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但在儿童、青少年、育龄妇女、孕妇、乳母中也可发生,其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不足,使红细胞成熟的因素缺乏导致的一种大细胞贫血。其中国内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⑴起病缓慢,一般是发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显。 ⑵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 ⑶食欲减退,常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有的甚至可能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煤渣等。 ⑷ 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力下,抗寒能力下降。 ⑸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心率加快,体检化验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减少为主。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有关健康 康复 食疗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