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氏早期史料之一(部份)

 君子养源 2018-07-14

 

        东莱滕氏早期史料 

四 初编东阳郡滕氏宗谱序

夫世系,不以身显公辅为族望,惟惧清白忠懿不传。一世当国,百世贻羞,不若一世令善,百世昭明。

我滕自唐开元前,仕宦已数世矣。开元后,衣冠相继,历今十三代,四百余年,子孙几千人,有爵服者。授官政,民无恶言,列於史,笔无恶事。虽显不过尚书、侍郎、刺史,而清白忠懿传焉。

宝臣直下孙、也尝考先祖所藏家谱。祖珦,仼尚书致仕婺州,始居东阳。而襄、邓、京、洛间,以仕进分支别郡者多。有宝臣居临安,乃叔祖修义,乐山水而家焉。待制子京,即京洛之系也。宝元中,子京守湖州,宝臣尝得庶子珦、刺史迈、侍郎隽遗像三轴、并先祖端求家谱书以献之。原其本末,合其枝叶,方知亲疏远近皆为-氏噫。始仕唐,次仕钱,终仕本朝,未尝有不固臣节,不保家声而殒绪者。今二+余年,儒学爵秩,不泯於时,亦难矣哉!宝臣景慕先烈,因序其迹,庶几阀阅之传也。

熈宁九年(公元1076年)丙辰十月

(令琮公)十二代孙 滕宝臣百拜书

五 二修东阳郡滕氏宗谱序

夫世族之传,尚矣!不以厚禄万钟为贵,而以节义为贵;不以黄金满赢为富,而以经术为富;一身立政,民有可得之惠;一家积善,史有可录之功;识其善恶,孰得孰失?

吾滕氏,实周文王裔也。叔绣封焉,史有可载之熏;文公继焉,传有可传之善;子子孙孙,保而勿失!

我高祖太尉白公,曾祖尚书涉公,叔祖待制宗谅公,伯父光禄卿元锡公,皆以德行之濡,文章之著,熏业之明,相继而承,其忠义恺悌为政,此又播在人口,而不掩者也。后之相传,不忘忠孝,无使公专美于前,而得媲美於后,不诚幸哉!

吾敢书之,以为序

 时

宋政和癸已年(1113年)孟夏月(五月)中浣(中旬)

赐进士第知鄂州军事赐紫金鱼袋朝请大夫 (令琮公)十三世孙 滕友识

 

六 三修东阳郡滕氏宗谱序

苏老泉先生尚著谱例,有曰:古者,诸侯世表,国亲大夫世家,死者有庙,生者有宗,以相次也,是以百世而不相亡。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百世不绝?世有,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者,皆由有谱之力也。唐衰,谱牒之传,士大夫多略焉;勿讲,但时之人,亦遂相率置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矣。

