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济神州如何设计差异化的PD-1抗体?

 昵称57700646 2018-07-14

2017年7月5日,百济神州与新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百济神州将PD-1抗体BGB-A317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实体肿瘤权益授权给新基,百济神州保留BGB-A317亚洲区权益及亚洲外区域的血液肿瘤权益。百济神州获得2.63亿美元预付款以及1.5亿美元股权投资,同时获得新基中国上市产品的销售权,包括Abraxane、Revlimid及Vidaza。

PD-1/PD-L1领域大热,2014年首个药物上市以来仅三年时间,市场容量就达到60亿美元。已经坐拥PD-L1抗体的新基不惜重金买下BGB-A317,明显是希望在肿瘤免疫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拥挤的PD-1/PD-L1抗体领域

通过此次交易,百济神州不仅获得了数十亿现金流,更是快速实现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布局。从新基的角度,百济神州PD-1抗体尽管属于后来者,但其差异化设计仍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进而巩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地位。目前FDA已经批准5款PD-1/PD-L1抗体药物,包括2个PD-1抗体和3个PD-L1抗体,百济神州PD-1抗体有和特别之处呢?



作用机制:单纯的Blocker or 结合ADCC杀伤作用?

PD-1/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用抗体阻断该通路可以让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因此PD-1/PD-L1抗体多设计为单纯的Blocker,即不需要ADCC的杀伤作用。如PD-1抗体Opdivo、Keytruda均采用了低ADCC活性的IgG4亚型。PD-L1抗体Tecentriq采用IgG1亚型,但通过突变掉糖基化位点,去除了ADCC活性;Imfinzi则通过影响ADCC活性的氨基酸突变实现去除ADCC活性。


▲ Imfinzi(Durvalumab)的工程化设计,通过3个氨基酸突变达到去除ADCC的目的


此外,由于PD-L1表达在肿瘤细胞上,因而理论上保留ADCC活性,可以同时利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事实上,辉瑞/默克的Avelumab即采用了强ADCC活性的IgG1亚型。

▲ 抗体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目前仅有一个强ADCC活性设计的PD-L1抗体 Avelumab


Fc工程化设计:综合前人成果 去除FcγR亲和力

Fc工程化设计已经有过许多尝试,Durvalumab去除ADCC活性源于MedImmune的方法,通过L234F、L235E、P331S去除ADCC活性。其他设计方法见下表。


根据百济神州在Annual of Oncology上披露的部分信息,BGB-A317的工程化设计是通过铰链区的突变减弱FcγRI的亲和力,避免MDSC对T细胞的清除。



Fc与FcγR的结合主要通过铰链区,机制研究相对明确,Fab exchange等的机制同样比较清楚。

▲ IgG1 Fc与FcγR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


由于Durvalumab是在IgG1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化改构,所以首要目的的去处ADCC。百济神州则是在弱ADCC活性的IgG4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而IgG4对FcγR的亲和力主要体现为FcγRI,所以优化目的即为完全去除Fc effector 效应。

▲ FcγR与不同IgG亚型的亲和力及细胞分布


进一步查阅百济神州的PD-1专利,其从小鼠免疫的抗体中挑选了高亲和力的317、326,后续实例中以317为主,通过分析可以初步断定BGB-A317的序列为专利中的317-4B6/IgG4mt10。其中IgG4mt10为对IgG4进行工程化设计去除FcγR亲和力的10号突变体。包含228、233、234、235、236、265、309、409共7个突变位点。

▲ 百济神州PD-1抗体IgG4的突变设计


最终的人源化抗体hu317-4B6/IgG4mt10基本去除了对所有FcγR、尤其是FcγRI的亲和力。

▲ 突变后,IgG4的FcγR亲和力尤其是FcγRI亲和力明显下降


从突变设计上看,百济神州算是综合了很多前人的工作:

  • S228P的突变避免IgG4 Fab臂交换的发生,K409R同样是针对该问题;

  • 309突变与FcRn的结合有关;

  • 233、234、235同样是已知的影响FcγR相互作用的位点,百济神州的做法较为直接,将IgG4的E/F/L直接突变为IgG2对应的P\V\A(IgG2不结合FcγRI)。与罕见病抗体药物Soliris(Eculizumab)有类似之处,后者是将IgG2的铰链区接到IgG4的恒定区上。

▲ IgG1、IgG2、IgG4序列比对


据上述,初步判断BGB-A317的序列应该为:

▲ 分析BGB-A317的序列:通过S228P阻止Fab exchange、E233P/F234V/L235A 去除FcγRI亲和力等


小编总结

从设计上看,百济神州更全面的综合了前人的方法,从不同切入点入手,也做了更多的优化,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侵犯其他公司的专利。当然,技术上仍有一些重合点,是否存在潜在的专利纠纷还需专业人士给予详细的分析。


BGB-A317的设计与Durvalumab相似之处,但切入点有所不同。BGB-A317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去除全部FcγR亲和力的PD-1抗体(主要差异是FcγRI),这或许也是新基寄希望于BGB-A317或可在Opdivo、Keytruda通知的PD-1抗体领域争得一席之地的原因。


从国内生物药新药研发的大环境来看,通过工程化设计来得到差异化的跟踪创新药物,是一条可行之路。康弘药业康柏西普采用VEGFR不同的domain、康宁杰瑞的PD-L1抗体采用纳米抗体结构,百济神州则通过Fc工程化改造,这些药物是否优于前面的同靶点抗体药物不好说,但差异化设计将争得一席空间,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康柏西普赴美直接开展三期临床、康宁杰瑞PD-L1抗体KN035获得日本批准开展临床研究,此番百济神州高价转让PD-1抗体的海外权益,这些努力共同为国产新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资料

  • Immunoglobulin isotype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to Fc engneering(2016);

  • CN201380079581, 抗PD1 抗体及其作为治疗剂与诊断剂的用途;

  • At.Zhou,治疗性单抗的亚型选择及Fc改造

  • Armstrong,4种IgG亚型在抗体药物中的应用

  • Advances in the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the effector functions of therapeutic antibodies(2011);

  • Optimization of Fc-mediated effector function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2009);

  • Affinity of human IgG subclasses to mouse Fc gamma receptors;

  • Diversification of IgG effector functions(2017);

  • Fc gamma receptors glycobiology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2016);

  • FcγR=The key to optimize therapeutic antibodies(2007);

  • IgG Subclasses and Allotypes=From Structure to Effector Functions(2014);

  • IgG4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in Cancer Immunity(2016);

  • Influence of immunoglobulin isotype on therapeutic antibody function(2016);

  • Role of Fc–FcγR interactions i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rapeutic antibodies(2017);

  • The Highly Evolvable Antibody Fc Domain(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