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州故事会】 第16期

 chamlyon 2018-07-15
目录
           

【范玉良采集的故事】  茶坪的观音岩                    

【范玉良采集的故事】  花堰滩       



◆ ◆ ◆ ◆

本期  安州故事会  特别推出

范玉良采集的故事

——《安州故事会》第16期

◆ ◆ ◆ ◆



茶坪的观音岩


观音岩位于安县茶坪乡街西半边街前100米处,海拔900米左右,处在悬岩中心丛林之中,地势险要,与千佛山,大坪山山峰相连,面向罗汉寺、后靠宝藏寺、万福寺;左与千佛山佛祖庙、坪上脚安庙、龙神堂相依;右紧连大佛殿、乐善堂、城隍庙。观音岩半山腰建有观音庙楼角古刹,庙内供奉观音菩萨供游客参拜。


为啥叫观音岩呢,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唐宋年间,在观音岩对面住着一户人家,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家房子周围的野菜都被挖尽了。这天,快要到晌午了,这户人家的老妇人还在山坡上干活。太阳毒得很,晒得人身上滚烫。她又饿又渴,无力地走到一个亭子边上,心想干脆先坐下来歇口气,喝点水吃个饭团垫下肚子,再回家。


刚进亭子坐下来,正要拿起水壶喝水的时候,亭子里头突然来了个白发苍苍、面色惨白的老婆婆。


“把你的水分一点给我喝吧,这天太热了。我走了几十里地,还没有喝过一口水,实在是太口干了啊。”


老妇人看了看老婆婆,打开壶盖又看了看壶里面的水,为难地说:“老婆婆啊,我也想分点给你喝,但是你看看嘛,这里头就只有那么一点点水,我都不够喝咋个分给你嘛?


老婆婆又说:“你给我喝吧,我会好好报答你的恩情的。”


老妇人想了下,对老婆婆说:“老婆婆啊,你看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说不定哪天就去见阎王老爷咯,哪个还图你的啥子报答哟?


老婆婆笑着说:“你啊你,等你见阎王了,你的福泽就自然降在你的子孙后代上了。”


老妇人看着面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那么毒的太阳下走了几十里地。这对于一个老人家来说,也着实不容易啊!要是没有什么急事,大事,哪个愿意在这么毒的太阳下晃荡?心头不免产生一丝同情,于是决定把水拿给她喝。



你说这个老婆婆贪心不?三下两下就把老妇人的水喝完了,又看到了她篮子里那个拳头大小的饭团。又笑眯眯地对她说,“哎,我看你那个篮子里还有一个饭团,也给我吃了吧!就当好人做到底吧。”说完那双深深凹陷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祈求的神情。


老妇人脸色就不如刚才了,一副不情愿全部摆在脸上。心想这个老太婆,喝了我的水,又要吃我的饭团……咋个这么贪得无厌呢?你都吃了那我还吃什么呀?我还有这么多活儿要干呢。


于是老妇人就对老婆婆说道:“老婆婆啊,你看看啊,我一大清早就出门干活还没吃啥子东西,这都快中午了连早饭都没吃。我看天气热,你老人家年纪又大了,才把水让给你喝的。我再把饭团让给你了,那我吃什么呀?你饿!我也饿呀!


“我看你心地善良,好人会有好报的。你就当做好事可怜一下我这个老婆子吧!让我吃饱再上路吧!”老婆婆说。


老妇人很不高兴,但是一看老婆婆那么大年纪,白发苍苍,牙齿稀缺,实在可怜。叹口气,就把饭团子递给她。老太婆大口吃着,老妇人在一旁看着,肚皮一阵一阵难受。


老婆婆吃完那个饭团后,不再像刚才进亭子时那样虚弱无力。她拉着老妇人的手,走到亭子门口指着正对面的一棵青松说:“记住了,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我说过要报答你的恩情就一定会报答你的恩情的。我就要离开了,将来那个地方就是你的落脚之处。”


老妇人一脸疑惑:“我的落脚之处?难道我将来还要在那儿修个房子不成?