我滕氏系出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子孙以国为氏。《春秋》隐公十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周之宗盟异姓为后。于是又见吾滕氏实出于周(周朝王室),为宗国(姬姓国)之盟矣。其后,有(滕)宣公、昭公、文公、成公、悼公、顷公、隐公并见于《春秋》。考公、定公、文公、滕更并见于《孟子》战国之末。嗣后,有滕叔辅著书,号《慎子注》,见于《百家意林》。至东汉末顺帝时,有左冯翊滕抚,济北相滕延。吴有右司马滕耽,都亭侯滕胄,大司马高密侯匡允(滕胤),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晋有西鄂侯镇南将军滕修,安南将军武当侯滕并,平南将军阳夏侯广州刺史滕含,交州刺史滕遯,龙骧将军魏郡太守滕恬之。(南朝)宋有秘书监滕演,梁有旌表门闾,号为曾子滕昙恭,皆有闻于世,俱见诸史。唐开元有讳令琮者,以明经登进士第,官国子司业,始得系而谱焉。以今计之,自周武王有天下封叔绣公于滕至春秋隐公七年,凡三百一十三年。自春秋滕隐公历战国滕文公至东汉抚公、延公,七百三十年。至晋初修公又一百四十三年。自修公历宋至梁天监中滕曾子,又二百一十五年。自曾子至唐开元二年始祖司业令琮公,又二百二十七年,共一千八百五十有余年。其间有贤者有不贤者,不贤者随世泯灭不可得而闻矣;贤者称於孟子春秋诸史,其余不传,则谱不立之过也!自开元之后有父子八代连举七榜同登进士者,有一门中宏辞科者,有立节直梗言事不阿者,有威名素著虏人敬畏者,有文学淳正时辈推服者,咸因谱系可考而得焉!迨至五代时,阀阅政盛,如太师中正,雍熙为中丞,以悄直称,白公有诗名於世;尚书涉,以孤孽苦学成名;少师章敏,大彰于熙丰元祐间,文章翰苑,罗防边邮。近时,叔祖侍郎茂实,不屈女真,死以贞节;伯父枢密康,少卿庚,同登词学科,君臣相得,累被亲擢,是皆席庆,基址有自来矣。然而,其间遭时艰难,奔窜流散,莫相知闻,而宗谱遂多阙矣。但家谱一岁一修,世表五岁一辑,实惧谱牒荒废,后世子孙无以稽考。(滕)璠,遂採摭经传,涉猎编次,起自始封。始祖(滕裿),靖康之难出守三荣(台州崇道观),因留家,属绍兴。(之后任四川荣州知州,子孙居四川荣县)丙子,先人还余杭,得宗派,凡七世。其始祖与大谱第十八代为同列矣,莫然知统系。又得沪南京派,以大谱考之,亦莫能合于往干,成都又遇宗派,入蜀已五世矣,虽云出自元晏公之后,亦莫所属,皆谱式之矛盾也。故以大宗之法统修大谱,为之世表,自司业公始,横分五行,旁出官讳事实,妻、子、婿、墓,率从简要,尊有统而属有系,览者易查,五代以尽,又别序以列之,便考究云。

淳熙上章困敦(庚子年,即1180年)柔兆茂月(二月)雍敦日(二日)

(令琮公)十五世孙 滕璠 谨识

 

十二 初编山东东莱滕氏族谱序

谱者,纪先世,所自出,与夫远近亲疏,长幼尊卑之序,所以明昭穆而著彝伦之道者也。善者纪之,不善者讳之,仕宦者书之,隐处者不遗,所以存忠厚而示劝惩之义也。然则贵家大族,又岂可以无谱哉!无谱,则不惟无以考覌前人之得失而效法之,亦且无以辨昭穆别长幼而尽尊宗睦族之道,由是礼义不兴。礼仪不兴,则恩谊不重;恩谊不重则纷争凌犯之风起矣;纷争凌犯之风起,则将视如途人者有之矣,又何以称贵家大族哉?有志於尊祖敬宗而尽贻谋之道者,诚不可不加之意也。

国子上舍生滕云字九霄,持其族谱,历阶而趋,请余序。按谱,滕氏由汉及晋以迄唐宋,仕宦不绝。高曾祖讳膺、讳康,声誉耿光,忠孝廉节著於先朝。初本汴梁,始祖讳相(宋史记名为申,无锡谱记,滕申、旧名滕相),授武功大夫佐宁海州(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而子孙居焉(据胶东书院《东莱滕族》记:明代嘉靖首辅大臣杨一清撰《明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滕公墓表》记曰:“始祖汴梁人,有讳相者,仕宋宁海州判官,因家焉”)。其后有子曰荣,为莱州孔目,徙於莱州(治所山东掖县,今莱州市),故曰东莱滕氏以为家者,二世也。既老,其子曰显、曰琼,积德累仁,不可胜纪,(琼)仕至潮州经府者三世也。杰(显公子、琼公抚子)、拜礼部秘书少监者,四世也。士亨(杰公长子),总管奅(同“炮”)路平易行事。士进(杰公次子),由翰林驿史而迁都司。士正(杰公三子),学愽不瞻,启迪后人,掌泉州教授事者,五世也。六世曰权(士亨长子),宦为掖县尉。曰楠(士亨次子),以公平正大之心,行激扬勤惩之政,第擢秋官粉署。曰植(士进之子)般杨路(治所山东淄川)马步军都总管,光祖,以文学奋身一榜,而拜黄门给事。士正有子四人:长景中,为侍仪使。次景明,早逝。三景礼,为武德将军镇守燕京(真定府),以干戈战斗驰马试剑为务,而官及於此,非敦尚礼义好习儒雅者能之乎。四景龄,佐寿光,爱民如子。

