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发布!

 timtxu 2018-07-14

2018年6月29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于2018中国海创周创业孵化峰会上发布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韵网(WIIN)联合编写,基于2017年全国40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5739家众创空间的统计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创孵指数进行测度,并对创孵指数总体排名前100的城市以及各分项指数排名前100的城市进行发布。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是一套用于评价中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创业孵化能力的综合指数。该指数以创新创业为核心,以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科技、运营绩效等方面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城市的创孵能力。中国城市创孵指数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40个。六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创孵经济绩效、创孵科技绩效、创孵社会贡献、创孵服务水平、创孵基础设施和创孵运营绩效。


图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分析框架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通过测度中国各城市创孵指数,对城市中创业孵化器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衡量,更加直观地反映各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水平。报告为各城市判断自身创业孵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各个城市明确自身创业孵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发现创业孵化的优劣势,从而不断完善城市创业孵化体系。同时,该报告的发布将使公众对创业孵化的认识从定性提高到定量的阶段,有助于社会公众更深刻的理解创业孵化,更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8》——“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

6月29日,《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8》在中国海创周创业孵化峰会上正式发布。

作为第一部全貌展示中国创业孵化发展的报告,《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8》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共同研发。报告以2017年全国4069科技企业孵化器和5739家众创空间客观、翔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揭示了全国及32个地区(含)创业孵化情况,并针对当前普遍关注的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国际化情况展开专题分析。该报告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

2017年,中国孵化器量质齐升,创业孵化全面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已达4069家,相比2016年增长了24.8%。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7.5万家,累计毕业企业11.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8.2%。带动就业达256.5万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27.3万人。拥有有效知识产权30.7万项,其中发明专利5.2万项,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数的2.5%,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1万项,占当年度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的5%。累计帮助4万家企业获得1940亿元的风险投资。毕业后上市和挂牌企业达到2777家,占创业板上市企业的1/7,占新三板挂牌企业的1/10。

2017年,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前5个地区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2017年全国孵化器总收入达到383亿元,其中综合服务和投资收入达173亿元,占比超过45%,创业孵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助推创业企业从零到一、高速成长。全国孵化器内在孵企业一半以上从事电子信息产业,近15%从事高端制造,8%从事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8%从事文化创意。越来越多的孵化器走出国门,将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回归,促进了全球创新资源的流动。全国孵化器内在孵企业从业人员256万余人,比上年增加了20.8%。全国共有孵化器4063家,其中1120家孵化器在国家高新区内,占比27.6%;国家级孵化器共有976家,其中439家在国家高新区内,占比45.0%。

2017年,以降低大众创新创业门槛为目标的众创空间全国已达5739家(纳入火炬计划统计),众创空间提供工位数超过105万个,当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41万个,当年空间内新注册企业超过8.7万家,举办的各类创业活动和创业培训超过25万场,众创空间内创业和就业人数超过170万人。在经过数量爆发式的增长后,众创空间发展开始进入量质转换阶段,呈现出“规模效应、政策加码、资本赋能、网络发展、多方参与、良性循环、作用显著”等七大特点。2017年,众创空间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投融资模式逐渐清晰,一批发展较快的众创空间通过连锁经营或品牌输出迅速扩张,形成网络化态势。高成长、新模式的创业企业开始涌现并迅速占领市场,对传统产业带来颠覆式变革。


2.《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TOP100发布: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6月29日,“2018中国海创周创业孵化峰会”在大连举办。本次峰会主题是“智能改变世界”,邀请了来自政府、科技创新企业、投资机构、专业孵化器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参会。会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关成华院长、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创新发展评估与咨询研究部刘杨主任共同发布《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

图1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发布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2018》是一项探索性研究,首创性地通过城市创业孵化载体整体发展水平来衡量城市创业孵化水平。该指数基于2017年全国列入火炬统计的40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5739家众创空间的统计调查数据,对中国337个城市的创孵指数进行测度,从创孵经济绩效、创孵创新绩效、创孵社会贡献、创孵基础设施、创孵服务水平、创孵运营绩效六个维度综合考察中国城市创孵情况,按照总指数得分筛选出创孵指数总体排名前100的城市以及各分项指数排名前100的城市进行发布。


表 中国城市创孵总指数排名TOP100城市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中国城市创业孵化指数2018排行榜前三名,排名前20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杭州、南京、苏州、天津、武汉、重庆、西安、成都、郑州、无锡、长沙、青岛、东莞、长春、厦门和佛山。