这个老婆婆说完就往青松那个方向走了。步履蹒跚,显得十分沉重。刚到青松绿荫下,她佝偻的身体突然就消失不见了,就像她来的时候一样,了无声息。在她消失的地方长出了一朵洁白的莲花,闪闪发光,十分惹人喜爱。老妇人走过去,看着莲花,心里特别喜欢就把它挖了起来,放在了篮子里,准备把它栽在自家的院子里。


自从家里来了这朵白莲花,老妇人家里的好事是一桩接着一桩啊。


最开始还要从栽莲花的那块地说起,自从白莲花栽下,周围的花花草草都长得非常茂盛,而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银子一样,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接着是家里的米缸。老妇人天天在家给娃儿做饭,对家里的油盐柴米了如指掌。以前一缸米也就只吃得了一个月,但这都好几个月了,他们家米缸里面的米不管怎么吃,就是见不到底。眼看着快要见底了吧,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做饭,米缸里面的米就又满了。他们一家人为此还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守着米缸想看个究竟,但最后都没有发现什么好稀奇的事情。


最奇怪的事情,还是要说老妇人的那个孙娃子了。这个孙娃子啊,都快10岁了,但是还说不出来一句话。全家人都猜想估计他是个哑巴,不抱啥子希望了。但是院子里栽了这朵白莲花之后,没过一年时间,有一天,老妇人在家门口择菜,孙娃子突然从里屋跑出来说他饿了。哎哟,这可把一大家子高兴惨了哦。


好日子过得顺心,也就从来都不觉得漫长。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白莲花还是傲立在他们家院子里没有要凋谢的意思。



就在老妇人快满90岁的这一年,一天傍晚,她来到白莲花边上乘凉,突然发现莲花少了一片花瓣,她的胸口莫名其妙地难受。当天晚上,老妇人嘴里那最后几颗牙齿掉光了。过了一阵子,又一片莲花瓣掉了下来。和当初一样,老妇人的胸口又是一阵难受,比上次更严重了,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敲了一下。当天晚上,她的耳朵听不见了。又过了一阵子,又一片莲花瓣掉了下来,老妇人走路不利落了,连门槛都翻不过……当白莲花掉得只剩下最后两瓣花瓣的时候,老妇人已经没办法坐立了,只有躺着,而且水也喝不进去,饭也吃不下去了。


老妇人卧病在床,儿孙们都很着急,要给她请医求药。老妇人摆摆手说:“不需要了,外头那两片莲花瓣掉光之时,就是我死之时,你们赶紧去找木匠,给我打棺材。”


棺材打好,最后两个莲花瓣也只剩下了一瓣。老妇人叫来儿孙,跟他们讲,“我死了以后啊,你们一定要把我埋在我当年挖莲花的那个地方。就在对面半山腰亭子边那棵青松下面,记住了啊!


一个小孙儿跑来讲:“奶奶,那朵莲花的花瓣掉光了。”


儿孙们还没来得及问老妇人为啥要把她葬在那个地方,她就闭了眼睛。儿孙们都尊重老人家的遗愿,把她安葬在对面亭子边那棵青松下面。


自从老妇人的尸体安葬在那棵青松下面,也就是当年长莲花的那块地上,她家中的后人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不是中举的,就是做生意日进斗金的,家中的田地也肯出庄稼,每年的收成,压断了仓板。


茶坪其他老百姓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 ,不是生疮就是害病,种的庄稼不是虫害,就是雹害……


看着老妇人后代子孙的生活,大家都觉得奇怪,好运气都跑他家去了么?同一块天地,为什么他家的庄稼不害虫?天上打冰雹也像长了眼睛……


老妇人死后的第七个年头,瘟疫席卷了整个茶坪乡。家家户户都有人害瘟疫去世的。唯独怪的是老妇人这家什么事儿都没有,日子照样过得红红火火。大家伙嘴里没说什么,但是各自都在心里犯嘀咕。



有一天,一个癞头和尚来茶坪乡化缘。村里的人就跟他讲了这件古怪事,请他帮忙看看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癞头和尚仔细看了看这个村子的风水,是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上来具体哪儿不对,只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观察。


癞头和尚把整个茶坪乡的每个卡卡角角都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没发现哪儿不对头。这天凌晨,他一个人来到观音岩山脚底下,忽然,一阵冷风凉飕飕的从他背后吹过,他背皮子一麻,说不定这上面会有啥子新发现呢,那么多地方都走了就只剩这个山了。


癞头和尚走到半山腰那个亭子上,仔细一瞧,哈哈大笑起来,当下丢了衣钵,盘腿一坐,一副再也不肯离开的样子。大家听说癞头和尚坐在山腰不下山了,都跑去看。癞头和尚跟大家说,他要死在这里,要葬这里,还要大家出钱给他修座庙宇,香火供奉。


大家伙问为啥呢,癞头和尚指了指身边的那个坟苑堆,哼哼笑道:“风水宝地岂独占,修座寺庙养福田。”


大家不明白,癞头和尚说:“这里是个好地方,叫福荫地,无论是谁的祖先葬在这里,都会庇护后代儿孙荣华富贵,无病无灾,就算是逢凶,也会化吉。”


大家看着癞头和尚,问道:“为啥你要葬这里呢?也是为了福荫后代子孙么?


