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七:茶树栽培

 简易乾坤 2018-07-16

 

 

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七

茶树栽培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713第六版  作者:杜新豪

《茶经》书影

茶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也是风靡全球的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全球饮茶人口达50多亿。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故乡,中国人不仅在世界上最先发明了饮茶的习惯,也最早把茶树驯化培育为一种重要的栽培作物。

茶在古代也称“荼”“茗”,《尔雅·释木》就说:“槚:苦荼。”郭璞注曰:“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在周武王联合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共同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巴蜀地区所产之茶便已被列为贡品,并有“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表明不晚于周代,我国巴蜀地区就已经开始了茶树的人工栽培。王褒的《僮约》中提到“武都买茶”,说明此地区在汉代甚至出现了茶叶买卖市场。

尽管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和饮茶习俗已经相当普遍,但直到唐代,人们对茶树栽培的具体方法还是记载甚略,陆羽的《茶经》也仅简单提及种茶的方法如同种瓜。不过随着饮茶风气的日益盛行,茶树栽培开始变得愈发讲究,唐末五代韩鄂撰的《四时纂要》中就载有一种茶树栽培技术,详细阐述栽培过程中的挖坑、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据说这种用直播法栽培的茶树,三年后即可采摘。明清时期开始在茶树栽培中采用移栽法,还采用了无性繁殖的压条法。茶树栽培技术的提高,为茶叶的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茶叶便飘香万里。边疆的少数民族纷纷驱马来中原地区换取茶叶,开展茶马互市。与此同时,种茶技术也传到日本与朝鲜。近代,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有一位西方学者说过:东印度公司派人“把中国的茶引到印度后,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另一西方学者也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从我国往南亚的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引种茶树,至今茶叶仍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世界上所有产茶的国家,其茶树苗种与栽培技术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杜新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