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中益气汤在消化疾病急症中的应用

 鉴益堂 2018-07-15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所创,由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组成。临证中常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消化疾病中多种疑难急症,屡获效验。

1、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

杨某,女,35岁,农民,反复上腹胀刺痛1年加重半月,于2003年4月6日就诊。1年前因饮食不节致恶心腹泻,经服氟哌酸、黄连素等药治疗缓解后,反复出现上腹胀痛、纳差食少、大便稀溏。 5月前曾在当地县人民医院作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三九胃泰冲剂、胃苏冲剂治疗上症可暂缓解。近半月来上症复发加重再服前述中成药,并加服阿莫西林、甲氢咪呱等药物治疗,上腹疼痛未缓解反加重难忍而来我处诊治。刻诊:上腹胀痛或刺痛,进食冷硬食物加重,纳差乏味,打呃,大便稀,日l 一2次,气短下坠,有时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白,舌腹静脉瘀曲,脉沉细。查体:BP:100/66m m H g,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中医诊断:胃脘痛。

辨证:中气下陷,气滞血瘀。治则:补中益气,理气活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丹参饮加味。处方:

党参30g,黄芪30g,陈皮10g,白术20g,升麻9g,柴胡9g,当归15g,丹参30g,檀香l O g,砂仁12g,姜半夏15g,谷、麦芽各12g,枳实15g,甘草6g。3剂,水煎服。

4月10日二诊:药后上腹胀痛或刺痛,打呃、气短下坠、肛门坠胀和矢气频频均明显减轻,仍纳差乏味,大便稀溏、舌脉同前。原方加茯苓30g,继服5剂。

4月16日三诊:药后上腹胀痛、气短下坠、肛门坠胀等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日l 一2次,纳差乏味,舌脉同前。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谷,麦芽各12g,楂曲12g,鸡内金10g,又服5剂。后又复诊2次,效不更方,再进10剂,诸症痊愈。

【按】:本案以上腹胀痛或刺痛,气短下坠,纳差便溏为主症。乃因脾失健运,中气下陷,气虚血瘀所致。患者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致纳差食少,大便稀溏· 脾虚失运则中上腹胀满,胃失和降则打呃;日久未愈,脾虚渐致气虚下陷,故气短下坠、肛门坠胀;气虚血瘀,气机受阻,则上腹刺痛及舌质淡红舌腹静脉瘀曲。《景岳全书· 心腹痛》云:“ 痛有虚实,……脉与证实,虚实自辨。”《医学真传· 心腹痛》云:“ 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故投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丹参饮理气活血,姜半夏降逆止呃,配以谷麦芽、楂曲、鸡内金以化食消导,茯苓以健脾渗湿,药证相符,诸症自愈,后以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善后,药到病除。

2、直肠癌术后感染

徐某,男,69岁,退休教师,直肠癌术后1月伴发热l 周,于2008年6月15日就诊。患者反复腹泻1年,忽视而未诊治。近1月前腹泻加重,大便稀溏或呈水样,日4—8次,逐渐消瘦,立即前往市急救中心住院诊治。经作肠镜及活检确诊为中分化腺癌,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在全麻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化疗1次,因发烧头痛l 周而停止化疗,经用头孢哌酮及甲硝唑等药物治疗,体温仍波动在38-40"C之间,遂请中医会诊。刻诊:身热恶寒,自汗头痛,口干热饮,气短下坠,语声低微,四肢倦怠,纳差乏味,两侧小腹胀痛、压痛并放射至腰骶部胀痛。大便稀溏,日3-5次,舌红苔薄黄,脉虚大。T:39.3℃,P:108次/分,BP:92/64m m g。血常规:WBC:9.6x109/L,N :O .88,L:O .12。西医诊断:直肠癌伴肝转移术后化疗后伴感染。中医诊断:肠积。辨证:癌毒热蕴,中气下陷.治则:补中益气,甘温除热,解毒抗癌。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

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陈皮l O g,升麻l og,柴胡15g,当归15g,谷、麦芽各12g,鸡内金l O 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6g。3剂,水煎服。

3月4日二诊:药后身热恶寒,自汗头痛消失,体温降至37.8"C,气短下坠减轻,余症未减,原方减少柴胡为12g,加香附15g,川断15g,茯苓15g,继服.3剂。

3月8日三诊:药后体温至36.8℃,气短下坠消失,精神好转,纳食增加,便软成形,日2-3次,小腹及腰骶部胀痛亦减轻,再服5剂,诸症消失.血常规正常。尔后继续化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按】:本案以身热、气短下坠、腹泻主症。乃因术后体虚,癌毒热蕴,脾胃受损所致。脾虚下陷而不升,阳气内郁而不能升达故身热,脾虚下陷,清阳不能上达故头痛;清阳下陷,不能卫外故恶寒、自汗,中气下陷则气短下坠,四肢倦怠,中气不足,不能输布津液上承于口,故口干热饮,脾虚失运, 则致大便稀溏,纳差乏味,脾虚反侮肝木,气机不畅,故两侧小腹胀痛。正如《内经》云:“ 劳则温之,损则 益 之,…… 温能除大热” 。故投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甘温除热,配以谷、麦芽,鸡内金,消导化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香附疏肝,川断补肾,茯苓健脾,诸药合用,药达病所而获良效。

3、食道癌术后伴脘腹胀痛

何某,女,57岁,农民,因进食梗阻2月,于2003年5月6日就诊。2月前患者出现进食梗阻,未予诊治,近1月来梗阻加重,伴背部疼痛,纳差恶心,遂来我院就诊,胃镜示:食道中段癌。立即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活检:食道鳞癌( 髓质型) I一Ⅱ级。现术后,脘腹胀满疼痛,阵性加重难忍,进食硬食则仍有梗阻感,纳差乏味,动则汗出,气短下坠,肢软乏力,大便稀溏,日3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西医诊断:食道中段鳞癌。中医诊断:噎膈。辨证:癌犯食道,中气下陷,心脾两虚。治则:补中益气,健脾养心,解毒抗癌。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物: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陈皮l O g,升麻9g,柴胡12g,当归15g,枣仁15g,炒麦、谷芽各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3剂,水煎服。

5月10日二诊:药后患者感精神明显好转,脘腹胀满疼痛均减轻,效不更方,继以原方加刺五加30g.连服5剂。

5月12日三诊:药后脘腹胀满疼痛明显好转,纳食增加,仍动则汗出,大便稀溏,日1次,偶有恶心欲吐,舌脉同前。中医辨证属脾虚失运,胃失和降,治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药物: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广香12g,砂仁12g,法夏15g,陈皮l O g,黄芪30g,枳实15g,麦、谷芽各15g,麻黄根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连服5剂。

5月20日四诊:药后气短下坠,脘腹胀满,恶心欲吐和汗出基本消失,纳食明显增加,大便正常,药证相符,继以原方加减调理善后10剂,诸证基本消失。

【按】:此患者以胃脘胀满疼痛,气短下坠,纳差便溏为主症。乃因癌犯食道,中气下陷,心脾两虚所致。患者平素喜食腌腊之品,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日久生癌毒,癌毒上犯食道,而发为噎膈。脾胃虚弱,加之手术之后损伤正气,致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气机失调,致脘腹满胀疼痛,纳差食少,大便稀溏,气短下坠;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则恶心欲吐;气虚不能固外,故动则汗出。故投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配以麦、谷芽化食消导,刺五加增加益气健脾之力,枳实行气,枣仁养心安神,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尔后以香砂六君汤调理,诸症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