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巢《菊花》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押韵。“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待到那一天又会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但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把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必然的联系。作者亲切的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气势激越、凌厉,形象的显示了革命领袖果断坚定的精神风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后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高洁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农民军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成了农民军战士的形象,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的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艺术的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的世界观和生活实践所制约的。只有像黄巢那样的农民起义领袖才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只能是来自于战场戎马生活的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就是英雄总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他的眼界开阔,胸怀宽广、见识超人,有此三者,这就构成了能够解诗的基本要素,我想正应该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附录《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黄巢《菊花》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