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

 墨h42z5ctwucmx 2018-07-16
         又一年的春节将至,阳光明媚,寒气逼人。我看着大街上人们脚步闲散的情景,突然间非常怀念儿时过年的味道,那是一种久违的不再重现的味道,只能存在美好的记忆中了。
       记得小时候,一到腊月,最忙的是父亲母亲,每天都有很多计划,有做不完的活。腊月初八天还灰蒙蒙的没亮,母亲就已经在灶房里忙开了,锅碗瓢盆乒乒乓乓好似奏着一曲又一曲交响乐,那叫一个欢畅!我们兄妹三人在这种乐曲中睁开惺忪的睡眼,翻身趴在热乎乎的炕上,拉拉盖在身上的棉被,赖着不愿起床。“妈--”弟弟的一声大喊,母亲赶紧跑进屋来,看看我们三个,挨个摸摸我们的小脸,“外边冷很,再睡会。”我和妹妹很享受赖床的感觉,相互拽拽头发,相视而笑。弟弟就不安分了:“妈,我肚子饿了,想吃馍。”他撒娇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好好好,等着,妈去拿,早都给你把馍烤好了”,妈妈一路小跑着出去又进来,我们三个都拿上了烤得香喷喷的干馍馍,不顾手脸没洗,一口咬下去,那个香味啊,酥软全身,久久回肠,是现在任何早餐都比不了的味道。就这样,我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父母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早上的玉米糊糊是整个冬天的主打饭,热气腾腾泛着玉米香,再夹一筷子腌制的韭菜或者浆水白菜,呼啦啦地吃进嘴里,赶走了体内的寒气,瞬间觉得不冷了。我们三个最喜欢吃的就是锅底的锅巴,争着抢着,生怕你吃得多我吃得少,整个吃饭的气氛也是活跃的。
    那个年代,在农村,唯一取暖的地方大致就三个:炕头、灶前和太阳光照着但不起风的地方。吃完饭,我们仨就早早跑出去找邻家的小孩子玩了。父亲转出去在人事摊子上听听最近的“新闻”:菜价什么样了?谁家杀的猪肉好了?年前天气咋样啊等等。然后回来收拾收拾衣服,去梨树地里剪树。寒冬里的泾河边树木显得非常憔悴,没有一点生机,光秃秃的,十分萧条,整个大河滩也见不到几个人,能见到的不是在扫树叶、捡树枝,就是干着跟父亲同样的活计。相互打打招呼,就赶紧登上梯子进行他的工作。没有任何遮挡的地里,北风呼呼地刮着,再温暖的太阳也盖不住那难以忍受的寒衣,父亲就在那样的环境里高效地干着活,他在算自己的时间,因为年过完了,学校马上就开学了。老人们都说:正月里老牛老驴都歇息哩,何况人?父亲虽然在村里也算是能人,但也少不了受传统风俗的影响,紧赶慢赶在年前把所有的果树修建完毕,才能安心过年。有时候,我们没地方去,跑到滩地里找父亲,他总说地里冷,让我们回去,他一直在活动,一点都不冷之类的话。我们年少无知,以为父亲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冷,是钢铁人。殊不知,有时候因为太冷的原因,他的身上会起风疹......
