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牙II类洞邻壁的处理

 heanwei 2018-07-14

原文网址:https:///working-with-posterior-misura/


       我们一直摸索的所谓成功的日常操作包括对患者来讲可接受的恢复,对医生来讲较简单的步骤和最短的处理时间。II类洞的充填恢复一直是最困难的挑战之一,所以我们试着用工具和材料来寻找最合适的方法来简化这一工作。

图1. 首先我们应该使用橡胶障。接着就是考虑如何将邻壁恢复至和邻牙相同的高度。

图2. 在过去,为了测量需恢复邻壁的高度,会使用牙周探针等器械对边缘嵴的位置进行标记。它曾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是现在有了这个新的器械这将不再复杂。

图3. 这种名为Misura的器械有两个尖端。

图4. 叉状端用于复合树脂壁的测量和成型。

图5. 另一端的设计用于水平向和垂直向测量后牙修复过程中最后一层复合树脂的厚度。为了阻挡底层的颜色,我们通常需要最少的1.5 mm的体色复合树脂。

图6. 木楔和成型片夹使成型片贴合轴壁。

图7. 现在是黏结过程。第一步是35%的磷酸选择性酸蚀釉质30s。

图8. 将釉质上的酸蚀剂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小毛刷将自酸蚀粘结剂反复涂抹于黏结面,牙本质上多些,釉质上少些。涂刷至少20s后干风轻吹5-10s去除多余粘结剂。

图9. 光固化至少20s。将一小滴流动树脂置于成型片于龈壁间做为防水保护层。

图10. 为了对边缘进行有效的密封,我们应用少量的流动树脂置于牙体与成型片间,然后立即将普通复合树脂置于流动树脂上,而不需要固化。

图11. 置流动树脂。

图12. 置体色树脂。

图13. 从颊舌侧可以发现边缘嵴恢复的高度高于我们之前设计的高度。

图14. 现在是叉状端体现其作用的时候了。

图15. 由于叉子的一端通过邻牙控制这高度,另一端可以轻松的去除多余的树脂材料。

图16. 毛刷光滑表面。

图17. 光固化后我们可以发现两侧等高。

图18. 当我们将II类洞变为I类洞后,即使是分层充填一样可以非常便捷。底层可以直接使用大块树脂,因为其光固化和化学固化双固化特性,光照只需5s,不需担心充填窝洞太深固化不完全。

图19. 牙本质层充填完成后是釉质层的充填。前面提到需要预留1.5 mm厚的空间,使用Misura器械的另外一端可以轻松做到。

图20. 最终的牙合面解剖形态一直是一个难点。医生需要熟记牙合面的解剖特点。箭头所指为牙尖间走行的窝沟位置。

图21. 置釉质树脂。

图22. 光滑表面。

图23. 雕刻窝沟。

图24. 窝沟雕刻完成后。

图25. 窝沟染色。

图26. 涂抹甘油最终固化。

图27. 使用橡皮碗和硅砂轮无需抛光膏低速抛光。

图28. 最终舌侧观。

图29. 最终牙合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