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保】樱桃采后就不管了?雨季褐斑病爆发全是这个原因

 何林锋txlscjfd 2018-07-14

 


今年天气比较特殊,雨季雨水较多,苹果各大病害频发,葡萄霜霉病也开始显现,就连已经卸果的大樱桃都开始不安分了,最近有些果农反应樱桃褐斑病出现,甚至已经开始落叶了。通过对几家发病严重的果园走访调查,发现原因还在于果农在樱桃采收结束后没有做好保护管理措施!以下就是管理误区:


一、采完果之后,不知道给樱桃“坐月子”,导致树势弱,褐斑病严重

      不论樱桃还是苹果,果实生长都消耗了树体大量的养分,果实采摘后,都应该尽快给树体补充营养,恢复树势。而樱桃又与其他果树不同,采果后还担负着第二年花芽形成好坏的重任,如果树势好,第二年花芽必定饱满健壮,树势差,第二年则出现成花差,坐果率低,双棒果多等问题。树势弱、根系不好的果园叶片经常发黄、薄而软,对病菌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褐斑病等病害又是“欺凌弱小”的能手,树势越弱越容易被侵染。

☝ 树势衰弱,叶片小而薄,褐斑病成功侵染显症

二、采收后不知道控旺,枝条旺长严重,加上今年雨水多,是病害最佳发病条件

     现在不少果农都明白,枝条旺长并不是好事,光长枝叶,反而把花芽的营养抽走,对第二年的产量和品质都不利。所以采收后,要想花芽形成好,除了营养跟上,就是枝条控旺。而管理差的果园,超多的枝条叶片,造成果园郁蔽,通风极差,再加上今年前期雨水偏多,注定会成为褐斑病等病菌最理想的聚集场所。

☝ 樱桃控旺措施之——摘心

三、采果后不再打药,疏于防治

     为什么不打药?很多人觉得樱桃上病少,用药也少,摘果后就更没有打药的必要了,白花钱。实际上,并不是樱桃上没病,随着樱桃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各种病害也会相继成为难题。如这次的褐斑病,摘果后不再用药防治,造成病菌有足够的时间繁衍一批又一批,最终集体爆发时,不仅造成叶片大量穿孔、死亡、脱落。更严重的是,大量落叶导致营养缺乏,出现二次发芽及形成大量雌能败育花,第二年无法坐果,没有产量。

☝ 褐斑型穿孔与细菌型穿孔混发

☝ 严重的叶片发黄,脱落


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重视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确保树体营养平衡。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落果,剪除病枝病梢,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注重夏剪为主,搞好周年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2)做好树体消毒于甜樱桃萌芽前,对树体采取淋湿式喷1 次5°Be 石硫合剂或10 倍的45% 晶体石硫合剂,消灭树体上潜伏的越冬菌源,同时兼治其他越冬害虫。


(3)药剂防治应重点抓好采果后的用药,采果结束后立即喷药。最好选用等量式200 倍的波尔多液喷洒保护,隔15 ~ 20 天再喷1 次。实践证明: 波尔多液是防治甜樱桃褐斑穿孔病最有效的药剂,治病保叶效果优于其他杀菌剂,而且可以兼治多种真菌、细菌病害。但应注意,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要保证质量,随配随用。喷药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天气,喷匀喷透,特别是叶背面要充分着药。以后可根据病情发展和天气情况,适当选择其他杀菌剂进行保护和治疗。注意雨前选保护性杀菌剂,雨后选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有: 70% 代森锰锌600 倍液、70%安泰生800 倍液、80%喷克800 倍液、70%品润800 倍液、75%百菌清500 ~ 800 倍液。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 60% 百泰水分散剂1500 倍液、50% 异菌脲1000 倍液、10% 苯醚甲环唑2000 倍液、25%戊唑醇2000 倍液等。一般连喷2 ~ 3 次,每7 ~ 10 天喷1 次。特别是25% 戊唑醇不仅对甜樱桃褐斑病治疗作用突出,而且对多种真菌病害具有广普性,已被甜樱桃产区普遍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