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廓出口综合征(下)

 余飞来飞去 2018-07-16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经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经传导速度经过胸廓出口低于60m/s者;血管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和静脉明显狭窄受阻者;局部剧痛或静脉受压症状显著者。  手术原则:解除对血管神经束的骨性剪刀样压迫,必须截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形并发症。  

手术方法:

(一)腋下途径: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卧位,患肢抬高45°,抬举上肢后在腋毛下缘第3肋骨水平作长6175px横行切口;在胸大肌和背阔肌间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离至腋窝顶部,在第1肋骨上缘见到神经血管束;抬举上肢使血管神经束离开第1肋骨,切断前斜角肌,切除第1肋骨和骨膜,前端至肋软骨,后端至横突,术毕检查骨残端有无压迫臂丛;此手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但显露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彻底。  

(二)肩胛旁途径:全麻下侧卧位,患肢向上。切口起自高位肩胛骨旁区,沿肩胛骨内方向下绕向腋部。切断背阔肌,菱形肌和前锯肌。将肩胛骨向上向外撑开,切断中斜角肌纤维,显露第1肋骨。切除第2肋骨后段,增加对第1肋骨显露而对第2肋间神经起减压作用。对颈椎侧凸或圆椎胸也起到扩大胸顶空隙作用。切断第1斜角肌和第1肋骨全长,而对骨性异常如颈肋、椎体横突过长及异常纤维束带等均应切除,此手术切口较大,术毕时需仔细止血防止血肿后机化粘连。此切口能满意截除第1肋骨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适用于再次手术病人。缺点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手术并发症有损伤胸膜引起气胸,术中牵拉臂丛引起手臂麻木无力或术后血肿的感染。术后约有90%以上的病例症状消失。  

(三)切除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处于一个不易到达的部位,显露较困难。切口选择应根据病因、瘤体大小和部位而定。一般而言,锁骨下动脉第二、三部的动脉瘤,可通过锁骨上横切口显露;但对第一部的动脉瘤,必须加作切口或另作切口,否则无法获得良好的近端控制。右侧者须作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左侧者可作胸部后外侧第4肋间或前胸第3肋间切口。数例手术系采取颈胸联合切口。其法将颈部切口在内侧向下弯转,经胸骨柄至第2肋间平面再转向外侧,劈开胸骨柄至第二肋间平面,由该肋间进胸。常须再切断锁骨中部,将整块组织向外翻转,显露动脉瘤及其近、远端动脉。  

动脉瘤切除后,极力争取重建。视方便用人造血管或大隐静脉均可,注意保留椎动脉;如其已受瘤体牵累,可在切断后再植;如术前造影证明对侧椎动脉灌注为主,则患侧椎动脉不必重。Dougherty1995年报道的1例手术,切除第一部锁骨下动脉后,远段动脉与左侧颈总动脉作端侧吻合,免除了移植物的应用,效果良好。该氏并认为肩锁部侧支循环丰富,动脉瘤切除后单纯结扎而不加重建,也不致发生严重后果。提出对于锁骨下动脉瘤,重建仅是一个次要追求的概念。对此仅供读者参考。

按多组病例综合统计,锁骨下动脉瘤单纯结扎瘤体近、远端者,75%病人无循环障碍,25%病人有“跛行(claudication)”表现,意为有上肢功能障碍。3例手术中,有1例作近、远端动脉结扎,切开瘤体,囊内缝扎各分支开口,未作重建。术后无任何动脉灌注不足的表现。


术后并发症:

1.伤口渗血;  

2.气胸;  

3.乳糜漏和淋巴积液; 

4.术后颈部不稳;