癞头和尚哈哈大笑,摸摸癞头,说,“我三岁出家,晨钟暮鼓,吃斋念佛,受尽了风霜雪雨,饱尝了辛酸苦楚,但从来没忘记一件事,就是祈祷上天福佑苍生,你们说,我葬在这里图什么呢?


话说完,癞头和尚就闭上眼睛,死去了。


回想癞头和尚的那番话,大家虽然半信半疑,还是觉得应该一试。可是要把老妇人的坟苑挖掉,埋进一个癞头和尚,她的后代子孙会同意么?只怕打死也不干呢。果然,一听说要挖自家祖坟,老妇人的孙娃子就跳出来了,做出一副要拼命的架势。


人越来越多,把老妇人的子孙围在当中,有人劝说,有人捋起衣袖,说你要拼命我们大家就拼一盘,癞头和尚都讲清楚了,福荫地不能你一家独占,应该埋下癞头和尚,他生前为苍生受苦受难,死后,必然也会福佑众生,众生是谁,我们是众生,你也是众生,你还怕好日子断了么?


老妇人的子孙还是不肯。


【讲述:龚世明,千佛镇金溪三组。整理:范玉良】


有个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老大爷,一直在念叨癞头和尚的那句话,“风水宝地岂独占,修座寺庙养福田”。见大家争吵厉害,马上就要动起手来,赶忙过去,跟老妇人的子孙说:“是活水都养鱼,是星月见者都有份,既是福荫地,按理不光福佑活人,恐怕死人也会福佑吧。所以啊,我觉得你们的祖先的那几根凡骨,怕已羽化飞仙了。”


老妇人的子孙听得云里雾里。有明眼人直言讲了:“你们家老祖上天做神仙去了,不信你可以开棺看看老人家的尸骨还在不在里面。”年轻人才不相信这些,就说:“好,如果开棺我们家祖先尸骨还在,你老人家今天就得当着大家的面给我们家祖先磕三个响头,如果不在我也就无话可说。”老大爷点头默许了。


于是大家伙就把坟挖开,果不其然,打开棺材一看,里头啥子都没得。老妇人的孙娃子杵在那儿低着脑壳不开腔了。在场的人都闹哄哄地议论这个玄妙的事情:“平白无故的一所坟,都没人动过,咋个里面的尸骨说不见就不见了喃?”老大爷挥挥手,让大家都不要吵闹:“大家都不要闹了,神仙的事情讲出来就是神话,既然是神话,你我凡夫俗子哪里明白?赶紧听癞头和尚的话,把他葬里头,修庙升座,香火祷告!


很快,原来那所坟上建起了一座庙子。庙子是修好了,就该在里头塑像了。大家原来是想塑癞头和尚的,但是老妇人的儿孙不同意,说要塑,也该塑我家老祖先,她才是这里的主人。大家争论不过,就干脆将两人塑在一起,老妇人的头脸,癞头和尚的身盘。


自从把这座庙建起来,茶坪的瘟疫就跟被龙卷风卷跑了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人们天天都拿起香蜡纸钱去庙子里头把雕像当观音菩萨一样参拜,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慢慢的干脆大家就把那个雕像喊成是“观音”,把那个庙子喊成是“观音庙”,后来又将观音庙这个山喊成是“观音山”。但是因为这座山地势比周围几座山都要陡峭险峻,为了区别它的陡峭,茶坪人就把它改口喊成“观音岩”。

 

 

【采集队合影。范玉良(左二)】



花堰滩

 

在千佛镇东益村有个干涸多年的河滩,河滩里面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各式各样,平时很多孩子都喜欢在河滩里找石头玩耍。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干涸的河滩叫作“花堰滩”。


据说花堰滩这里曾经是个很大的湖泊,名叫花堰湖,湖水很深,四面环山,很平静,有风也不起浪。因为花堰湖的滋养,周边的土地都肯出庄稼,大家的生活过得富足滋润,无忧无虑。