七世(即权公第七世,以下均以滕权公为一世排序)曰奉先,提领胶水(治所山东平度县),而部下盛得。康,授南阳仓使,升判部,归以致政。八世父宗仁,隐德弗耀(居掖县)。迺(乃)叔宗智,由乡贡进士而擢绣衣(御史),永乐壬寅(公元1422年)敕巡西蜀而军民怗服,后用判易州而黎民获安。宗实,宰巡江陵而虎渡口,寇盗屏息。至上舍生九霄,九世矣,生幼颕悟,承乃父之命遊於郡庠,以麟经领丁卯(公元1446年)春贡,升居胄监,练习时政,將有大用。

九霄默思先人族谱岁深损坏,乃于京师命匠装成-帙,图绘宗派,请予为文以记之,俾后之子孙知其所自出,而宗支不致谬乱也。余遂知滕生乃名家裔,能述先人之事。其家诗书礼乐之泽,衣冠文物之美,簪缨科第之传,蝉联不绝,何其盛哉!说者谓相公勋德之隆,足以启后嗣之英贤也。吁!上舍生之用心可谓勤矣,其承先裕后之道可谓至矣。诚使后人知其所用心,亦相续而慎修之,则记载有法,昭穆不紊,尊卑长幼之序,秩然有伦,宗亲爱敬之道,欢然相接,则人相与称曰:此东莱滕氏之贤嗣也,於是谱不有光也耶!

峕(时)

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岁次己巳春三月谷旦

左春访左谕国子监司业 赵琬序

十三 二修东莱滕氏族谱序

人之生也,必有所始,不可不知也。而传世蔓延与支分派别,亦不得而尽知也。昔之不纪,今无所据,今之不纪,后其奚传,吾恐后之无以知今,亦犹今之无以知昔也,此谱之所以不可不作也。都邑之士则知尊亲矣,大夫学士则知尊祖矣,所贵乎学士以及大夫者?非以不忘其所出乎!

余同僚,巡抚辽东大夫,东莱滕君讳昭、字自明,系建文庚辰(公元1400年)阵亡参戎(洱海卫指挥佥事)讳聚、之曾孙。袖出其族谱二册授余曰:吾本汴梁,宋靖康间,始祖以武功大夫佐宁海州,因家焉。后又徙东莱,载其声光奕世有传,今自十五世合为一图,盖大宗之法也,又五世合为一图,小宗之遗意也,公其叙之:“以示我后之人,使无坠先人名望、滕之光也耶!”

自周衰而宗法废,尊祖合族之义不明矣。唐亡而谱学废,尊祖合族之义不行矣。金元乱华,文献荡然,人贸贸焉,莫知身之所自出。於斯时也,有能纪载先世而不迷所出若滕氏者,固君子所深嘉而庆幸者也,吾又安能已(止)于言乎!

然,吾闻滕之世,远有代序,系出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始封於滕,所谓郜雍滕曹者是也。由周以来,代有伟人。汉有九江都尉讳抚,三国有丹阳太守(胤)讳匡允,晋有孝称曾子讳昙恭,唐有右庶子致仕讳珦,元和进士讳迈,宋有召对崇岐殿直台省学士讳涉,登翰林榜迁龙图阁学士讳元发,官司谏谪守巴陵郡讳子京,元有学会朱陸,义不就职讳塛,此皆文行兼优之士,岂可遗也耶?又有讳茂实者,使于金,为金人所留,闻钦宗将至,具衣冠迎谒,金人迫令易冠服,不从,自篆“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裹以黄幡,忧卒。谓:“断吾头,冠当自脱之”云云,史失之矣,今中州集亦有奉使滕茂实诗。(滕)康,当危亡之秋,侃侃正色,知无不言,奉太后趋虔州,为金兵追迫,责授谧之少监宰。有讳膺者,方腊之乱,身可杀,城不可破,事见陈思恭所作《滕侯守台目彔》,而滕侯之事,其大致悉揭于朱文公《义灵庙记》。前皆旡传,后太史公始访得之。三子之精忠大节,

耿然于天地之间,更宜大书特书,以为兹谱重;而公之巡抚辽东(公元1465年),也声实流传,亦当嗣书之;后之人有善焉,亦当嗣书之。将不一书,而已(止),中原文献之传不在,兹乎?