保守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和初发病人,方法有:保守治疗如患者症状轻,无神经损伤症状可采用保守治疗。其目标是增加胸廓出口处的空间,恢复颈肩部肌肉的平衡。首先要对疾病进行说明并作生活指导以消除患者的不安避免做使症状恶化的动作(如持重或上肢上举等);其次需通过体态训练纠正病人的不良姿势(如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用橡皮带悬吊患肢等),不良姿势的改善可使肋锁间隙扩大及臂丛神经松弛;最后还应进行肩胛带周围肌肉的强化训练,以提高肌肉的持久力。另外,同时可应用热疗法、口服神经营养药、颈部痛点局封等方法。保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Landry等报道了78%的患者保守治疗后可以重新工作,和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因此多数学者提倡对早期TOS患者行保守治疗,但Novotny等认为由于保守治疗时间较长,很多患者没有时间或没有良好的治疗条件,所以TOS一旦确诊就应早期手术。  

手术治疗

如果TOS患者症状过于严重无法忍受保守治疗或者保守治疗失败则可进行手术松解。手术方法包括颈肋切除、第一肋切除、前中斜角肌切除、斜角肌切除合并肋骨切除等。手术路径有经腋、锁骨上、锁骨下、经胸或联合切口,根据医生的习惯选择。Christian等认为切除颈肋时可通过锁骨上途径,因为该途径比较方便。而第一肋切除时可采取经腋窝进路,术后病人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各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仍存在争议,Roos1966年介绍的经腋路第一肋切除术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但Mackinnon等则倾向于采用经锁骨上入路,因为不但便于松解斜角肌,而且切除第一肋时可以清楚的暴露臂丛下干和C8T1神经根,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过长的颈7横突也可以方便的切除。而Ernesto则认为经腋或锁骨上第一肋切除时往往不能彻底切除第一肋,因此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路径,在经腋入路的基础上联合肩胛后小切口,不但可以避免损伤胸廓出口处的其它重要结构,亦可完整切除第一肋。陈德松等从影响美观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颈根部沿颈横纹的小切口,长度不超过125px。通过该切口可以顺利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同样达到手术操作的要求,而对患者的美观影响却很小。但在该小切口作颈肋或第一肋切除则难度很大。  

血管型TOS尽管不多,但多数需行手术松解。静脉型TOS血栓形成可局部取栓,早期切除第一肋、前斜角肌和肋锁韧带,术后无需长期抗凝。动脉性TOS也应切除第一肋,发生栓塞或动脉瘤形成时可行动脉旁路术。对有灼性 神经痛者可联合交感神经切断术。由于手术只是解除了神经的压迫,对颈肩胛区的肌肉失衡无改善,所以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行肩胛带肌群力量练习,以恢复颈肩胛区肌肉的平衡。手术松解后多数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Sanders等回顾了TOS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认为斜角肌切除、经腋第一肋切除、锁骨上第一肋切除效果相似,早期可达90%15年后仍有65%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效果。Fulford等报道了6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91.5%症状改善,其中61.5%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年后74%症状改善,其中58%症状消失。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众多。Axelrod[24]总结了170例因臂丛受压导致症状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他发现严重抑郁、未婚、高中以下学历均与手术失败有关,而手术效果与症状的持续时间、术前检查结果、年龄、性别及工作种类无关。心理和社会经济特点也可能影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因此在行手术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病例。  

血管型TOS尽管不多,但多数需行手术松解。静脉型TOS血栓形成可局部取栓,早期切除第一肋、前斜角肌和肋锁韧带,术后无需长期抗凝。动脉性TOS也应切除第一肋,发生栓塞或动脉瘤形成时可行动脉旁路术。对有灼性神经痛者可联合交感神经切断术。由于手术只是解除了神经的压迫,对颈肩胛区的肌肉失衡无改善,所以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行肩胛带肌群力量练习,以恢复颈肩胛区肌肉的平衡。手术松解后多数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Sanders等回顾了TOS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认为斜角肌切除、经腋第一肋切除、锁骨上第一肋切除效果相似,早期可达90%15年后仍有65%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效果  

氢化可的松治疗胸廓出口综合症  

服用方法:左或右锁骨上窝压痛区注射1%普鲁卡因5ml氢化可的松1ml注入局部肌肉内;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局部肌肉有劳损史者效果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