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5.01%和42.61%,在所有死亡因素中排第一。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上升阶段,推算患病人数约2.9亿。那么按照2015年度我国总人口数为13.74亿人计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占了五分之一还要多。中卒最多,其次是冠心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其中,脑卒中人群约1300万,冠心病人群约1100万,心力衰竭人群约450万,肺原性心脏病人群约500万,风湿性心脏病人群约250万,先天性心脏病人群约200万。此外,高血压人群约2.7亿。脑卒中主要包括8项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在这8项危险因素中只要有任意3项,就是卒中高危人群。在这些因素之中,80%的病例由高血压所引发。 冠心病主要包括以下8个危险因素:多见于40上的男性/绝经后女性、吸烟、长期精神紧张、三高人群、肥胖、缺乏运动、有遗传背景者、35岁后长期服用避孕药,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糖尿病及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当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进展的过程,就像我们变老一样,难以逆转。但只要做好预防,就可以减缓进程! 1、运动:每周至少走4小时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建议平均每天五六千步,运动时间半小时到四十分钟最好。走路时可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再走三步呼气一次。同时,运动降压很有效,运动一小时,出汗达1.2升,而每1升汗液里,就有3克的钠离子。吃咸了靠喝水排钠,还不如运动出汗排钠有效的多。 2、水果:每天2两水果 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对50万中国成年人长达7年的随访发现:每天吃二两新鲜水果(相当于一个苹果或橘子)能将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3。这可能得益于水果富含钾、抗氧化剂和活性化合物,而钠、脂肪和热量含量较低,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正常的人每天吃水果量应该保持在200-400克(如1-2个苹果)。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利的水果可大致分为三类:含花青素高的、含类黄酮高的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高的。 3、杂粮:每天喝一碗杂粮粥 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大麦和燕麦中还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些物质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血胆固醇,保护血管。 杂粮煮粥最好先泡一泡,紫米、糙米等约泡4小时,绿豆、红豆等杂豆泡12小时以上。 4、睡眠:23点前入睡,睡够7小时 长期因为劳累、压力大、休息不够导致猝死的情况并不少。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建议成人每天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不要被任何东西干扰。毕竟人体的各个器官都非常的忙碌。在现在这种高强度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当人们忙碌一天以后,休息就变得非常的重要。每天23点前尽量入睡吧~ 来源:人卫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