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2

 玉伟面塑n6rptf 2018-07-15
我在当下的媒体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很少有机会直面自然,单纯地面对造物主的杰作而有所感动,特别是在日常的环境中,我们所感觉到的事物大多是人工化甚至媒体化的产物,对于雕塑家来说,人体写生是我们现在还保留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感受生命,师法自然的途径和手段,我们要做的是摆脱古典主义样式和表现手法对人体写生的束缚和学院主义的惯性所形成的僵化作风。我们应该重视直面自然的状态下心灵所获得的启发,把重点放在对心性的感悟上。人对自然的感觉千差万别,形成不同的态度,写生是一种很好的净化感觉的即兴手段。……面对高信息化的社会现状,艺术家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一种是把它当载体,发展新手段。另一种是把它当镜子,好更清晰地看到自身。

我们通过写生来训练和培养对自然的感知力以及对空间的把握能力,而不是“写实”能力……表现心性,表现感觉应该是人体写生的基本要求,作为雕塑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其核心理念应该是关于雕塑语言的,而不应是关于叙事描述的。……它虽然以具象的方式展现,但它本质上却是抽象的,它所需要的是抽象的空间想象力,而不是一种具象的修辞和描写手段。

做当代艺术所面对的一个很难绕过的问题是缺乏神性和灵性,特别是那些以观念和场景为审美主体的作品,虽然有时能够感染观众的感官,甚至引起轰动或是大众的追捧,有一个问题却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作者不能在做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得灵魂的升华和艺术技法的修炼精进,他们只是在构思和策划的时候有些兴奋,再有就要等观众和媒体的反应了,这有点儿像魔术家的活儿,对自己来说一点儿没悬念,只在乎观众的反应。因为在作品的过程中缺少了神性引导(灵魂)的力量,所以自己很难真正获得心灵的感召,也就谈不上真感动。有的观念作品有蝉修的意味,过程感会好些。但是,我觉得艺术应该表现灵魂的形态和质感,一个构思出来的过程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只是人的聪明才智,而且是人的心智中最表层的能量,做艺术应该以全部的心灵去工作,能够进入灵魂的工作状态去画画,去作做雕塑才是艺术家的道,得此道而法自然。
做一个好的画家或雕塑家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好的品味和好的功夫 。好的品味来自修养,好的功夫来自自身的磨练。修养来自学习和思考,磨练靠的是热爱和契而不舍。学习是往头脑里装信息,思考是把信息整理过滤,热爱是才华,契而不舍是因为死心眼儿。学习需要与人交流,思考则需面对孤独,热爱就是全心全意,所以天才必然是偏执的 ,不管不顾的真性情。以真诚的谦卑去膜拜逝去的大师 们,不要理睬周围人群的鼓噪,做雕塑真的很爽,我想画画也是一样,只要你不是为了取悦当代而工作,做艺术靠的是真诚而不是狡猾……  
雕塑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工作,从前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不是因为复杂,而是因为精彩。我们现在把这个简单的事情越整越复杂,但是却做不出精彩了。我们用了太多的脑子,却不用心了。当我们想要扮演神的时候,神就离我们而去了,没有了神性和灵魂,所谓的艺术不过是“艺人之术”,把戏而已。……做雕塑很简单,用“心”去做,就会有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