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骄儿诗》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5
《骄儿诗》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下吐实。归来学客面,闈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西晋诗人左思写过一首《娇女诗》,描绘它的两个小女儿活泼娇憨的情态,生动逼真,富于生活气息。杜甫的杰作《北征》中有一段描写小儿女娇痴情状的文字,就明显受到《娇女诗》的启发。李商隐这首《骄儿诗》,更是从制题、内容到写法都有意学习《骄儿诗》,但它又自具机杼,不落窠臼,有自己独特的面貌。
这首诗写于大中三年(849)春天,诗人已经走过了一大段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憔悴欲四十”了(这一年他三十八岁)。自从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开成四年入仕以来,由于政治腐败,党争的牵累,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直到这时,依然困顿沉沦,屈居县尉、府曹一类卑职。
诗分三段。第一段写骄儿衮师的聪慧和亲朋对他的夸奖。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
开头六句是说:衮师啊,我最爱的骄儿,你美好聪敏,无人能比。裹在襁褓中未满周岁,就已经知道六和七。四岁便知道自己的姓名,不再眼睁睁的贪馋梨栗。
衮师两句总提,“美”侧重于外在的器宇相貌,“秀”侧重于内在的灵秀聪敏。“文褓”四句是夸赞骄儿聪明灵秀的具体材料。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接着六句是说,朋友们常常暗地里端详,说你像丹穴山的凤凰。如果在重视仪容风度的六朝,这孩子的品级评定定是第一。说他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要不就是燕颔鹤步的贵骨。
这六句,转述亲朋对衮师器宇相貌的夸奖,说他有神仙之姿,贵人之相,是第一流的人品。亲朋的这种夸奖,不过是寻常的应酬,但诗人却似乎很相信它的真诚,不然不会那样兴会淋漓,连亲朋的口吻都忠实的加以传达。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这两句是说,朋友们怎能这样夸奖呢?无非让我这样衰朽的人喜欢。
似乎认为亲朋的过分夸张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这个蹉跎半生,衰朽无用的人,实际上在貌似自谦的口吻中流露的恰恰是对爱子的激赏。但透过对爱子的这种激赏,我们也不难觉察到其中隐含诗人蹉跎潦倒的悲哀。末段自慨憔悴和对骄儿的希望都于此伏根。
第二段,描写骄儿的各种活动和天真活泼的情态。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这四句是说,孩子们在这和美的春天,结伴嬉游,不分舅甥叔侄。绕着厅堂追逐,又穿过树林,闹声像铜锅中的开水翻溢。
先总写“朋戏”的喧闹,以下再具体写衮师。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客前问所须,含意下吐实。”每当门前有大人来访,衮师便捷忙抢先迎接。客人上前去问他想要些什么,他却隐藏心意不把实话说出。
在好客之中隐含着某种不自觉的愿望,但出于懂事而产生的羞怯因此不说实话。这是对儿童心理传神的刻画。
“归来学客面,闈败秉爷笏。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这八句是说,送客回来就学客人的样子,破门而入,拿着阿爸的朝笏。有时嘲笑客人像张飞那样的大胡子,有时嘲笑客人像邓艾那样的口吃。他像雄鹰般展翅送耸立,又像骏马般气概奇崛。有时砍下青竹子,骑上竹马恣意驰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这四句是说,忽然又学做参军戏,压低嗓子呼唤“苍鹘”。又走到纱灯的旁边,学人叩头礼拜夜佛。
这十二句,描绘衮师如何模仿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有趣情事。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但不同性别的儿童模仿的对象却很有不同。诗人的娇儿在聪慧灵巧、活泼天真中显出男孩子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有时还不免带点滑稽和恶作剧的成分。这一届的句法也错综变化,既与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孩子的兴趣不断转移变换)相适应,又使这段描写不显得平板沉闷。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举起鞭子撩起蛛网,低下头来吸尝花蜜。要跟蝴蝶比比轻盈,要和柳絮赛赛快捷。“蛱蝶”、“柳絮”是“饮花蜜”、“罥蛛网”产生的自然联想,形容其动作的轻捷。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这六句是说,在台阶前面遇到了阿姐,跟她赌赛六甲频频输失。硬要跑去翻弄妝奁,把匣子的铰链以下拉脱。抱开他还反复挣扎着,威吓他也无法使他屈服。
集中描写因“赛六甲”(比赛书写六十甲子,也有说是赛双陆的)而引起的一场风波。这一节活动的场所又从室外回到室内,把小儿女玩耍嬉闹的情景和衮师恃宠仗幼,故意耍赖撒泼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出题目中的那个“骄”字——既明写衮师的娇纵,又暗透父亲的骄宠。在诗人的眼里,孩子的耍赖撒泼也别有一番可爱的情趣。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这六句是说,弯着身子去拉窗户的网格,把唾沫吐在琴上拭亮表漆。有时看大人临写碑帖,挺直腰杆不移动双膝。拿来古锦要裁制书衣,见到玉轴也想要讨乞。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这四句是说,请求阿爸书写春胜,知道春胜最宜春日。未展的芭蕉像斜卷着的笺纸,含苞的辛夷像他送来的毛笔。
这十句,写衮师进入书房后的活动。这些行动,既充满孩童的天真稚气,又表现出对书籍、文字、音乐的爱好,上承对孩子的赞誉,下启末段关于读书的议论。
整个第二大段描写,虽然在孩子的活动场所和内容上略有线索可循,但并无严密的结构层次,似乎是有意用这种随物赋形、散漫不拘的章法笔意,构成一种自由活泼的情趣,以适应所要表达的生活内容——儿童的天真与活力。而在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嬉戏画面后,则隐藏着一个始终跟随着活动中的骄儿的镜头,这就是诗人那双充满了爱怜之情的眼睛。
最后一段,抒写因骄儿引起的感慨和对骄儿的期望。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这四句是说,阿爸从前喜欢读书,勤奋刻苦肚子著述。如今憔悴衰老年已四十,身上无肉特别害怕蚤虱。
这四句慨叹自己勤苦读书著述,却落得憔悴潦倒,贫困失意。“无肉畏蚤虱”,是幽默的双关语,明说身体消瘦,暗喻遭到小人的攻讦。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这六句是说,儿啊千万不要学阿爸,读书应举求科名甲乙。应去学学司马穰苴的兵法,还有黄石传给张良的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帝王之师,不须依靠其他琐细的学识。
这六句,改接儿子不要再走自己走过的读经书考科举的道路,而要读点兵书,学会辅助帝王的真本事。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末八句是说,何况现在国家的西北,羌戎正在猖狂的叛逆。征讨和安抚都毫无成效,好比养痈为患终成痼疾。儿啊你快快长大成人,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应当用武功去博取万户侯,不要一辈子死守一部经帙。
结尾更进而联系到国家面临的严重边患,希望孩子迅速成长,为国平乱,立功封侯。这一段蕴含的思想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式的牢骚不平,也有“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一类的深沉感慨。更有徒守经帙,于国无益,深切体验与痛苦反省。诗人未必认为学文一定无用,也未必真正否定“读书”、“著述”,但对死守经书,醉心科举的道路确实有所怀疑是发自于内心的。
这首诗选取儿童的日常生活细节,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和风趣。但在它们的后面却饱含着诗人的沉沦不遇之泪。全诗的风格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吧。
附录《骄儿诗》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下吐实。归来学客面,闈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注释】

