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树与方言
2012年6月26日我在香港办差,这天无意中读到香港英文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当天A14版的文章LanguageTree,说香港的语言,实际上是把中国古汉语以及6大方言的沿革概要介绍了一下。原文是英文,我把其核心内容翻译了过来。 香港南华早报英文2012-0626 A-14版 语言树 在广府白话为大多数香港人的第一语言的前提下,香港人的第二语言日常使用情况: 1996年,广府白话约6%,,普通话约22%,英文约35%. 2001年, 6% 35% 40% 2006年, 6% 39% 41% 2011年, 6% 43% 41% 这是因为除了广府白话之外,香港也通用潮汕话,闽南话,客家话等。 港人说的第一语言,在这四个年份,基本不变:广府白话90%,普通话1%,英文3%。 香港人能说普通话比例: 1996年及之前:10有2;2011年,10有5。
中国语言树 根据那篇文章,古汉语在汉朝首先分离出闽方言,至今通行于闽台潮汕,5000万人使用。(潮汕话是闽南话的一支) 三国时期再分离出吴方言,通行于苏南浙江一带,7700万人使用。 三国时期在吴方言分离的稍后,古汉语又分离出赣方言,通行于江西中部北部,2100万人使用。 晚唐时期从古汉语分离出广府白话,通行于粤中粤西和桂东南,5200万人使用。 唐宋之间从赣方言分离出客家话,主要通行于赣南和粤东,也包括福建龙岩地区,2600万人使用。 元朝分离出湘方言,通行于湘中湘南湘西,3600万人使用 自那之后,汉语再无新方言出现,普通话及区域方言使用者有8.4亿。 吴语是世界最大的方言,因为这个语言在一个人口大国不是国家语言,因此只是方言的地位。但是因为其7700万人的使用,却是是全世界最大的方言。 广府白话出现在世界上的时候,晚唐还没有结束的混战时期,赵宋王朝还没有出现。 湘方言出现的时期,对应的是元朝。 有意思的是,汉语各方言都基本上只分布在长江以南,以其出现的历史时期,分别对应了中原王朝和北方王朝遭遇战乱,比如五胡乱华,几次王朝更替的战乱等。北方民不聊生,继续留下去不是给乱兵战火打死,就是饿死。只能南逃求活命。 他们原来的语言,在南下过程中,与南方当地居民交流中语音混杂起来,逐渐形成新的发音方式和词汇而成就了新的方言。 至于福建和浙南山区好多地方的方言岛,北方话村落村镇居民生活在讲闽语或客家方言的人群中,保留了他们祖先的语言发音,也能说明混合了的,与自己内部没有混合而保留原发音的情况。那都是历史上南下的北方人,包括南下的兵丁和家属,长期居住在一个山窝窝里长期繁衍保留下的北方话。 山西话,包括流传在内蒙古的浓重山西口音的话,河南话,山东话,安徽话包括苏北在内的江淮话,湖北话,流行在陕甘宁青新的陕甘官话,西南官话(川、黔、滇)等(也包括靠近西南省市边缘的宜昌、恩施、湘西、怀化、桂林、柳州等地区的话),都是北方官话的地域口音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