       冬天的太阳似乎总是早早回家,在天空中逗留的时间并不长。等到太阳西下的时候,父亲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掸掸身上的灰尘,一头钻进热炕,蒙着被子暖暖身。母亲也好想特别会盘算时间,父亲进门的那一刻,饭菜也就做好了。她站在院子里喊我们的乳名,我们仨齐刷刷地跑回来爬上炕,挤在父亲周围,等着开饭。面条是母亲手擀的,有宽的有窄的,格外劲道。父亲满满一碗干拌的宽面再配半碗冒着热气的面汤,就打发了下午饭。我们娘母四人吃着窄面,细细地嚼着,等着天黑。一般情况下,冬日里吃完下午饭也就天擦黑了。母亲来不及半点歇息,直接提着柴笼赶到房屋后边烧炕。从我记事起,母亲一年四季都在烧炕,几乎没穿过干净衣服,全是为了这个家的光景,生怕我们受凉生病。
    过了腊月初八,年味就更浓了。家境好的,早早置办了年货,大老远从路上经过就能闻到肉味。我们只要看见别家的孩子吃糖果花生,或是闻见肉香,就回家告诉父母,谁家有什么了,其实是我们着急了,我们着急要和其他人一样过年了。那个时候的我们,不知道钱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也不会考虑父母有什么样的难处,只要想到,我们就必须说出来,真是天真不知愁的年纪。
    攒年货喽!父亲带着母亲会去赶年集,集市上货品琳琅满目,价格低廉也可以砍价。从街头一路走下来,基本就能买几样大件,比如糖、瓜子和花生,坚果类的基本就够了,再捎带买些粉条,可以吃很长时间。带着这些回家,我们姐弟几个会高兴到半夜不睡觉。可是,“坚果”不是我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母亲会给我们分,一人一颗糖,一把瓜子,中间混着几个花生,让我们过过嘴瘾。吃完了,还想吃,母亲不给,我们就说她小气,眼巴巴地继续盯着她看,母亲在为难中露出不好的神色,厉声呵斥我们去睡觉,带着些许失望,我们就乖乖睡觉了。过后的几天里,在我们吵闹得比较厉害的情况下,母亲隔三差五拿出已经藏在柜子里的塑料袋,从中掏出少许的糖果,哄我们开心。这期间,母亲仍然记得自己的本分,蒸馒头、洗御面、挖菜(秋冬季埋在大雪地里的菠菜、香菜),筹备着过年所需要的一切。
       腊月二十三,邻村或本村的养猪户就会杀猪卖肉,在没有自家养猪之前,父亲就出门四处打听哪里的肉好,肉价较低。如果肉价比较高,就过两天,等到腊月二十六七左后再去买肉,割回来十来斤肉,然后用冰冷的井水洗肉。我喜欢缠着父亲,每当把手伸进水盆时,父亲就把我的手提出来,“水冰冷冰冷,去暖和处玩去!”母亲就趁机让我给灶窝里添柴火或者帮她揉面,不愿意我的小手被冻得通红。可是,当父亲把肉洗干净,母亲把肉切成大块,放进锅里煮的时候,就会发现父亲的手已经变成了通体红色,母亲的手也冰凉冰凉。“为什么不拿热水洗肉呢?”我问。“肉里边生油多,凉水洗不容易把油份洗掉,而且煮出来味道好”。父母亲总是这样为我们解说。渐渐地,肉味儿弥漫开来,满屋子的香味特别好闻。“妈,肉啥时候好?”“妈,肉啥时候可以吃?我想吃了。”我们三个轮流在锅边转悠,香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当一小盆熟肉端上案板,热气升腾,更加诱人,弟弟会悄悄地跑过去用手撕下一块看好的瘦肉,趁热放进嘴巴里。“这娃,你先不急么,等晾一下再吃,热肉吃了会伤胃的。”母亲用手指指弟弟的额头,满是疼爱。我跟妹妹比较文静,常常等妈妈把晾凉的带着一丝肉的骨头放到小碟子里,才拿手去抓着吃,而父亲和母亲总是最后啃骨头的人,被孩子们啃过的骨头上,找到一丁点肉是那么的难,那也是为父母的乐趣。灶房是天然的冰箱,熟肉放在柜子里不会变质,放到过完正月十五是没有问题的,这中间就牵扯一个分配的问题。这可是母亲的强项,她总会把过年用的材料分配妥当,天天都有翻新的菜让我们惊喜。
