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更为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l岁以内者占半数,故此时期的腹泻病称之为婴儿腹泻。腹泻病的发病数以夏秋季较高,临床上除腹泻、呕吐外,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小儿腹泻常因感染导致,分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主要的感染因素有: (一)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者多见。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引起秋冬季婴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毒。诺沃克(Norwalk)病毒多侵犯儿童和成人,其他如肠道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等虽可引起腹泻,但非主要病原体,正常小儿肠道中亦常可检出。 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1)致腹泻大肠杆菌: 目前已知共有五种:①产毒索性大肠杆菌;②致病性大肠杆苗;③侵入性大肠杆菌;④吸附性大肠杆菌;⑤出血性大肠杆菌。 其中ET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于夏季,可产生不耐热或耐热肠毒索,作用于肠壁,使肠道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向肠腔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水样稀便。EPEC在国内分离的十几个血清型中以O111B4、O55B6和O128B12为多见。由于在健康人中EPEc分离阳性率不低,因此一般认为在散发病例中EPzC的检出,病原学意义不大,仅当流行时大量检出EPEC,且血清型集中,方有肯定的病原学意义。EPEC临床症状基本同ETEC、EIEC,一般不产生肠毒索,但对肠粘膜有侵入性,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粘膜炎症渗出,产生血便,其临床表现类似纫苗性痢疾。EAEC具有特殊的能力引起迁延性腹泻,可能与它们对肠粘膜的吸收能力或侵袭能力有关。EAEC能引起人血性腹泻者目前公认有O157H7、O26H11血清型,而O157H7则是占绝大部分,至今全世界报道此菌引起出血性肠炎的国家不少。 (2)弯曲菌: 是近年来被发现能较常引起腹泻的细菌。9%-99%弯曲菌肠炎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引起,仅1%-5%患者由大肠弯曲菌或弯曲菌所致。 (3)其他细菌和真菌: 其他引起腹泻的细菌尚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拘椽酸杆菌、克雷白菌。 (二)肠道外感染: 上呼吸道炎、肺炎、肾盂肾炎或中耳炎患儿,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肠内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可引起腹泻。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linl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