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病”为何要“夏治”

 时宝官 2018-07-14

    【聊健康】

    老慢支、老寒腿、颈肩腰腿疼、慢性胃肠炎、妇科病、怕冷易感冒、反复感冒常咳嗽……生活中,这些疾病很常见。每年一到冬季或者天气突然变化,稍不注意,很多人就会发病,还极容易复发。

    事实上,对于这些虚寒性疾病,中医通过长时间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通过“敷贴”“埋”“熏”“刀”“灸”“注”“浴”等特色疗法,可从根本上帮助患者改善体质,从而减轻症状,降低发作频率。

    常言道:“烈日三伏下,冬病夏治忙。”当下,又到了一年中治病的好时节了。

1、阳气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

    “冬病”是指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夏治”则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渊源于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冬病”之所以好发在冬季,主要是此时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本着中医“春夏养阳”的治疗理论,故冬病应重在“夏治”。

2、中医特色疗法针对性更强

    冬病夏治范围很广,方法也很多,除了很多人都熟知的“三伏贴”,还可根据不同适应证,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特色治疗。这样针对性更强,可使阳虚者予以助阳,内寒凝重者予以温里祛寒,从根本上帮助患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达到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减轻症状,降低发作频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呼吸系统疾病:肾阳不足,肺脾气虚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咽喉炎等。

    此类疾病可以背部的肺俞为重点,在其附近进行穴位贴敷。背腧穴为五脏六腑在背部的一个“窗口”,五脏六腑之气汇集于此腧穴。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通过皮肤渗透沿经络的循行路线直达病所,并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可进一步扩大外治效果。还可以采用“埋”的方法。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根据病症特点,将可吸收的线体埋入穴位,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机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使邪祛正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医学治疗模式的一次重大改进,也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特别适用于慢性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主穴常取肺俞、定喘、膻中,配以大椎、足三里、肾俞、丰隆、风门、中府、脾俞、天突、尺泽、心俞、膏肓、关元等穴。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血浆皮质醇,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共同起到治疗或缓解的临床效果。

    ●消化道疾病: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呕吐等。

    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胃脘痛虚寒症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因此,平时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冬天四肢冰凉、胃口不好、常感疲倦无力,容易腹泻的,多数为脾胃虚寒之人,适合冬病夏治。可在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贴敷,以起到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冬季发作的功效。还可采用“熏”的方法。中药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发挥疗效,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汽,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可呈现离子状态渗透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在中医看来,夏属阳,此时人体与自然界的阳气盛旺,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凭借“以阳克寒”“寒者热之”的中医经典治法,温补阳气、驱散寒邪,达到使身体虚性、寒性的疾病标本兼治的目的和预防保健的作用。

    ●四肢关节、肌肉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虚寒性筋骨肌肉痛、冻疮等。

    风湿病属中医“痹病”范畴,上述疾病都非常适合冬病夏治。可选取大椎穴,大椎为全身阳气开关,为“三阳、督脉之会”。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加上督脉这人体七条阳脉经气所汇集之处,可见此穴阳气之旺。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特色药物贴敷到穴位上,此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刺激经穴的效果,可以达到协调人体阴阳平衡、减少疾病发作概率、标本兼治的效果。还可采用“刀”的方法。人体的关节由关节囊、韧带、筋膜和肌腱这些软组织器官连接而成,当某种原因使某些软组织受到损伤,引起变性,即产生挛缩、瘢痕、粘连等后,关节的力学平衡系统就会被破坏,致使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造成骨关节疾病,如骨质增生、骨刺、关节炎等,临床上用针刀松解剥离这些变性的软组织,再配合适当的针刀医学所特有的手法,即可使关节内的力平衡系统得到恢复,疾病也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疗。针刀不仅可以调节关节内的力学平衡,还可以调节其他组织器官包括内脏器官的力学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力低下、虚寒性体质引起的痛经、四肢冰凉、背凉、头痛、溃疡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等。

    很多中医传统的方法,比如针灸、推拿、火罐、刮痧、贴敷、熏洗等,都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而“灸”也是特色疗法之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要想身体壮,三里常不干”说的就是选取足三里等进行艾灸治疗。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全身的保健要穴,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预防中风以及中风后遗症舌强不语、半身不遂等。

    针对脑血管病人阳虚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温经通络三伏贴疗法,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扶正固本、调节阴阳的作用。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抵抗外邪,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防病、强身三重功效。还可以通过“注”进行治疗。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调节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依据“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为总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经取穴,辨证论治,选取适当的穴位与药物制剂,来达到通络疏经、调脏腑和阴阳之目的,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亚健康状态:易疲劳、腰酸背痛、失眠等。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刺激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可在上述穴位处进行贴敷、施灸等传统中医疗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浴”来进行调理。中药足浴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来泡脚,有效的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入皮肤,改善血液循环,振奋阳气,调理脏腑,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经常进行足浴泡洗,可以刺激涌泉穴,达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强壮健身的目的。

    (作者:孙宪莹,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主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