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学(下)

 昵称57834467 2018-07-16

宋词专题

1.    宋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2.    民间曲子词-唐代文人词-西蜀文人词-南唐文人词

北宋

前期:晏殊,欧阳修,柳永(慢词)

后期:黄庭坚,秦观苏门词人群 大晟词人群

苏轼 以诗为词

周邦彦 《清真集》《片玉集》

北宋词的特点

艺术风貌的多样化(对词的婉约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婉约风格呈现个性化的特点),体制和艺术表现手法(柳永的长调慢词,柳永和欧阳修的以俗言俗语入词,苏轼对于音律规范的大胆突破,周邦彦对词的精严追求)

柳永 宋代第一个专门从事词创作的专业词人 《乐章集》

性格特点1.不喜约束,个性放荡不羁2.长期沉沦下潦,对市井细民,底层歌妓的生活,心声,情感有所了解,同情这些饱受歧视的弱势群体

内容特点1.描写歌妓生活与情感(理解同情欣赏赞美他们,流露出庸俗的情调,态度是严肃健康的)2.描写羁旅行役的愁思,孤寂,和迷茫3.都市风光和市井风情

艺术特色1.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是长调与小令平分秋色,增加词的篇幅,提高词的表现力2.将白描与铺叙手法成功结合起来3.向民间语言学习,援浅近通俗的口语俚语入词,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生命力。

苏轼 《东坡乐府》1.始终坚持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和独立节操2.个性旷达超越,生性乐观

创作特点1.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题材,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使其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2.吸收诗赋词汇,以诗文句法写词,在大体遵循音律的基础上,打破凝固化的词调和词律,作词以意为主,使词为文学而作,不尽为音乐而作3.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豪情万丈,乐观超越的风格也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作品的幽情缠绵,绮丽妩媚。有的也表现在同一首词中,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既清雄豪放,有飘逸空灵

周邦彦1.年轻时疏隽不检,但对个人功名和前途也十分在意。2.几经宦海浮沉,晚年的周邦彦心境平和冲淡

创作特点1.描写与歌妓交往的艳词2.描写羁旅行役漂泊之苦3.咏物写景词

艺术特点1.以辞赋为词的创作方式,表现出思索和才力精心结构的特点2.音调优美,格律严整3.重视语言的精心选择和锤炼

3.    南宋词发展的三个阶段

1.靖康之难到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准备期)

由前期的浅斟低唱,离愁别恨转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忧虑以及对自己苦闷情绪的发泄。

代表人物:李清照,岳飞,陈与义

前期多反映富足的少女,少妇优游而不失高雅的生活情趣,后期作品则变得异常沉痛,低回起来。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远远超过了前期作品,取得瞩目的艺术成就。

以辛弃疾的词创作为中心(繁荣期)

代表人物: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

表达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愿望,批评南宋主和派的偏安心态,朝廷错误的妥协投降政策,以及报国之志难以施展的苦闷和悲愤。

辛弃疾 23岁前后 北方抗金 南渡

反映抗金理想,抒发爱国热情

稼轩体 爱国豪放词派以文为词

南宋后期 (深化期)

姜夔,吴文英

形式上重炼字,重雕琢,重音律

内容多为个人身世之叹或写景咏物之作,也有一些篇章抒写时事,寄托家国兴亡的感慨

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复雅和清空

注重词学规律和理论的总结,两部雅词理论批评的代表作是张炎的《词源》和沈义父的《乐府指迷》还有雅词编选的风气。

南宋词的总体特点1.名家辈出,名作纷呈2.前后两个时期各具鲜明特色,前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后期附庸风雅。前期词作风格豪放雄壮,常常因表情达意的需要,冲破音韵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形式相对自由灵活,从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后期则重音韵格律平仄,讲究炼字用典,从而形成风雅词派。3.更加贴近社会政治现实,贴近心灵

南宋词繁荣的原因1.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动力和赐予的机遇2.与词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南宋词人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3.与·观念的更新解放有关,南宋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观念更加自由开放,南宋词的手法多种多样。

