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公司总裁 2018-07-15

无论哪个时代,能被称为书法家的人总是极少数。

但同样无论哪一个时代,“写字好看”的人从来都不难找。你身边一定有好几个这样的人,可能是某位长辈、老师,或者是你的同桌、同事(反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简牍时代也一样。

01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北大汉简《老子》,西汉中期,北京大学藏

上面这句话出自著名的《老子》。

字写得很漂亮,写字的人可能只是汉朝一位默默无闻的书手。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写出这样的字真不容易。写出的字小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那会儿写字找不到舒服的姿势。

两三千年前的中国,一没桌子二没椅子,人们是怎么写出这样漂亮的字?

看下图——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古人凌空挥毫的样子。青瓷对书俑,西晋,湖南省博物馆藏

人们选择席地跪坐,面前摆放一张低矮的案几,伏案书写,低头弯腰。而更多人选择一手拿竹简,一手拿毛笔,“凌空”挥毫——两臂无依无靠。

这在现代人看来所有不方便的地方,古人毫不介意,因为他们习惯了。

古人不仅习惯了种种不便,而且推动汉字完成了自诞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转变:从我们不认识的模样,变成了我们认识的模样。

而这一转变过程,恰好被完完整整记录在了简牍上。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02

简牍起源很早,据文献记载,最晚出现于商代,只是没有实物保存下来。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来自战国时代,尤其是秦国和楚国——倒不是说秦楚两国人民更爱读书,也许只是因为两地土壤更适合保存文物罢了。

战国简牍上的字,大多属于篆书,看过之后印象深刻,因为有太多字不认识: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清华简《金縢》,战国楚,清华大学藏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篆书很难认,一是书写习惯不同,二是字形结构不一样,线条曲里拐弯,一言不合就画圈圈。

喏,看下图——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郭店简《语从》,战国楚,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荆门市博物馆藏

03

不少人以为,战国人写大篆,秦朝人写小篆,汉朝人写隶书,大家各写各的,互不干涉。

其实,你们太高看秦国的公务员了!每天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谁有那么多闲工夫画圈圈!

于是,早在战国时代的秦国,篆书的简化就开始了。

↓↓↓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青川木牍,战国秦,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秦国简牍,上面有一个普通的汉字:波。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这个“波”,已经和标准的篆书“波”不太一样了: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篆书“波”的左边是一个完整的“水”字,而且是宛如小河淌水一般的“水”字,象形意味浓厚。

可是在秦国简牍上,完整的“水”简化成了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三点水”。“波”字代表了我们能够见到的最原始的隶书。

从篆书到隶书,是汉字经历的最重要的转变。

篆书保留了汉字的象形起源,写字如同画画,隶书不仅把线条“拉直”了,而且把千变万化的线条,简化成区区几种“零件”。我们给这些“零件”起了个名字,连幼儿园小朋友也知道的名字——笔划。

从隶书开始,汉字才有了真正的笔划。

04

从战国时代的秦国,到秦朝,再到西汉早期,人们在正式场合还是喜欢写篆字、画圈圈。可私底下,“偷工减料”的隶书是越写越溜了。

只是这会儿的隶书还是有点“原始”,多多少少掺杂了篆书的特点,所以称为“古隶”,或者“秦隶”——是的,西汉早期的人写的隶书,也可称为秦隶: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讲的是干部行为规范,战国秦至秦代,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里耶秦简《赀债牍》,湖南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出土,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长沙王后“渔阳”墓木楬,记录随葬衣物的种类和数量(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

直到西汉中期,我们熟悉的那些典雅飘逸的“汉隶”,才缓步登上历史舞台。汉字,也变得好认多了。

话不多说,请在古人的精美书法前,尽情颤抖吧!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居延汉简《相利善敝剑册》,关于鉴定宝剑优劣的书,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甘肃居延遗址出土,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金关简《论语·知道》残简,这是考古界最早发现的齐论语《知道》篇语句,比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知道》篇早出土40年。(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如果说篆书偏圆,古隶偏方,那么汉隶就是偏“扁方”了。

此外,汉隶还特别喜欢突出一个字里的横划。写“横”的时候,往往起笔是圆的(俗称“蚕头”),收笔是尖的,如同燕子尾巴(俗称“燕尾”)。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蚕头燕尾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西汉后期简牍里的汉隶,已和东汉碑刻上的汉隶没有本质区别

05

楷书,行书,草书,谁出现得最早?

从小我们学书法,大多从楷书开始写,楷书写快了,就成了行书和草书。其实,最早的行书、草书是写快了的隶书。

古隶出现的时候,就有人尝试写得“潦草”一点: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西汉早中期(山东博物馆藏)

等到西汉中期,汉隶成熟的时候,草书也跟着成熟了: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马圈湾汉简,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甘肃敦煌马圈湾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金关简《张宣书信》,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甘肃肩水金关出土,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现存最早的由著名书法家创作的草书作品,是西晋人陆机书写的《平复帖》(北京故宫藏,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如果和西汉晚期简牍上的草书比一比,你会发现两者已颇为神似: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西汉晚期简牍上的草书,已经和西晋书帖上的草书很像了

当然,与后来的草书相比,汉代的草书还是不太一样,多多少少保留了汉隶的特点,字形较扁,字与字之间不连写,称为“章草”。

我们现在写的草书,称为“今草”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章草与今草对比

06

那楷书呢?直到东汉早期,“原始的楷书”才姗姗来迟: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长沙五一广场简,东汉早期,湖南长沙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和草书一样,最初的楷书同样带着浓浓的隶书味儿。

2003年底,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郴州发现一批西晋时期的简牍。上面书写的楷书与今天相比几乎没有区别了: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苏仙桥晋简,西晋,湖南郴州苏仙桥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跟前面那些在简牍上写篆书、写古隶、写汉隶、写草书的无名氏一样,这位西晋时期的书手同样算不上书法家。

他只是一位“写字好看”的人,恐怕不曾想过,自己的一笔一划竟然暗藏了时代的变革。

五十年后的春日,一位真正的书法家为这场变革做了最精彩的注解。

三千年汉字成这样,到底经历了什么?|赏简牍

王羲之《兰亭序》摹本

他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春日里,趁着若有若无的醉意,提起毛笔,记下好友相聚的盛况,抒发俯仰一世的感慨,也给古老的汉字,开辟出又一个延续千年的新天地。

那个春日距离今天,整整过去1665年。

- The End -

本文转载自:王牌讲解员,并获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