———但是这一切都被一个狡诈的道士给毁了。


故事还得从一匹石马讲起。在花堰湖的堤坝上,屹立着一匹石马,两个人那么高,仰头奋蹄,似乎只要一听召唤,就要疾驰而飞。石马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多年以前,鸿钧老祖带着他的几个弟子从这里经过,其中一个弟子的修行够了,可以升天成仙了,用不上脚力了,就把他的坐骑———一匹大白马留在了这里。白马不同意,说:“我驮了你几百年,如今你成仙了,就抛下我不管了,是不是太不仁义了?”弟子听了这话,心里也觉得羞愧,看着鸿钧老祖。鸿钧老祖捻须一笑,说:“你看看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骑板角青牛,通天教主骑奎牛,文殊菩萨骑青狮,普贤真人骑白象,准提道人骑孔雀,太乙天尊骑九头狮子,财神赵公明骑白虎……有谁是骑马的?”大白马一听,还是不依,说:“照你这么讲,马就不能成仙咯?”鸿钧老祖想了想,随手往地上一指,出现一汪清澈的湖泊,再一指,堰坝上青草丰美,鲜花盛开。鸿钧老祖说:“大白马,你的主人在此青云升天,也解了你脚力之苦,说明你跟此地有缘,你就留在这里,好吃好喝的养着,五百年后,准你上天成仙。”


大白马很是高兴,化身石马,留了下来。


因为堰坝上鲜花盛开,人们就把这个湖泊叫作花堰湖。对于这尊大石马,大家都很敬畏,把它当神一样供奉着。



时光如梭,几百年过去了。这一天,来了一个身穿八卦衣,手拿拂尘的道士。只见他仙风道骨,鹤发童颜。老百姓们觉得他气质非凡,很是崇敬他,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帮忙看看风水,打醮消灾。


道士却是另有打算。一天深夜,他悄悄来到堰坝上,走到那匹大石马跟前,悄悄地爬上了马背,捻着自己长长的白胡须,仰天大笑道:“真的是造化弄人啊,我走了大半辈子,从青丝走到白发,终于找到你了!马儿啊,起步吧,带我一起飞天成仙呀!


道士轻轻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尘,微微闭上双眼。过了好一会儿,道士睁开眼睛,一看,石马没有任何动静,自己还在地上。


道士心头犯疑了,难道传言有误?


原来,道士曾听他的师父讲到,鸿钧老祖的弟子有匹大白马,弟子飞升,大白马不依,也要升仙,鸿钧老祖特别开恩,要它修行500年,就可以飞身上天,到时候谁要骑着它,也能一起飞升。


于是,道士就开始了对这匹白马的寻找。如今找到了,它咋不动呢?道士又是鞭打,又是呵斥,石马还是石马,一动不动。道士只得下来,懊恼地看着石马,骂道:“原来都是骗人的么?你究竟是石马,还是死马呀?


就在道士转身要走的时候,石马突然说话了:“石马死马都是马,是马都得听人话。”


道士搞不懂这话啥意思,难不成我还不是人了?大石马说:“当年鸿钧老祖怕我修为时间不够就到处乱跑,更怕我被歹人偷了,专门下了个令,说只有当地的老百姓心甘情愿同意了,我才能挪步。”


道士一听,哎呀,这还不容易么?


他当下就运用法术,变了几十锭银子出来,笑嘻嘻捧给村民们,说要向村民们买石马。一听说道士要买这个宝贝石马,大家都舍不得,摆手摇头:“这个石马在我们这里待了几百年了,就像我们家里的人一样,再多的钱也不能卖自个家的人啊!


道士好说歹说,村民就是不愿意卖给他。看着村民如此固执,道士心里也清楚,他们和石马感情深厚,要想用银子来换石马估计是不可能的事情啊。必须重新想一个办法才行:“哼!软的不吃,那我就来硬的!