李清照《漱玉词》聪慧热情,性格爽朗外向(喜欢喝酒,博戏)2个性坚强,虽然屡受挫折但是还是能坚守自我

创作特点1.前期主要是描写生活优裕富足的少女少妇的生活情趣,反映女性真诚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具有委婉清新的风格。后期1.以流亡者的视角感伤时事,表达故国之思2.睹物自悼,描写凄苦心境《声声慢》《武陵春》

艺术特色1.以真正的女性视角,女性情感,女性体验来关照社会和人生,充溢着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2.善于捕捉瞬间的生活片段和形象,展现人物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世界。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1.    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抗金英雄2.有传统仁政思想的地方官

创作特点1.以英雄自许,抒发渴望回复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愿望2.对主和派的蔑视,讥讽,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3.抒发抗金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和失望之情4.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闲适词

艺术特色1.创作了宏阔博大的艺术境界2.善于吸收散文,骈文和经史,句法入词,形成了以文为词的新境界3.善于综合运用用典及比兴比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作词,使其词作意态万千。

两宋词人中存词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家。

 

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1.    为人清心寡欲,气质脱俗2.为人敦厚而不偏激

内容特点1.感概时事,抒发国家兴亡之叹2.自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之情3.含蓄深沉的爱情词4.意蕴丰富的咏物词

艺术特色1.讲究谋篇布局,词中情感跌宕,波澜起伏,开头与结尾有相互照应2.注重炼字,善用虚字,叠字,动词,形容词,故多佳篇又多佳词。整体上空灵清寒,有一种清空的艺术境界。

宋代散文专题

一,      政论文。内容多以国事民生为之,多剖析时弊,奏陈方策,析理透辟,议论剀切。如《朋党论》。

二,      二,史论文。《新五代史》体现了轻天命而重人事的历史观,其目的在于通过评论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治国者提出鉴戒。《伶官传序》是史论中的名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      三,记叙文。《醉翁亭记》是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的杰构。散中带骈,骈散相间,精整雅丽而富有回环唱叹之致。

四,      四,墓志碑文。较多,以写朝廷名臣和文章知友的篇章最为出色,如《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尹师鲁墓志铭》等称述得体,深刻含蓄又从容委婉。

·    五,序跋和笔记。

        此外,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文赋的前导。

 

北宋前期 以散体古文为尚,倡导平易自然,朴实流畅的文风 代表文章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出现了西昆体,诗宗李商隐,文取骈体

北宋中后期 欧阳修简而有法的写作主张 曾巩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长于议论 王安石 具有强烈的经世色彩 三苏的文章长于议论,诵说古今,考论是非,明理以达用

苏门六君子 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李廌
南宋前期 重实用,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正义感 如辛弃疾的《美芹十论》陈亮的《中兴五论》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

南宋后期 处于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爱国篇章慷慨激昂,悲壮雄劲,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宋代散文的成就1.强大的作家阵容,众多的散文流派2.体裁完备,体式多样(四六,文赋,记体散文)3.多样化的文风(欧阳修平易纡徐,王安石简洁峻切,苏轼的自然雄放趋于平达自然,简洁明快)

欧阳修 谥号文忠

1.    政治上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共谋新政(庆历新政之后就贬为滁州太守)2.文学思想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现实中的事是道的具体内容,重道又要重文,注重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

创作特点 《欧阳文忠公集》1.文体多样,诸体具备(以议论见长的政论文,如《朋党论》,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出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

墓志和祭文,为仕途坎坷的奇人善士立撰,同情他们的遭遇,谴责当朝权贵,宣传儒家的仁义大节 序跋 《五代史》的序,文笔洁净老练,如《伶官列传》 杂记 大多为抒情,叙事散文 如《醉翁亭记》 赠序和为友人诗文集所做的序文,如《苏氏文集序》,称扬其学识,叹惋其不为世用,哀怨感人 散文赋《秋声赋》由骈赋,律赋发展为文赋 )2.语言平易畅达,句式富于变化,偶用骈句,善用虚词(也)3.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表现手法4.含蓄委婉,迂徐曲折的艺术风格

王安石 号半山,主持过熙宁变法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    政治上反对因循守旧,坚持以富国强兵为主旨的新政2.文学上强调实用功能,树立了“务为有补于世”的文学观

