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国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为改变北宋积弱积贫而生,终也为改革失败而毁誉参半,郁郁而终。若论改革之力度,秦汉论周公,秦汉后王安石当之无愧为改革第一人。 王安石改革是非功过到底该如何评论,历史大多给予否定,且批评者甚多。我认为都很不妥。原因有几: 首先北宋王安石的人品道德是无可挑剔的,可以作为个人之楷模,虽不修边幅,但学识造诣登峰造极,生活简谱平实,有宰相之风范。 其二王安石改革愿景是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希望能以一己之力一扫北宋多年之隐患。从这点上来说,改革决心和格局是无人可比,都要给予正面的评价。试想历史上有多少位居高官却随波而流,不为国不为民,只为权术,甚至祸国殃民。 其三从王安石改革效果来说,“富国强兵”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新法在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扩大势力,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偷税漏税行为;市易法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多年不曾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军事上实行保甲法、兵将分离,保马法、军器监法等,是的军事战斗力明显提高,在西北战场上改变了屡战屡败的局面。 其四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原因很多,最终原因还是触犯了保守派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试问改革哪有不流血不得罪既得利益者而兵不血刃完成,我想如果有那也是伪装后的改革,改革必然要进入深水区才可能出现国运之转折,而保守派的力量,执政皇权的影响都成为失败的关键。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认为是对王安石做好的诠释,诠释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纵观历史,小到生活百态,很多人都做了随波逐流的顺从者,而王安石在北宋积弱难返的时候,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给予传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