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迈博斯如何做创新的PD-L1抗体?

 昵称57700646 2018-07-14

2017年10月25日,迈博斯生物宣布已于9月12日向CFDA递交PD-L1抗体MSB2311的IND申请。MSB2311是首个pH依赖性PD-L1抗体,获得十三五重大专项支持。小编在此梳理迈博斯如何做创新的PD-L1抗体。


迈博斯技术平台

迈博斯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为钱雪明,致力于Best-in-class抗体药物和First-in-class抗体药物的研发。成立后先后与恒瑞、Ambrx、嘉和等药企达成合作协议,利用迈博斯生物技术平台合作开发抗体药物。2015年11月,迈博斯获得礼来亚洲基金1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7年9月,递交首个IND申请。


迈博斯的核心技术是免疫耐受屏障破除(Immune Tolerance Breaking Technology,简称IMBT)。迈博斯的抗体产生选用杂交瘤,但杂交瘤与噬菌体库展示技术相比,存在免疫耐受,即对自身抗原存在耐受。人与小鼠很多蛋白序列同源性较高,尽管可以使用佐剂增强T细胞响应,但仍无法完全克服耐受问题,因此对很多抗原产生的抗体往往是结合人-鼠非同源序列的表位,表位较局限。迈博斯的IMBT技术,通过对抗原的修饰,逃避免疫耐受,从而可以对更广泛的表位范围产生抗体。对于该技术,迈博斯没有申报专利,而是作为商业秘密来保护,因此我们无法获知技术细节。


该技术的实际效果,可以从一个实例来看,某一个序列保守性非常强的抗原,人-小鼠同源性达到97%,常规的杂交瘤技术免疫小鼠很难获得特异性抗体,而迈博斯破除免疫耐受的小鼠,则有非常高的滴度。


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些重磅抗体药物会对表位进行保护,对于跟踪研发的药企来说,很可能其抗体针对相同或部分重合的表位,从而存在侵权风险。而迈博斯的IMBT技术,获得的抗体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表位。一方面可以规避对方专利保护范围,另一方面,有更多样、丰富的抗体可供筛选,挑选到药学性质更好的抗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pH依赖型PD-L1抗体

迈博斯此次申报的PD-L1抗体正式基于IMBT技术,杂交瘤获得数百个lead抗体供筛选,其中包含与Tecentriq、Imfinzi表位相同、部分重合以及完全不同的抗体。最终挑选了表位不同的抗体作为Candidate。MSB2311不存表位专利纠纷的可能性,药学性质方面,阻断PD-L1信号通路的活性略优于或不劣于Tecentriq、Imfinzi。


此外,MSB2311还有一个独特的差异化设计,即设计为pH依赖型抗原结合的抗体。pH依赖型抗体技术主要包括与pH依赖型FcRn结合、pH依赖型抗原结合。早期pH依赖型主要是基于FcRn的结合,目的是延长抗体药物的半衰期,工程化设计主要是Fc段的氨基酸突变。后来Chugai(中外制药)发现CDR区也可以通过工程化设计,改造成pH依赖型与抗原结合,工程化设计转移到Fab段。中外制药将该技术成为SMART Ig技术(包括Recycling Antibody和Sweeping Antibody)。


传统抗体与膜抗原结合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胞内形成内涵体,内涵体环境为酸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被溶酶体蛋白酶降解。而Recycling抗体与膜抗原结合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胞内,内涵体酸性环境使得抗体与抗原解离,抗原被降解,抗体则通过FcRn介导回到胞外。


迈博斯提到其pH依赖型抗体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在pH为酸性的肿瘤微环境内,不至于和肿瘤表面的抗原结合太紧,可以更好的穿透到肿瘤内部,更好的杀伤肿瘤;二是可以和抗原结合后可以逃离溶酶体降解的命运。同时,迈博斯提高该技术基于现有知识,非专利技术。由此基本可以判断,迈博斯pH依赖型抗体很可能与中外制药的Recycling Antibody技术类似。


那么,中外制药的Recycling Antibody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说起来方法比较直接而有效。以中外制药用该技术开发的SA237为例,该药是托利珠单抗的改造版,具体方法是把CDR的一个氨基酸突变为组氨酸,组氨酸为强碱性氨基酸,带正电,从而使得Fab带正电。从而在酸性的内涵体内,Fab带正电的抗体与同样带正电的抗原因互相排斥而解离。托利珠单抗靶向IL-6R,而该受体合成很快,所以托利珠单抗消耗很快,半衰期较短,而SA237则明显延长了半衰期。

综上,MSB2311的设计框架如下:

  • 利用IMBT技术获得与已上市PD-L1抗体不同表位的抗体;

  • 整合现有的pH依赖型抗体技术,改造Fab,使得抗体在酸性条件下与抗原结合力变弱。从而更好的穿透肿瘤组织,并延长半衰期,减小剂量。


迈博斯研发管线

迈博斯的IMBT技术,使得其可以开发一些人鼠同源性高的靶点,也就有可能针对这些难度高的靶点开发First-in-class的新药。对一些热门靶点,现有杂交瘤技术开发的抗体多是针对非同源序列的表位,而保守性更高的同源序列,理论上其生物学作用应该更重要,这使得IMBT有可能开发出针对这些同源序列表位、生物学功能更好的抗体药物,从而寻求Best-in-class抗体药物。


迈博斯研发管线如下:

MSB2311:人源化PD-L1抗体;

MSB0254:人源化VEGFR2抗体;

MSB003:靶向BMP信号通路;

MSB013:人源化OX40抗体;

MSB014:靶向Wnt通路(钱雪明博士在安进研究该通路多年);

MSB015:人源化CSF1R抗体;

MSB016:未知;

MSB017:未知;

MSB018:未知;

以及PCSK9抗体(代码未知)等。


小编总结

迈博斯的核心技术是IMBT,通过对抗原进行修饰,破除小鼠免疫耐受,该方法有普适性,因而基于IMBT的杂交瘤技术平台可以筛选表位范围宽泛的抗体供筛选。作为企业进展最快的PD-L1抗体,迈博斯并没有停留于新表位的PD-L1抗体,而是加入了pH依赖型技术改造成药学性质更好的PD-L1抗体,以求得在高度竞争的PD-1/PD-L1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尽管使用的是现有技术,但整合好已有技术并成功开发理论上更好的抗体药物,同样殊为不易。这一点同百济神州有点类似,去除ADCC的Fc工程化技术也是基于已有技术,但技术的整合和应用较为成功,从而实现较理想的差异化设计。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