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5大秘方与秘穴

 红豆bfh 2018-07-16


秘方——


在最后,


没耐心,


直接翻!


 《伤寒论·伤寒例》云: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与中国传统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十五日为一节气(十五日得一气),一年四季(于四时之中),一季有六个节气(一时有六气),故四六二十四节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气候的形成无非天地阴阳的转化,升降消长,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二十四节气,以冬至和夏至为阴阳转换的关键时间(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冬至一阳生(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一阴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二十四节气可以配合十二消息卦,以显示天地阴阳转换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夏季为一年之中阳盛至极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亦随之到达顶峰,如果此时顺应夏季阳气最旺的气候特点,利用内外结合的方法顺势激发人体阳气,天人相应,扶正以祛邪,将沉寒痼冷之邪以及冬季易发之病消灭于未起之时。


…………


冬病夏治的常见病症为: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颈肩腰腿痛症: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妇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其他:睡眠障碍、易疲劳、易感冒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以上这些病症呈明显的季生,秋冬季加重,夏季减轻。其实,五脏病均可冬病夏治,尤其以肺系病症为多。


冬病夏治最具特色的是在三伏天使用该疗法,俗称“三伏贴”。“三伏贴”常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根据病症、体质而辨证选穴,贴敷特定穴位,甚至引起局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又称为天灸自灸发泡疗法。


…………


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2穴位选择


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病、辨证和辨体,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应少而精,一般以6-8穴为宜,常选用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处的腧穴,又以胸腹部和项背腰部的腧穴为主。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3贴敷方法


体位选择:应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贴敷部位(穴位)要按照常规消毒。因为皮肤受药物刺激会产生发红、水疱和破损,容易发生感染。贴药前,定准穴位后,通常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药。


贴敷药物的固定: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部,外加绷带固定,可防止药物掉入眼内,避免发生意外。


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4 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通常为26小时,一般不超过6小时。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搔痒、疼痛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


4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避风寒,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发物。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禁忌症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慎用。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慎用。


6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现情况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碘伏或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碘伏或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


…………


三伏贴基础方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其比例为


(具体用量请看直播课程!)


呼吸系统疾病加生黄芪、防风,与它药比例为


颈肩腰腿痛症加羌活、肉桂,与它药比例为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加川芎、红花,与它药比例为


消化系统疾病加苍术、干姜,与它药比例为


妇科系统疾病加当归、小茴香,与它药比例为


(具体用量请看直播课程!)


诸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使用时将药末与姜汁、黄酒、蜂蜜适量,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或丸状备用。


贴敷部位:


呼吸系统疾病:肺俞、大杼、风门、天突、膻中、大椎、定喘、膏肓、百劳、心俞、膈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穴位。每次6-8穴为宜,交替使用。


颈肩腰腿痛症:大椎、大杼、风门、命门、身柱、至阳、膏肓、百劳、心俞、膈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神阙、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阴陵泉、血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穴位。每次6-8穴为宜,交替使用。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膻中、内关、肺俞、心俞、厥阴俞、膈俞、肾俞、脾俞、百劳、足三里、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每次6-8穴为宜,交替使用。


消化系统疾病:至阳、命门、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每次6-8穴为宜,交替使用。


妇科系统疾病:膻中、神阙、气海、关元、子宫、归来、心俞、膈俞、肾俞、脾俞、肝俞、胆俞、命门、带脉、八髎、足三里、太溪、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太冲等穴位。每次6-8穴为宜,交替使用。


  贴敷时机:每年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附:2018年三伏贴时间


初伏时间:2018717——2018726


中伏时间:2018727——2018815


末伏时间:2018816——20188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