于是,这个道士便装得像平常一样,甚至比平常还要尽心尽力。今天帮东家看看风水,明天帮西家驱驱妖鬼,不再提买石马这件事情了。


没两天,突然传来噩耗,说张家小娃儿在湖边洗脚,被水里的一个啥子东西拖去了。大家慌忙去找,去打捞,啥也没找到。过了两天,又传来噩耗,李家娃儿洗澡,被水里一个什么东西吞了。这一下,村民们慌张起来,找到道士,请他帮忙看看是咋回事,是不是水里有妖怪。


道士带着大家,来到花堰湖跟前。在朦胧的月光笼罩下,整个湖面安静得像一面镜子,偶尔微风吹来,湖面波光粼粼。


“你们千万别出声,静静地观察湖底。”道士把人们引到一棵白果树背后轻轻地告诫大家。


【讲述:严家玉,千佛镇宝藏村六组。整理:范玉良】


没过好一会儿,大家先是感觉身后一阵冷风嗖的一下吹过,紧接着,花堰湖里突然出现一条大约十丈长的花蟒,像鱼一样,在湖底游来游去,它的眼睛就像两个大灯笼一样发着火红的光,嘴里不停地吐着信子。这下可把大家都吓呆了,这么大的花蟒,如果当真出来祸害百姓,那还得了哦!


留着这个东西在湖里,迟早是个祸害。村民们跪着求道士,求他把湖里的蟒蛇怪除掉。道士这时却一脸为难:“恕我直言,贫道法力有限,而湖里这条蟒蛇怪已修行上百年,说不定我命搭进去还不一定能帮大家除掉这条蟒蛇怪啊!


大家看着道士对花堰湖里的蟒蛇怪无计可施,心里实在是心慌害怕啊。“老道长,你就帮我们想想办法吧,只要你帮我们把湖里的蟒蛇怪除掉了。无论你要什么,只要我们有的,我们都答应。”


要说这个道士,大费周折,不就是等大家最后那句话么?“既然大家都这么央求我,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将来被蟒蛇妖祸害啊。趁它还没修行成形,今晚就算赔上我这条老命也要帮大家除掉湖里这条蟒蛇怪。但是,你们得答应我一件事,如果除掉蟒蛇怪之后,我还活着的话,你们就要把湖堤旁边那个石马送给我!


原本闹嚷嚷的村民们顿时安静下来了。一面是几百年来庇护大家安宁的石马,一面是当下花堰湖里随时都可能跳出来祸害的蟒蛇怪。老百姓们舍不得石马,但是蟒蛇怪又非除掉不可的。这可该怎么选择啊?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痛下决定,把石马送给道士,让道士帮忙除掉湖里的蟒蛇怪。


道士这下心里乐开了花。



只见他脚尖微微一垫,就飞到了花堰湖正中央的半空中。月亮躲进了云层,湖里的水花溅得两丈多高,水声就像锣鼓一样噼里啪啦地响。林子里的鸟儿受了惊吓到处乱碰乱撞,花堰湖周围原本宁静祥和,霎时间变得一片混乱。蟒蛇怪从湖底一跃而起,在半空中与道士搏斗。一下昏天暗地。战斗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道士最终战胜了蟒蛇怪,将它一分为二斩断成两截扔在湖堤边。


蛇妖是除掉了,道士累得面色苍白,整个人就像虚脱了一般。老百姓看着道士为了帮大家除掉蟒蛇怪,确实是拼了命,也就履行了当初的承诺,把石马送给他。


一心成仙的道士来不及休息半刻,一听大家说把石马送给他的话就立即骑上石马,轻轻抚摸了一下石马的脑袋,石马的眼睛像一道闪电似的,开了光眨了两下。他满意地笑了,闭着眼睛嘴里不停地大声念着:“天地鸿钧,快快起身!


石马的四条腿也动了,扭了扭脖子,跺跺蹄子。


“走啊,飞身啊!成仙啊!”道士着急,两腿使劲磕着马肚子,一个劲催促。


“你这个起哄蒙骗的老道,你这个害人性命的老道,可恶事干这么多,还想上天?下地狱去吧!”石马发出一声嘶鸣,身子一抖,道士一个筋斗栽倒在地上,石马后腿一蹬,把老道踢了十几丈远。老道一命呜呼了。


石马看看大家,长长叹息一声,奋蹄仰头,飞身而去。


大家这才发现刚刚死在湖边的蟒蛇怪化身成了一柄拂尘,拂尘下面,是两具孩儿的白骨。人们这才明白,一切都是那个老道耍的诡计。


花堰湖失去了石马就像失去了护身符一样,湖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少,最后完全干涸了,变成了一个干河滩。花堰湖就变成了花堰滩。

 

【范玉良近照】



采集:范玉良      编辑:安安送米

 

扫描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