创作特点1.立意卓异,思想犀利,富有穿透,如《读孟尝君传》2.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概括性很强如《答司马谏议书》和《伤仲永》3.行文简洁质朴,语气凝练,气势充沛,《游褒禅山记》(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读孟尝君传》(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

苏轼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因为在诗文中攻击朝廷的新法,被捕入狱,后来又因为与旧党发生分歧,自己要求调离北京

1.    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改革北宋萎靡积习的远大志向2.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寻求安慰与解脱,以儒为主,融合佛老,变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人生如梦的感喟,也有潇洒自适的抒情

苏时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创作特点1.文体形式多样,各有开拓与创新(第一类是史论文和政论文,如《范增论》和《贾谊论》)切入角度新颖,结论出乎意料,文笔自然流畅又富于波澜起伏第二类是随笔,游记,杂记,赋等打破文体的界限,将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文章结构似乎松散,其中已经贯穿了意脉。第三类是小品文 言简意深,内容丰厚2.苏文辞达,通脱,呈现出圆融婉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率真之美3.善用比喻,多形象思维4.富于想象,感情充沛,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他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1.在当时的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团结了一批重要作家2.实用性,通俗性,审美性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被视为典范3.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答司马谏议书》

1.    行文简洁,结构严谨 紧紧扣住了保守派的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他事情,结构非常严谨,驳斥时针对要害,言简意明,文章短小精悍2.驳论方式多样 一是直接反驳,二是举出根据进行反驳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整个反驳明确有力,言简意赅3.气势磅礴,寓刚于柔有压倒性的浩然正气,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第二善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元杂剧专题

元杂剧成为中国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

元杂剧的形成,13世纪前半叶,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成就而成。是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也称北曲或者北杂剧,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北宋中叶由艺人孙三传创立,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其成熟的标志。

元杂剧的体制 一本四折一楔子 最后两句或四句是题目正名,最后一句是剧名。核心部分是唱词,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科范(动作,表情),角色(生旦净外杂)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戏曲艺术的延续性 诸宫调等音乐形式为元杂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以及宋杂剧和金院本的长期积累。2.社会原因,元朝将人分为四等,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黑暗的社会现实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内容。3.经济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4.文人地位的变化 长期生活在下层社会,熟悉下层市民的生活,写出了大量的揭露现实黑暗,富有民主精神的优秀剧作。5.民族大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元杂剧的分期

前期情况 繁荣期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纪君祥(赵氏孤儿)

l  四大爱情剧 :

 《西厢记》《拜月亭》

 《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l  四大悲剧

 《窦娥冤》《汉宫秋》                      

 《梧桐雨》《赵氏孤儿》

 

后期情况 衰落期 多写缠绵悱恻的儿女柔情,伦理教化剧,和神仙道化剧

原因1.创作中心南移2.恢复科举,脱离现实3.统治者的干涉与利用4.体制的局限

郑光祖的《倩女幽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以文采见长

关汉卿 号一斋叟 元曲四大家之首 高文秀是小汉卿

l 公案剧:

     《鲁斋郎》、《蝴蝶梦》

l  历史剧:

     《单刀会》、《西蜀梦》

l  反映下层妇女生活:

     《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性格特征1.蔑视传统,偶倡优而不辞,由于揭露与抨击社会黑暗的战斗精神2.个性耿直,狂傲倔强如南吕-一枝花3.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认同仁政思想,流露出对仕进的向往 一方面,他蔑视传统,关注民生,同情百姓,大胆揭露和抨击社会黑暗,另一方面又认同儒家学说,流露出对功名富贵,清明盛世的向往。如《陈母教子》,充,充满了陈腐说教

创作特点1.对元代社会黑暗的真实反映与大胆揭露,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与奋起抗争的热情歌颂

一是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 《窦娥冤》就是我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二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以及她们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抗争。其中《救风尘》《望江亭》是著名的喜剧代表作三是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2.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现实主义为主3.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4.鲜明的剧场性 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景与人物关系,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到最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看戏的热情。

王实甫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性格特点1.不拘礼法,混迹于勾栏2.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讴歌,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创作特点1.结构宏伟紧凑,严整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2.成功塑造了等典型艺术形象3.语言自然华美,典雅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4.对杂剧体制的创新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戏剧的现实主义之作。被称为第六大才子书。