旹(时)

大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岁次丙午梅月谷旦

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傅兼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王鳌撰

 

十八 麻阳六修东莱滕氏族谱序

滕氏姓源远矣。先本姬姓,自周武王有天下,封文王十四子叔绣于滕地,为滕侯,建立周代滕国。滕失国,子孙以国为氏。

叔绣开氏以来,由周至唐,历周代滕国、北海滕氏、洛阳滕氏、南阳滕氏、河东滕氏、东阳滕氏几个发展时期,史册可考。

东阳滕氏三支而下,支派众多。传至宋代,有东阳系十二世祖讳相,以仕宦居东莱郡宁海州。上溯其源,一世祖令琮、为唐国子司业,令琮生太常博士赠户部侍郎翼,翼生殿中丞赠户部尚书伉,伉生策州刺史赠礼部侍郎盖,盖生太子右庶子户部尚书赠左仆射珦,珦生睦州刺史刑部郎官度支院尚书赠银青光禄大夫加太尉迈,迈生越州观察推官綍,綍生祠部郎中文规,文规生仁俊、为温州永嘉令,仁俊生鉴、不仕赠大理评事,鉴生高、官至大理平事赠正议大夫。高生三子:甫、申、中是也。甫字元发,官至龙图阁学士,赠少师,谥章敏。申字元真,官武功大夫,宁海州判官,赠武义大夫。中字元直,知解州,勋至武骑尉。此东阳滕氏吾派之直系祖也。

东莱滕氏,乃东阳十二世分支。一世祖讳申,字元真,旧名相,字君绎。婺州人,紹圣元年进士。以宣州判官入选武功大夫,朝廷班官,始居汴梁(河南开封)。之后派驻宁海州为判官,广东循州兴宁令,时称耆儒。其后,有子曰荣,为莱州孔目,居莱州。遂为东莱郡之滕。谱载,自相公始,到南宋末年,传九世,连绵九世为官,为史家所称道,前序记之详矣。子孙分迁之地,主要有宁海(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掖县(今山东莱州市)、福山(烟台市福山区)、辽宁大连、河北赵州、湖北黄州、河南汝州、湖南麻阳等地。

传至元朝之初,东莱系第十世祖讳仲四,字凤翔,因避元乱,自赵州徙居麻邑(今湖南麻阳县高村镇),后世子孙,不忘先世地望,仍称《东莱滕氏》,而自麻阳外徙者,又称《麻阳滕氏》。

麻阳滕族人丁兴旺,分居四方。在明代,或生计、或军屯,开始向周边的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的一些州县分迁。在清康熙三十三年之后,奉《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又向西南地区分迁。当今麻阳后裔聚居地分布在多个省份的近百个县市中,其中湖南22个,湖北13个,四川16个,重庆11个,贵州14个,广西约12个。零星居住的还有云南、山东、陕西等部分县市

麻阳滕族践行祖德,修文习武,人才济济。明清以来进士、贡生、举子、大学生累世不绝,而“武功之盛,铄古震今”。在清代,一品武官有:滕代伦(总兵),滕代勇(总兵),滕春山(提督),滕瑞荣(提督),滕嗣林(提督),滕嗣武(提督),滕嘉宏(总兵)。二品武官有:滕志聪(兵马指挥),滕胜龙(总兵,)滕代麟(总兵),滕兴儒(总兵),滕国春(总兵),滕家胜(总兵),滕国献(总兵),滕嗣相(总兵),滕新(总兵)。他们威震一方,战功赫赫,大多获朝廷重赏,而恩推四世。在近代,有抗日名将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滕久寿,铁道兵团司令兼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在当今,则有重庆市原副书记滕久明,中央政研室原主任滕文生等。他们是麻阳滕族众多人才的代表和佼佼者,宜当书之。

续修族谱,传承族史,凝聚血亲,激励子孙,是海内外麻阳滕族的共同期盼,麻阳《筹委会》滕芸、滕昭武、滕明瑞等宗亲,力董其事,集阖族之力,历时六年,功成圆谱,功德无量,当书以纪之。受宗亲之托,故引其端,是为序。


令琮公43世 相公32世 仲四公23世孙  滕光荣拜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