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5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赏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这首诗写于何年,诸说不一,未有定论。从诗看,不像去泾源入王茂元幕时作,可能是大中五年(851)应东川节度使柳中郢聘请为书记,入蜀时所作。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首联是说,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华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裛裛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的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不适事宜。在这里,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不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吗?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不正是生非其时吗?长期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不正是处非其地吗?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颔联是说,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要真的给梅花增添紫色,就是没有梅花,它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质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一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的身世感受相映照。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颈联是说,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作者感情已经达到饱和,在这里作者笔锋突然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藉隽永。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尾联是说,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遭遇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已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不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天而过早开放吗?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
这首诗主要歌咏的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内开放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同时又是作者身世的写照。这两者结合的天衣无缝,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力。
附录《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译文
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
(1)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
(2)匝路亭亭艳:匝(zā)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
(3)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yìyì),气味郁盛的样子。
(4)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
(5)青女:霜神。
(6)赠远虚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虚,空;盈手,满手。
(7)伤离适断肠: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适,正。
(8)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9)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名家点评

徐昌盛:诗篇在咏物之中寓含有诗人的身世,而且寄托自然,浑融无迹,绝无生硬和纰漏之处,诗人锦心绣口,由此可窥一斑。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