刷新文化和刷新战略。

破界创新首先要 “破”隐含假设(即击碎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而隐含假设对应到组织时,往往表现为使命、文化,所以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的过程,往往是重建使命、文化和战略的过程,作者将称其为“组织刷新”。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失速点。所谓失速点,就是“存量”增长到一个阈值后,激活了一个刹车式的“调节回路”。简单来说就是,修理业在现有的发展逻辑中到达营业峰值之后,发展速度就会急速下降。

解决方案是主动刷新企业系统,即让企业从第一曲线转换到第二曲线,这需要组织创新:刷新使命、刷新文化和刷新战略。

纳德拉刷新微软文化时,用了非常简洁的一句话——从固化型思维转为成长型思维。固化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相比,一个是看结果,一个是看过程。永远不要说“我只要结果”,这样会导致“每一名员工都需要向其他人证明自己无所不知,证明自己是屋子里最聪明的人,不能出一点差错,永远不能(不敢)落后于他人”。

第一创新:第一性原理在商业创新的中应用。

第一创新的关键字是“立”,它是公理化思维在创新中的应用,是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用逻辑思维将其拆解,进而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打破原有认知,寻找并建立新系统的过程。

第一创新是非常适合起步阶段的创业者的创新方法,它的重点是找到第一性原理,然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出创新模型,最后把这些模型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指导创新实践。

第一性原理创新的伟大意义,不是把不同领域里的经验归纳出来,而是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思维的拆解,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打破原有的群体认知,找到一个新的路径,去建立新的更好的系统。


宇宙的终极密码:第一性原理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这个世界上的顶级物理学家几乎都有同一个信仰,他们相信在宇宙中存在一个“终极理论”,它是一个极简方程,这个方程能统一所有的理论。它就像是一把终极钥匙,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源处找到宇宙中所有未解之谜的答案。这就是“万物至理”。

(略)

从众效应: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寻求安心。

在组织中,我们很容易被群体的信念影响,甚至会因此而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寻求安心,这就是“从众效应”。

破界创新的难点就是隐含假设,而最重要的隐含假设之一就是“从众效应”。对我们来说,只有认知到这个桎梏,才有机会从中跳出。

破界创新的难点就是发现隐含假设,在所有的隐含假设里,作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众效应”。

世俗意义上的“真理”,就是所有人都相信的就是真的,即使只是虚构的故事,但经过群体的认可,这个故事就成了所谓的真理。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现实,我们把群体信念当成了认知的隐含假设。不合群的人注定错误,这是从众效应下追求个性的原罪。

勒庞的3个重要观点可以借鉴:群体无智慧、群体无逻辑和群体无意识。

批判性思维:寻找到系统的隐含假设并打破它。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也是打破认知边界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普遍怀疑,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观点,才可以打破原有的认知藩篱,突破创新。

客观真理”不存在于现实环境中,虽然没有绝对的真理,但却存在大量暂时正确的信念和逻辑。判断一个信念是否暂时正确的标准是“逻辑三恰”,即自恰、他恰和续恰。

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预备性的工作,是勇于承认两件事: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

在一个企业中,经营最大的成本不是试错,而是领导者的“尊严和面子”。当一个领导者认为自己不能犯错的时候,企业内部通常会出现所谓的“承诺升级效应”(Escalation of Commitment)。简单来讲,就是领导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即便发现错误,也不会停止投入,甚至还会继续追加投入,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样,企业用来保护领导者面子的成本,自然会超过解决问题的成本,而且最终这种追加投入非但不能带来有效的收益,甚至还会成为企业走向下坡路的引路石。

读书总结。

李老师说,走入混沌,是为了走出混沌,而走出混沌的唯一方式,就是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以这句为总结。感谢你的阅读,许栩读书,我们下本书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