[1]衮师:作者的儿子的名字,大约生于会昌六年(846年),此时约四岁。骄儿:宠爱的男孩。无匹:无比。

[2]文葆:包裹婴儿有的绣花小被。葆同褓。周晬:周岁。知六七:知道六、七的数目。

[3]这句说他和一般儿童不一样,不热心于食物。这里反用了陶潜《责子》诗:“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之意。

[4]窥观:从旁暗自观察。丹穴物:指凤凰。《山海经》丹穴山上有凤凰。这里比喻衮师。

[5]前朝:指魏晋南北朝。方:比。此言魏晋南北朝人很看重仪表风度。如果衮师生在当时,定会评比为第一流。

[6]不然、不尔:类似“要么是……要么是……”燕鹤骨:贵人相。以上六句是客人们的赞美话。以下两句自谦。

[7]妍和月:温暖的季节。浑甥侄:辈份乱了。

[8]造次:匆忙间不顾礼节。

[9]问所须:问他想要什么。

[10]归来四句:送客后,衮师冲进门来,拿起父亲的笏板,模仿客人的面相。不是嘲笑客人长得像张飞那样黑,就是打趣客人像邓艾一样口吃。

[11]崱屴:高耸。佶傈:健壮。篔筜:竹子。这四句写他有时学雄鹰,有时学骏马,有时折根竹子当马骑。唐突:横冲直撞。

[12]参军、苍鹄:唐代参军戏中的主角和配角。

[13]稽首:叩拜。

[14]罥:挂。

[15]争:比。谢:让。

[16]六甲:一种棋类游戏。这两句说他缠着姐姐玩六甲,但总输。

[17]凝走:硬是跑过去。金屈戍:梳妆匣上的铜扣环。

[18]抱持四句:别人抱他离开,他挣扎反抗。大人发火他也不怕。用力拉住窗子,用唾沫去擦琴上的漆。

[19]临书:临摹书法。商隐能书法,字体似《黄庭经》。

[20]古锦两句:写他喜欢书卷。见到古锦就请求允许他裁剪书衣。看到卷书用的玉轴也要索讨。

[21]爷:父亲。此对着儿子自称。春胜:古时在立春这一天,士大夫家里剪彩绸作成小幡,上写“宜春”二字,挂在花枝上,叫作春胜。

[22]这两句说斜卷着的笺纸像未展开的芭蕉叶。低低递过来的笔像未开放的辛夷花。辛夷花又名木笔花,含苞未放时形似毛笔头。以上八句写衮师喜欢文字书籍。

[23]甲乙:唐朝科举制度,录取进士分为甲、乙两第,明经科则分甲乙丙丁四等。

[24]穰苴司马法: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名将,喜欢研究兵法。因他曾任大司马,通称为司马穰苴。齐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司马兵法,把穰苴兵法也附在其中,称为司马穰苴兵法,简称司马法(参《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张良黄石术:《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年轻时曾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即黄石公),送他一部《太公兵法》,并且对他说:“你读了这部书,便可以作帝王之师了。”