       在大年三十之前进一次城是每年的常规。父母会跑遍半个县城,买些便宜橘子和自家地里种不出来的蔬菜,再折回新北街的批发市场买些啤酒和饮料,那个时候,买的东西基本都是小瓶包装,样品多就行。麻袋里边装满买好的东西,费劲地骑着自行车返回家。不下雪还好,走走歇歇,可以骑行,遇上下雪天,路滑不方便,就只能推着自行车走回家了,往往走回家已经天黑多时了。我们望着泾河边的那条通村土路,真可谓望眼欲穿,心里着急。看不见父母,空空的房屋里根本就不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是悬着的,慌张的。而赶路的父母,也是心力交瘁,心急如焚,他们希望看到安全在家的孩子们。这一心路历程,在四目相对的瞬间就会结束。我们盼望着,盼望着有更多好吃的,在玩具还很少的岁月里,我们盼的最多的就是吃,至于新衣服,也是偶尔念叨一下罢了。
    年尽了。三十到了。清早,父亲起来扫院子,母亲做饭,急匆匆地吃完早饭,父亲就邀请二伯和五叔去山上上坟。弟弟是笑口常开的,因为他可以和兄弟们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他们跑得更欢实。我和妹妹每到这种时候就眉头紧皱,“为什么不让我们跟着去?”母亲的解释会使我们打消上坟的念头:“咱这人老几辈没有女娃跟着给祖先上坟的习俗,就别去了,山上荒草也高,不安全。”既然这样,我们就前后跑着帮母亲摘菜,整理碗碟,或其它晚上用的东西。父辈们带着儿子们从山上下来也就下午两三点了。在院子里放一串鞭炮,就是封门了。我们这里的人讲究早封门,谁家封门迟了说明这家人不利索,懒。     清贫的日子里,三十晚上的饭菜却是非常讲究的,数量要吉利,颜色搭配要好看,口味要符合农家人的胃口。婶婶们都在尽力准备自己的拿手菜,母亲也一样努力。她这一天总是跑起来的,拼菜,做菜,得跑百十个来回。等一盘子的菜做好后,我们总会在盘子前边逗留片刻,出院子玩一会再回来逗留,小心思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母亲故意装作视而不见,她不想看见孩子们可望而得不到的眼神,转身走进中堂屋内,从锁着的柜子里提出装着水果糖花生和瓜子的袋子,给我们每人装一兜,看着我们剥糖果或是嗑瓜子的声音,她的心放下了,会心一笑,我们就会放开属于孩子的大步子跑出门去,让自己兜里的小食品胚陪自己高兴一番。
       堂弟来家了。父亲就端着去爷爷那里坐夜的饭菜,吩咐弟弟提着酒瓶出门了。“妈,我想去。”母亲不说话。“妈,好吃的被端走了,我也想跟着去,吃好吃的,今天晚上好吃的多”。母亲在灶台前终于开口了:“我娃乖,晚上坐夜没有女娃,等一会盘子端回来再吃。”然后,母亲把装着瓜子的盘子放到我们娘仨面前,用手帮我们盖了盖被子,就又去忙了。等吧,等吧,在等待中,我们睡着了,“快叫娃起来,把这菜吃个。”隐约中听到父亲那熟悉的声音,盘子终于被端回来了,我们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几点。一骨碌坐起来,认真一看,盘子里菜已经被吃去一半,有的成了空碟。母亲用筷子扒拉扒拉剩余的菜,叮嘱我们多少吃点,家里人也要坐夜。随即起身拿出几个红红的桔子给我们吃。那个桔子,酸中透着甜,好想多吃几个,不巧的是,母亲拿出的几个很快就没有了。简单的吃喝中,外边的鞭炮响起了。原来,到了凌晨十二点,辞旧迎新的时刻。“咱放不放炮?”“不放了吧,鞭炮不多了,留着后边用”。在父母亲的商量中,我们仨甜甜地入睡了......
       如今,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仨也长大了,每年过年总想着父母,也设法陪伴着他们,可是总觉得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或许是一种味道,属于年的特有的味道,此时此刻,我在找寻这种味道,你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