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内心“被需要”的感觉在作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被需要”感剥夺,一个人会像花一样凋谢。从心理学上讲,“被需要”是存在价值的体现。 人这一生,不断从亲情、友情、爱情及事业中寻找“存在”的意义,然后做出自我判断,那就是“我是有用的,我是有价值的”。 正因为如此普遍而又举足轻重,2018年,“被需要”的话题更是登上了“上海高考语文考卷”,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需要”的渴望,因为那是价值的来源。 01 “被需要”是存在价值的源泉 华语辩坛十大风云人物黄执中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是的,社会的飞速进步,使得很多需求可以借由智能工具完成,而且快节奏的生活,让每个人对于时间都呈现精打细算的状态。 我们可以说“被需求”的对象和程度有所变化,但对“被需求”的渴望从未减少。很多人都很困惑,明明时代越来越好,为什么心理出现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多,尤其抑郁症更是让很多人的生活乌云密布。 其实,心理学家一致认同:抑郁症的根源,就是价值感的缺失,那种我不知道自己生存意义在哪里的感觉,所以抑郁症患者常常说“没有人真正懂我”。
“被需要”后产生的价值感,可以让日常生活充满幸福,甚至可以用来抵御不良情绪。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会主动满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觉,那便是善于打造新的共同体,并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02 “被需要”感要从更大的共同体中寻找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共同体感觉和他者贡献”的说法:
很多从工作上离职或者退休的人,无一例外地会经历一段很煎熬的日子,不知道如何规划生活,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甚至整个人处于半颓废的状态。 这时候,你需要在更大的共同体中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期待“被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试着后退一步,去做一些可以帮助到别人的事情。 同样,能及时发现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接受他人的帮助,更是和谐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可以内心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试着扔掉“怕麻烦别人”的想法。 03 提升“配得感”,不要怕麻烦别人 “怕麻烦别人”是很多成年人相处中常有的想法,因为怕麻烦别人,所以凡事亲力亲为,自己累的够呛,对方还觉得你不好相处。
当问及她的成长环境时,她说自己还有一个妹妹,她从小很会看大人脸色。而长大后,她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好而焦虑,总想着怎样回报回去。 工作后,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延续,其实,她内心深处就是一种“不配得感”。 不配得感是指,可以付出,却没法坦然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甚至觉得别人的友善是他的压力,内心充满焦虑。 其实,人和人相处就是从麻烦对方开始的,可能是借用了对方的某个东西,然后就有了联系。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值得被帮助,因为我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他人。 04 我们通过“互相麻烦”靠近彼此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无法真空存在于这个世界,谁也避免不了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一段和谐长久的关系都是在“你麻烦我,我麻烦你”的互动中建立和成长的。 “麻烦”不是依赖,没有人喜欢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最高配的麻烦是对身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很多时候,我们却常常担心因为麻烦别人,而被嫌弃,所以干脆闭口不谈。而事实是对方也会觉得你好高冷,难以相处,也选择不麻烦你,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走不进谁的心里。 可见,“被需要”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走向彼此的路径。 所以,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不要忽视自己的和他人的“被需要”感,不断提升自己的配得感,扔掉怕麻烦他人的包袱,做一个愿意爱也敢于被爱的人。 ··· 作者:微奢糖 一个爱折腾的85后天蝎女,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8年,辞职读研,专注于将心理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公众号:WE社(weshe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