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日报2018-07-16 作者:刘中驰同里,活脱脱的一帧宁静、淡雅的江南水墨画,烟雨浸润的楼、阁、亭、台,一砖一石,一水一宅,倾听着这千年古镇的传说与过往。 来同里古镇,是初夏的午后,暖阳环抱。斜阳勾画着这15条“川”型小河分成的七座“小岛”,49座韵味十足的古桥,像老者,牵连着这七个兄弟姐妹,组成一个家,有血脉,有温度,暖意融融,这样的同里,自然故事满满。 一步一景,宅院林立,同里“拥挤不堪”。说它拥挤,因为名人实在太多,一个小镇,走出过1位状元,42位进士,93个文武举人,这还不“挤”吗?挤得壮观。造园大师计成、宋代诗人叶茵、“南社”创始人之一陈去病、国学大师金松岑、文学名家范烟桥,名人大家不胜枚举。 一路前行,不急不缓,小期待,小向往。同里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风格为主,石板路不宽,但烟火味十足,两边全是上了年纪的店铺,温存着古镇的繁华。色泽诱人的状元蹄,软糯清香的芡实糕,焦黄爽脆的袜底酥……在桥头,一家制作姜糖的店铺,索性把一捆韧性十足的糖,放在了店铺门口拉扯,捶打,金黄的姜糖,拉长,叠合,越来越筋道、紧实。周边围满了观看的游客,好奇,欣喜。 逛一逛,停一停,走一走,看一看。水色如翠,清净怡人,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小镇的清宁,在河水的映照中越发迷人。光绪十年,任兰生退官,次年开始修建退思园。以退思为名,隐于同里。退思园,玲珑有致,处处巧心,看得出任兰生为之付出的心血。走一遭退思园,仿佛禅意深浓,是园主的精心布局还是与其心灵的碰撞?那么贴切与真实。景自然美得不可方物,“思”才是寻求的根本。 古镇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朴实苍劲,小镇被水包裹着,以水制火,祈愿家家平安。古镇四面临水,五湖托举,户户人家亲水而居,水是同里的“魂”,滋养,生息。同里河桥密布,水巷交织,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美丽着自己,装点着古镇。 走过三桥,径直寻穿心弄而去。同里的弄堂匠心独具,这里河流纵横,人们惜土如金,房屋间的距离总是很小,像绸带,牵绊着户户人家,这些深窄的弄堂,穿心弄发挥到了极致。三百米的小巷,仅有八十厘米的宽度,两人来往会面,侧身才能通过。走在小巷的石板路上,倥倥作响,因石板下留有通水暗道,空心,回响“叮咚”,走后,留下满身的清脆,是光阴的回应,衬着斑驳的墙痕,谜一样的温柔。巷口,没有尽头,千回百转,昆曲般“咿呀”缠绵,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鱼行街,像一首空灵飘逸的小诗,适合一人品读。宽宽的街道,厚重的木门,似乎都在诉说往昔的光华。水,缓缓流淌,流的是岁月,是年华,与枕河而筑的老屋古桥,呼应,婉约。 风情万种的同里古镇,散淡着一种气息——幽雅,这是时光赋予的静谧。像一首词,一缕芳香。与之静对不语,宠辱不惊,为喧嚣的心灵注入些许的静气。光阴不见,唯以心读,行走古镇,我心安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