图2 中国城市创孵指数排名TOP100城市集中地


图3 城市群创孵指数

报告发现,我国城市的创孵指数得分结果分布错落,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不同行政级别城市间的创孵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创孵指数越大;创孵指数和城市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且城市创孵指数排名和绿色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对一致;从空间分布来看,创孵水平较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在中国19个城市群中,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的创孵指数位列前三甲。

报告指出,提供优质服务是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的核心要素。建议促进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创新型创业;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创孵水平协调发展;创新盈利模式,提升创业孵化载体营收能力;进一步加强孵化行业研究力量。


3. 城市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现状

01

空间差异明显


从城市绿色竞争力地理区域划分的角度看,我国城市绿色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洼地”现象。中部地区城市绿色竞争力相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为薄弱,东部地区城市绿色竞争力优势明显。

东部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平均值达到0.270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四个一级指标中,除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外,其余三个都具有绝对优势;西部地区城市具备的资源环境天然优势,对绿色竞争力指数排名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绿色竞争力整体水平处于中游;中部地区在城市绿色发展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城市绿色竞争力相对落后。此外,东北地区城市绿色竞争力与中部地区整体水平相当,绿色竞争力水平亟待提高。

02

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形成具有“行政优势”


从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的综合排名来看,不仅仅是在地理区域之间城市绿色竞争力差异明显,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同样存在悬殊表现。省会城市、副省级以上等区域中心城市绿色竞争力往往要大大高于其他地级城市。

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的平均值分别为0.2995和39,其中22个城市排名都在前50名之内(含),除西宁排名第107位之外,其余8个城市也都排名50-100位以内,且城市间差距较小。这不仅得益于省会城市本身对资源的吸引力相对于其他地级城市要更加强大,同时得益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的压力。

事实上,城市绿色发展不但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持久的绿色内生增长动力。

03

呈现“同群效应”


从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地理分布来看,呈现同群效应的特征。我国城市绿色竞争力较高的地区往往会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一定的集聚,在城市群层面体现出高于其他区域的绿色竞争力优势,部分城市群已经呈现出协同发展的格局。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前100强的城市中,有84个城市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群。其中,有34个城市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加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共有60个城市位于上述城市群,其余24个城市则分布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呼包鄂城市群等区域性城市群。

城市群内,城市之间通过构建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在城市功能定位和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共同高效地完成了城市群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合力为整个城市群内的城市绿色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

04

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


我国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水平不但存在显著差异,甚至不排除有些区域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扩大,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所谓的“俱乐部收敛”是指拥有相同稳态特征的空间组群最终收敛于相同的长期增长路径。

报告所考察的13个主要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510,中位数为0.2480,标准差为0.0234。城市群中绿色竞争力最大为0.2886,最小为0.2198。

排名靠前的城市群得益于灵活的市场制度和有利的区位优势,预计未来仍可保持领先位势;而排名靠后的城市群受制于体制约束及地缘劣势,未来上升途径可能较为曲折。

05

规模是提升绿色竞争力的密钥之一


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平均水平来看,超大城市组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平均值为0.3556,该值要明显高于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水平,是不同规模城市组中水平最高的一组。

一方面,人口的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因为人口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口集聚能加快产业转型速度,通过服务业比重的提高而获得更清洁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人口的集聚将加快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速度。人口规模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能创造更多科研成果,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扩散,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外部性,推动经济增长。在环境上主要表现为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的提高,达到减少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的结果,降低排污成本。从全国层面来说,大城市的发展恰恰有利于实现环保目标,因此城市规模是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密钥之一。

06

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竞争力密切相关


从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可以看出,绿色竞争力高的城市往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绿色竞争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存在正相关关系。

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有7个城市位于高收入组,排名前20位的有16个城市位于高收入组。而且只有高收入组城市绿色竞争力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等偏下和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的城市绿色竞争力水平都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表明,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 形关系。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从相对清洁的农业经济到污染较重的工业经济,再到环境友好的服务型经济,污染情况先增后减,或存在跨越现象。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资源效率的显著提升,使得高收入城市在经济基础、资源与环境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相对于中等收入组城市几乎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联合办公生态圈

 

联合办公.郑州金博大店:中国中部第一家联合办公,位于郑州市二七路金博大B座。

 

联合办公.郑州捷云店:互联网及软件开发方向,位于郑州市西三环国家大学科技园12号楼。

 

联合办公.郑州天云店:大数据及工业4.0方向,位于郑州市西三环国家大学科技园18号楼。

 

联合办公.郑州烩玩店:青年社群及文化创意方向,位于郑州市二七路大上海城三区四层。

 

更多伙伴,正在筹备或加入中...

联合办公

创客空间·管理咨询·社群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