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升降理论临床应用体会

 柴桂苓 2018-07-14
1)振奋心阳,平水气上冲之急
《伤寒论》65条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欲作奔豚,言其将作未作之势,乃由汗后虚其心阳,水火失济,水停下焦,复有随冲气上逆之势。方中桂枝振奋心阳于其上,重用茯苓泻肾邪于其下,共起温化寒水的作用,又以甘草大枣培运中土,俾水邪得以分化,不致泛滥成灾。振阳于上,泻邪于下,调和于中,使升降如常,冲逆得除。
曾某,男,21岁,素体健,偶遇风而困
倦,体温39.3℃,他医予复方氨基比林肌注,须臾便汗出淋漓,热退神倦,心慌,腹中悸动不宁,泛恶,惶惶然延余诊,汗仍颇多,面色眦白,微恶寒。体温37.7℃,舌淡,苔白滑,脉沉濡。证为营卫不和,水火失济,予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味。处方:桂枝10g,茯苓30g,白术15g,防己10g,黄芪10g,大枣10枚,甘草5g,3帖诸症悉除。
本例实由过汗伤阳,气不化水,水火失济,气机升降失常,方中桂枝振奋心阳于上;苓、术泻水湿于下;黄芪、大枣、甘草培运中土,水火既济,阴阳升降如常而收效。



2)和中祛湿,以解中枢升降之困
《伤寒论》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痞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芩、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尤在泾谓:“此伤寒邪解而饮发之证……故与茯芩白术以蠲饮气,桂枝甘草以生阳气……脾胃乃中洲之主,升降之枢,若其运化健则邪去逆平”。
吕某,女,40岁,受外感后感觉恶寒,头昏目眩,吐泻大作,神疲,经用感冒药自服后恶寒发热退而吐泻仍存,纳呆脘痞,头昏目眩,舌淡红,苔滑腻且胖,脉沉紧,证属水湿停滞,中枢气机升降失常,以芩桂术甘汤投之。处方:茯芩30g,桂枝10g,白术15g,半夏8g,陈皮8g,甘草5g,3帖便愈。



3)复阳镇水,交通心肾之水火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
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汗不如法,少阴阳虚。尤在泾云:“少阴之气,水气也,心属火而水乘之故悸,头为阳而阴加之故眩……故必真武汤以镇水。”临床上凡肾阳虚衰,水气不化甚则凌心射肺、上蒙清窍而致诸症,均可依此,待心肾水火既济,则诸逆可除。
王某,女,27岁,1989年10月诊,恶寒发热4日,伴肢体疼痛,泛恶欲呕,头昏眩,服医所投发汗药3日,每天汗出麻漓,仍发热不退,口干不欲饮且饮入欲吐,心悸,头眩,神疲,余诊之手足凉,舌淡苔滑,脉沉细。良由汗多伤阳致,投真武汤2剂,汗止,热退,唯神疲,纳呆,以益气健脾化湿和中调理1周,康复如初。


仲景《伤寒论》“升降”理论,是其遣方用药的一大原则,具体运用灵活多变,对于现今中医临床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李东垣日:“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