马致远 有曲状元之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    积极用士,志向远大 早年热衷于功名,功名思想就是积极用士的思想2.怀才不遇的悲哀,宿命论的人生观3.从道教中寻求解脱的隐逸思想

其杂剧内容以神仙道化剧为主

创作特点1.个人为时代所拨弄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无常的悲凉感。2.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再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3.浓郁的抒情氛围,悲凉的感情基调4.典雅清丽的语言风格

窦娥冤第三折1.通过对天地的痛斥,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彰显了窦娥誓死不屈的抗争精神,端正好,滚绣球,指天斥地的控诉,2.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3.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性格得到发展丰富 去刑场,后街 善良,孝顺4.唱词说白口语话,通俗生动,自然流畅


崔莺莺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长亭送别 第四本第三节1。细腻的心理描写 依恋(昨日成亲),悲戚(别离),怨恨(为了蝇头微利强拆鸳鸯),忧虑(身荣弃妻)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第一以景寓情,融情于景 描绘暮秋萧索的景象和凄凉气氛,烘托了崔莺莺的浓重离愁第二通过情态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马儿,车儿,难分难舍第三是直抒胸臆 《叨叨令》,想到了以后的凄凉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叹“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2.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正宫-端正好》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晓来谁染枫林醉 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3.诗意典雅的语言特色1.典雅华美的曲词,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氛围2.重叠,押韵的句式,摹形传声,旋律优美

明清传奇

1.    四大声腔是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    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元南戏在明代的规范化,典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就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中长篇戏曲剧本的总称。

3.    明清传奇,专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吸收了元杂剧的优点,但是情节处理比较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角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取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者南北合套。

4.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之后昆山腔编演的第一部传奇之作。

5.    南戏 又称南曲戏文。体制特点是:分场,题目正名和副末开场,分七个角色。

6.    四大南戏指的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南戏的顶峰之作是高则诚的《琵琶记》

7.    明前传奇的体制特点1. 剧本分出,并加出目2.南北曲合套的普遍运用3.集曲广泛使用4.曲律更加严格5.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12

8.    明清传奇的发展阶段1.明代初年 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体制和表演形式上还不够完善。统治者对戏曲表演内容的干涉,企图用戏曲来宣传封建道德观念,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2.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 第一个高潮是嘉靖年间,这一时期出现统治危机,内忧外患。这样的社会现实引起传奇作家的关注。出现了具有现实主义内容的三大传奇作品《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是明代戏曲史上第一部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故事。《鸣凤记》是中国史上第一部描写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第二个是万历年间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标志的传奇创作高潮。大量作品涌现,大多是反封建的,戏曲批评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如汤显祖与沈璟之间就重剧本内容还是重戏曲格律,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涌现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流派。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第三个高潮就是明末清初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的出现,他们生活在市民活动十分活跃的苏州,同情市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在传奇中较为真实地反映和热情歌颂市民群众的斗争。3清代中叶以后 内容上宣扬封建道德的伦理教化剧和娱宾谴兴的风情戏剧,艺术上可以追求典雅精致,传奇远离了生活。

汤显祖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一部著名昆剧,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思想1.儒释道兼之,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2.文学思想上尊情,抑理,尚奇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牡丹亭》

创作特点1.对真情,至情的礼赞与讴歌,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理学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2.对伪情,矫情的揭露与批判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4.典雅又本色的戏剧语言 有元杂剧富有本色的传统,又融合六朝辞赋,五代词的绮丽风格。

洪昇1.孝节观2.对情的张扬,歌颂了生死相依的伟大爱情。

创作特点1.结构独特,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结构全剧2.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局主旨3.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4.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5.音律严谨工整

孔尚任1.尊孔崇儒2.反对空谈,提倡实学,将救世之希望寄托于市井细民的早期启蒙主义的进步思想。表现在文学创作上,提倡实地考察。

创作特点1.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描绘,抒发的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困惑情绪。这是一部写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剧。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以候李爱情为中心线索,展现南明王朝一代兴亡的历史画卷。诗扇贯穿全剧,具有典型道具的作用,既是定情信物也是两人离合的象征。以杨龙友中介人物作为连接正邪双方的纽带。3.人物血肉丰满,鲜活生动。善于写出同而不同点。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4.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是《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