[25]假:依靠,凭借。纤悉:细微,这里指繁琐的儒家经书及其注释。

[26]羌戎:指党项、回纥及吐蕃贵族。这四句说西北异族作乱,征讨或安抚都无效果,就像人生了病,久难治愈。

[27]雏:此指小老虎。这句暗用汉代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意,希望衮师长大为国安边。

[28]一经帙:经即儒家的经典。帙:书衣。

【白话译文】

衮师啊,我最爱的骄儿,你美好聪敏,无人能比。

裹在绣褓中未满周岁,就已经知道“六”和“七”。

四岁便知道自己的姓名,不再眼睁睁贪馋梨栗。

朋友们常常暗地里端详,说你像丹穴山的凤凰。

说在重视仪容风度的六朝,这孩子的品级定评第一。

说他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要不就是燕颌鹤步的贵骨。

朋友们怎能这样夸奖呢?无非让我这衰朽的人欢喜。

孩子们在这和美的春天,结伴嬉游,不分舅甥叔侄。

绕着厅堂追逐,又穿过树林,闹声像铜锅中的开水翻溢。

每当门前有大人来访,衮师便急忙抢先迎接。

客人上前去问他想要些什么,他却隐藏心意不把实话说出。

送客回来就学客人的样子,破门而入,拿着阿爸的朝笏。

有时嘲笑客人像张飞那样大胡,有时嘲笑客人像邓艾那样口吃。

他像雄鹰般展翅耸立,又像骏马般气概奇崛。

有时砍下了青竹子,骑上竹马恣意驰突。

忽然又学做参军戏,压低嗓子呼唤“苍鹘”。

又走到纱灯的旁边,学人叩头礼拜夜佛。

举起鞭子撩取蛛网,低下头来吸尝花蜜。

要跟蝴蝶比比轻盈,要和柳絮赛赛快捷。

在台阶前面遇到了阿姐,跟她赌赛六甲频频输失。

硬要跑去翻弄她的妆奁,把匣子的铰链一下拉脱。

抱开他还反复挣扎,威吓他也无法制屈。

弯着身子去拉窗户的网格,把唾沫吐在琴上拭亮表漆。

有时看大人临写碑帖,挺直腰杆不移动两膝。

拿来古锦要裁制书衣,见到玉轴也想要讨乞。

请求阿爸书写春胜,知道春胜最宜春日。

未展的芭蕉像斜卷着的笺纸,含苞的辛夷像他递来的毛笔。

阿爸从前喜欢读书,勤奋刻苦独自著述。

如今憔悴衰老年近四十,身上无肉特别害怕蚤虱。

儿啊千万不要学阿爸,读书应举求科名甲乙。

应去学学司马穰苴的兵法,还有黄石传给张良的战术。

只要这样就能做帝王之师,不须依靠其他琐细的学识。

何况现在国家的西北,羌戎正在猖狂地叛逆。

征讨或安抚都毫无成效,好比养痈为患终成痼疾。

儿啊你要快快长大成人,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

应当用武功去博取万户侯,不要一辈子死守一部经帙。

名家点评

蔡宽夫诗话》:白乐天晚极喜李义山诗文,尝谓我死得为尔子足矣。义山生子,遂以"白老"字之,既长,略无文性。温庭筠尝戏之曰:"以尔为乐天后身,不亦忝乎?"然义山有"衮师我娇儿,美秀乃无匹"之句,其誉之亦不减韩退之。

唐音戊签》:通篇俚而能雅,曲尽儿态。借结处迂缠不已,反不如玉川《寄孙》篇以一两语谑送为斩截耳。

义门读书记》:若无此段(按指"爷昔好读书"以下),诗便无谓。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起手夸其美秀之出群。"青春岍和月"以下,正叙其恃爱作骄之态,写得纤悉如画、末以功名跨灶期之,通首以此为出路也。

《玉溪生诗意》:此拟左思《娇女诗》而作,虽不及其曲雅,颇有新颖之句。然胸中先有一段感慨方作也。

《玉溪生诗集笺注》:田兰芳曰:不减《娇女诗》。写得色色可人,不知因儿有诗,抑借发诗兴?冯浩曰:全仿左太冲《娇女诗》,而后幅缀以感慨。

《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曰:借"请爷出春胜"四语,递入"爷昔读书",引起结束一段,有神无迹。

《玉溪生诗说》:本太冲《娇女》而拓之,平山出路之说可味。太冲诗以竟住为高,若按谱填腔,纵神肖亦归窝臼,所以必别寻出路,方不虚此一作。且古人之言简,故可言外见意;既拓为长篇,而中无主峰,末无结穴,则游骑无归,或刺之不休,或随处可住,其为诗也可知矣。凡长篇皆须解此意。

《玉溪生年谱会笺》:前半形容"骄"字,后半全是借发牢骚。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学左思。然儿不如女,诗不能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