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票证收藏,见证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艰难历程

 城北十五里666 2018-07-16



计划经济时期,票证关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图为人们拿着票证排队买粮的情景。


新中国票证开始使用的时间是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开始,随后,各种票证应运而生。图为发行的第一套粮票,俗称开门票。



票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买物品时的凭证。但由于有钱没有票证也买不到东西,所以票证显得特别重要。


票证最重要的当数粮票了。市民每月按照规定的数量,拿着粮票去买粮食。


家家凭证定量供应,民间叫供应本。城里人的粮食定量根据性别、年龄以及工种而定。当年城市户口吃香,就是因为有票证发放,生活有保障。图为北京市民粮食供应证。



供应油时,就在本本上盖一个油的章,市民户每人每月2两,农村户没有供应。



全国通用粮票,走到那里也能用,省级通用粮票,则在省内可用。出差、上学、或到外地长住时,凭介绍信到粮食局换粮票,很费周折的。图为发行量最大的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伍市斤,当年出差,很多人就是用当地粮票换上这种全国通用粮票,以致于有使用过粮票的人,对这张票特别有感情。这张票,全新品,价格在一元以上,使用过的旧品,也就是几毛钱。


粮票面额不等,有拾市斤、伍市斤、叁市斤、贰市斤、壹市斤、半市斤、壹市两、贰市两等面额。军用粮票有高额达壹仟斤,也会出现小额壹钱面额的粮票。图为面额达到壹仟斤的军用粮票。



布票是按户口本上的人头发放,有1尺的,也有1寸、2寸、5寸的,家里有大事,比如结婚需要做被褥,父母就得提前几年积攒布,不够再向左邻右舍借点。图为各种面值的湖北省早期布票。



副食证是年初按户口本按人头供应,一般有编号,民间也叫号票。副食品公司隔一段时间就出告示,通知几号供应醋、粉条、豆腐、碱面等副食品。图为编号从1-20的副食品票。


食品公司逢年过节发肉号、蛋号;百货公司发手表号、肥皂号;糖业烟酒公司发烟号、糖号;蔬菜公司发菜号如白菜、山药蛋;五金交电公司通过关系可以找到自行车、缝纫机号;棉站不定期发棉花号,这些都是供应给市民户。图为上海家用电器批发公司发放的电视机票,别看只有14寸,当时能有这样一张票,比现在能买个60寸的还要神气。


当时,衣食都要票,如果没有城市户口,领不到票证,在城里生活就很难。


因为票证紧缺,本来是无价证券,但有一些人会向家庭困难的人家收购不用的票证倒卖取利,这是行为称为投机倒把,是要被抓起来的。图为公安局在市场上抓到倒卖票证的赃物,做的讯问笔录。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1985年前后,凭票供应的除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


1993年,粮票正式退出流通领域,至此,从1955年开始实行的凭票供应年代宣告终结,前后共39年。

当年的票证,走进收藏领域,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艰难历程。图为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票证交流活动,藏友们可以自由地交换买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