《牡丹亭》赏析 话本小说蓝本是《杜丽娘暮色还魂》

1.    细腻复杂的心理描写 。游园之前,作者着重刻画杜丽娘春情难谴的寂寞,和对环境的隐隐不满,来到园中之后,则着重刻画满园春色在1女主人内心激起的巨大波澜。2.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皂罗袍》这首曲子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杜丽娘步入花园之后,看到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自然景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引起了他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透露了少女爱情的苦闷。3.文辞典丽 皂罗袍曲词典雅,旋律优美。

《桃花扇》赏析

1.    深沉的兴亡之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对那些丧失民族节气的南明旧臣子以极大地讽刺和无情的鞭笞,对坚持民族节气的山林隐逸志士予以褒扬。

2.    构思巧妙新奇 桃花扇以《余韵》作结,打破了一般传奇以生旦大团圆为结局的俗套,注重揭示剧作的情感高潮。

3.    情景交融 如《新水令》通过描写经兵火摧残之后的破败特征的景物,组合成了一幅萧条破败的画面,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4.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如“剩一树柳弯腰”,剩字说出了这是孤独残存之柳树,与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形成对比,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5.    风格苍凉悲壮。如苏昆生哀江南的趣闻,变而唱北曲,曲词慷慨苍凉,抑扬铿锵。

明清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

明清小说的发展概要

1.    明前期小说创作 元末明初的杰作,此后一百余年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原因三,一是封建专制独裁登峰造极二是八股取士对知识分子的愚化和奴化。三是朝廷采取制定法律诏令等形式,直接干预文学创作。

2.    明朝中后期小说创作 繁荣发展期 以西游记和金瓶梅为代表的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逐渐成为创作主潮,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小说等也成绩斐然。

3.    明末叶小说创作 也是繁荣期 原因是 统治者荒淫堕落而是出现了启蒙思潮

明代小说的历史贡献和重要地位

1.    明代时章回小说诞生,发展,繁荣的时期。章回小说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的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宋元话本发展而来。分为1.历史演义小说 以正史为基本依据,吸纳野史,民间传说和写作主题兼容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进行适量虚构,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之事组织敷演成完整故事的长篇小说。2.英雄传奇小说 以塑造传奇式英雄为中心的长篇小说3.神魔小说 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小说4.世情小说 5.公案小说 官员审案,断案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2.    文言小说的复兴

3.    小说理论的日趋成熟。一是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二是小说理论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理论三是小说理论已经触及到小说创作与欣赏的深层次问题

施耐庵

在《水浒传》中的思想倾向 希望人们能够各尽其才,又能真诚平等地相处,过上率性自由的生活。现实生活极端黑暗,农民起义实出无奈,是奸逼民反。不反帝,对妇女持有偏见,对于梁山好汉滥杀无辜缺少批判。

创作特色1.挑选题材的勇气和组织素材的能力让人惊叹。采用百川归海的板块结构方法,各单元相互独立,单线纵向发展,但都归向一个中心梁山,都是表现一个中心思想,逼上梁山,这样的结构增加了奸逼民反的广度和深度。

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传奇英雄群像。一是在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二是将超人的传奇性和凡人的现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3.多层次刻画人物性格,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3.由说话看出任来的惟妙惟肖的小说语言艺术。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且风趣幽默,不论是叙述事件还是刻画人物都达到了形神毕肖的地步。

吴承恩

1.    吴承恩在科场上不得志,对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有所批判和揭露。2.吴承恩对于中国社会盛行的潜规则洞若观火,虽然他无法正面抗击,但是他亦庄亦谐,嬉笑怒骂,尽情调侃。3.希望个人能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它是通过孙悟空来表达这一愿望的

创作特色

1.    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开创了浪漫主义新境界,塑造出奇幻的神话世界。

2.    善于编写故事 将贯穿于取经这一主线的一些独立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等各类矛盾纠结在一起来写,使人高度惊奇,又富有人情味。

3.    塑造人物形象不是吴承恩的强项,但是他成功地为世界文学画廊贡献了孙悟空,猪八戒两个经典形象。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是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1.    愤世嫉俗,对丑恶社会的着意暴露2.对于追求钱财和美色,基本持肯定态度,也注意到过度追求他们的严重危害。

