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生活中,最熟悉的鱼类估计就是金鱼了。 这种色彩艳丽的观赏鱼,只需一缸就能给房间增色不少。 不过若想从它们身上一窥鱼类畅游海洋的英姿,就不太容易了。 毕竟在这种 ' 人造之物 ' 身上,许多鱼类应有的特征都已消失。 ![]() 除了被豢养在鱼缸内,金鱼几乎无法用笨拙的身体在野外存活。 其实从各种食物到宠物,很少有一种生物会像金鱼一样被人类改造得如此彻底。 仅仅根据我们的欲望与幻想,它们就被雕刻、选择了几个世纪。 从过去暗淡无奇的普通鱼类,演化成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甚至畸形的模样。 ![]() ![]() ![]() ![]() ![]() 有不少人总会误会金鱼的祖先是鲤鱼。 毕竟色彩艳丽的锦鲤,与金鱼同为池中物,也极具吉祥寓意。 但事实上,金鱼的祖先,却偏偏是最朴素无华的野生鲫鱼。 是的,就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那种。 无论哪一点,都无法将其与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人类宠儿金鱼联系在一起。 ![]() 最早在 1928 年至 1934 年间,我国陈桢教授在金鱼杂交实验中就发现了一个事实: 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这个实验首次证明了金鱼与鲫鱼不存在生殖隔离,亲缘关系极为密切。 之后,科学家更经过胚胎发育对比、染色体组型分析等进一步研究表明,金鱼就是由中国鲫鱼而来。 在分类学上,金鱼并非一个独立物种,而是与鲫鱼同属一个物种(Carassius auratus)。 ![]()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让灰头土脸的鲫鱼脱胎换骨成夺目的金鱼? 物种演化的八字真言是 '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 ',而金鱼演化则是 ' 基因突变,人工选择 '。 这与平时繁育宠物狗的手段如出一辙,只不过人类对金鱼的改造更为极致与剧烈。 经过中国人几百年的打造,金鱼已失去了鲫鱼的任何单一外表特征。 从体色、体形、头型、眼型、鳞片、背、尾、臀鳍等,基本上从头到尾彻底换了一条鱼。 ![]() 鲫鱼向金鱼演化的最原始突变,就发生在体色上。 无数的鲫鱼中,偶尔出现一条色彩出挑的金色鲫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根据现存史料,这种 ' 红鲫鱼 ' 最早的记载是在我国晋朝(公元 265-420 年间),距今 1600 年。 ![]() 只是那时中国传统还比较迷信,对色彩奇异的金鲫鱼仍有种不可知的敬畏感。 别说是养了,就算是不小心捕捉到的食用鱼,也会选择放生。 为了更好的行善积德,唐代官府更设立了许多专门的放生池(放生池中还有其他生物,例如龟鳖类)。 这种放生模式,也使金色鲫鱼由野生进入了半家养状态。 ![]() 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开始有人首次筑起金鱼池,将金鲫鱼豢养在内仅供玩赏。 宋朝吴越国刺史丁延赞,就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养殖观赏金鱼的人。 此后,一些达官显贵也纷纷模仿,设私人花园造池养鱼,以观鱼为乐。 野生的鲫鱼,从此彻底进入了家养状态。 因避免了与放生池中的野生鲫鱼杂交,金鱼也出现了金黄、银白及花斑等三种花色。 ![]() 想追赶潮流的老百姓,则开始到捣腾盆和缸,开始了大规模的盆养金鱼阶段。 到明朝嘉靖时(1546 年),民间饲养金鱼已经十分普遍了。 ![]() 金鱼外形,正是从这段时间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盆养生存环境的压力,金鱼的形体生理也会随之改变,并通过人工选择间接地影响到了遗传。 ![]() 但到了狭小的缸中,金鱼回旋余地也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只能缓慢的游动。 当然,金鱼也没必要快速游动了。 在主人的保护下,它们不但避免了天敌的追杀,也日渐依赖于人工投喂饵食。 所以新产生的基因变异,也在人类的细心呵护下更容易被保留下来。 ![]() 而这种人工选择,也促使了金鱼的整个形体演化,并形成各个新的品系。 此外,鲫鱼的染色体有 100 条,属于四倍体,基因重复机会多,新基因出现的概率也大。 ![]() 原本平直的单尾型也演变成了长且阔的叉尾型,有的尾鳍变成多叶; 有的眼睛则呈水泡状突出;有的则头顶长出大片头瘤 ... 达尔文在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就曾描述过当时中国有 ' 不下 89 个变种 '。 ![]() 如果此前的变化源于无心插柳,那么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则属于刻意为之。 清代以后,有生意头脑的养鱼人已开始有意识地对金鱼进行人工杂交与定向选种。 在这种情况下,金鱼品类可谓白花齐放。 也正是这个鼎盛时期,金鱼被批量传入日本,再在世纪末传入欧洲各国。 现在世界上所有金鱼的根,几乎全都源于中国。 所以金鱼也被称为 ' 东方圣鱼 '。 ![]() 目前,中国就有超过 300 多个品种的金鱼。基本上长得越稀奇,特点越突出的金鱼就越名贵。 虽有些特点如体色、色斑等,对生存是既无利也无害。 但也不难看出,金鱼绝大多数的变异,对其野外生存能力都是有害的。 ![]() 其中,光尾型的变异就分成了近十种,有单尾、双尾、上单下双(三尾)、垂尾、扇尾、蝶尾 ... 而蛋种金鱼的典型特征——背鳍缺失,则让其容易失去平衡,游得猛会栽跟头。 短圆胖的身材,患上失鳔症致死率也高。 ![]() 但无论是高头、龙头、虎头、狮头、鹅头 ... 统统都是金鱼的累赘。 这种病态的赘生物,不但加重了金鱼头部、腮盖的负担,还会影响到金鱼的呼吸。 他们游动变得困难,也无法强劲水流动的冲击。 ![]() ![]() ![]() ![]() ![]() 在视觉上,更猎奇的还有水泡眼金鱼。 它的眼眶下方是两个充满淋巴组织液的薄囊。 这两个水泡甚至能达到鸡蛋大小,常常把鱼眼挤到两眼朝天状态,游动时也跟着一晃一晃的。 ![]() ![]() 除了眼睛能呈水泡状,有些金鱼的下颌同样能变异出水泡,也称为颌泡。 这种既有眼泡又有颌泡的四泡金鱼极其罕见,也注定十分名贵。 ![]() ![]() 养水泡金鱼时,需要格外小心,若不慎眼球被刺破,整条鱼基本就废了。 除了观赏性下降外,金鱼也极易发生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此外,当泡体超过一定限度,金鱼就会因游动困难趴在缸底,只有吃食时才会游动。 ![]() 望天眼金鱼,同样是在眼球上做文章,双眼不但像龙睛般凸出还会反转向上。 因为两眼朝天,它们的视线也仅限于上方,觅食能力很弱,常常要靠嗅觉和味觉帮助找到食物。 ![]() ![]() 不过,最诡异的莫过于皮球珍珠鳞金鱼,这是 1960 年武汉金鱼爱好者培育所得。 它的肚子鼓掌得像一个皮球,而大量堆积的钙质则使鳞片呈坚硬的凸起状,摸上去就像玉米粒。 其畸形程度,连一些金鱼爱好者都无法接受,称其丑得像只癞蛤蟆,没有一丝鱼的优雅模样。 ![]() 只是在人类的细心呵护下,这些畸形的特征并不会对的金鱼生存造成影响。 它们只需要静静地待在水中,除了吃就是游,其基因就能保留下来,一代传一代。 金鱼被培育出来,给人类带来快乐,人类则馈之以优越的生活。 然而体态变异太大的金鱼,很多都难以寿终正寝,依然过早死亡。 而人总是贪新厌旧的,多年以后还会喜欢这种病态的玩物吗? 但惨遭淘汰的金鱼,却已经无法回归自然了。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