创作特色1.严密的网状结构。全书以描写西门庆及其家庭为中心辐射整个社会,形成严密的网状结构。2.写平凡人物 不再突出外在层面的故事性,二是注重人物的心理波动。注意立体地刻画人物。3.熟悉市井语言,有极强的语言天赋

清代小说概要 前期 清朝建立到雍正皇朝小说由改编向独立创作发展。诞生了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之作《聊斋志异》,出现了小说续书现象。出现了不少的拟话本小说集,出现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

中叶 乾嘉盛世到道光19年高峰期

后期 道光二十年到宣统三年。中国古典小说的终结时期。

清代小说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均达到鼎盛时期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儒林外史》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代表作

《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2.    出现新的小说类型,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侠义公案小说 侠义小说赞扬豪杰义士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杂家小说,用来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儿女英雄小说。由英雄传奇和才子佳人小说合流而成的描写英雄至性,儿女真情的小说。侠邪小说,清末以娼妓,优伶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章回小说。谴责小说,揭露黑暗,针砭时弊。政治小说宣传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3.    批评名家辈出,成就远在明代之上

蒲松龄 1.全面否定整个官僚体系2.强烈批判科举制度(考官有眼无珠,科举考试对人际关系,士子心理的毒害)3.热情赞扬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4.自觉履行劝世职责。

创作特点

1.    将幻异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植根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传奇与志怪)2有意识地抒写孤愤,小说中自我色彩极为浓重3.十分注意人物居住的生活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

吴敬梓1.副膺儒家思想2.彻底否定科举,追慕魏晋六朝名士风流3.受颜李学派影响,试图以实学改良社会,巩固封建统治。

创作特点1.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2.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艺术结构极具独创性。没有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和故事线索,有一条鲜明的思想线索,那就是“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这条线索在全书内容统摄起来,构成一个谨严的整体。3.用白描勾勒人物外貌,用细节写活人物心理。

曹雪芹

1.    深刻洞察到所谓的“康雍乾盛世”的末世本质。小说通过描写贾府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百年望族走向衰亡的过程,全面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和必然规律。2.赞扬女性才能,同情女性悲剧命运。赞扬林黛玉,史湘云的灵心彗性,王熙凤,探春的理家才能。贾府四艳的命运,无一不具有悲剧性。3.迷惘地追寻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创作特点1.精妙绝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的结构是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互联结,又相互制约的静谧的网状结构,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理想世界大观园,后半部分,爱情婚姻悲剧,家庭衰败等悲剧或先后活交叉上演。2.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3.语言艺术炉火纯青。语言总体的艺术风格是平淡之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醉翁亭记》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    结构精巧严谨。乐死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之乐就是抒发得之心之乐,写游人是抒写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了表现太守自我陶醉游而乐。层层烘托,含蓄委婉,结构严谨。

2.    情景交融。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的纵情山水之乐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且突出了太守醉酒的形象,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    语言清丽,谴词凝练,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语言高度概括,如,含义丰富。语言凝练精粹,如“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寥寥八字便将薄暮情景表现无遗。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全篇贯通,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使用了诗的语言,散中有整,参差多变。使用对句,使句式整饬工稳。

声声慢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后代表作词作之一,主要通过秋风独酌,燕过无讯,秋菊零落,暮雨打梧桐等场景的描写,展现词人国破家亡的极度愁苦心境。

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1.    善于层层铺叙,层层渲染,逐渐增强情感,最后至于顶点。词的开头14个叠字奠定了全词愁苦的基调,接着通过秋风独酌,雁过无讯等场景逐渐加强,守着窗儿等待天黑,愁苦更进一层,寂寞地听着秋雨打梧桐,愁苦之情到达顶点。

2.    集常见意象之大全,将此作为词人情感的寄托,从而使抒情意象丰富多彩,同时宣泄了个人的愁苦之情。如写菊花零落梧桐,映衬女词人的容颜憔悴。秋雨打梧桐是无以复加的孤苦寂寞。

3.    巧妙地使用双声叠韵词和唇齿双声词,词作获得了如怨如泣的氛围,传达出叮咛的口吻和神情痛切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