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日入伏,收好这份食疗“三字经”

 图书 馆员 2018-07-16
【明日入伏,收好这份食疗“三字经”】7月17日-8月26日,是今年三伏,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容易食欲不振、疲劳、消化不良.....这些食疗小妙招,送给想要养生的你↓↓夏日养生,从现在开始! ????  

2018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入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

初伏:7月17日至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至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至8月25日

三豆汤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全是食物组成,很安全,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药茶。
一、三豆汤里都有哪三豆?
有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各有所长,和谐搭配。

1、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

2、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

3、赤豆有清热利尿消肿疗效。
原理:三豆一同食用,实为解暑、清热、祛湿、防病的消暑佳品。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其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所以,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特别是小孩和老人来说,喝这个汤,也是很好的。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二、喝三豆汤的功效

1、祛火消暑,清热去湿,不伤脾胃

三豆一同食用,实为解暑、清热、祛湿、防病的消暑佳品。绿豆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所以,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特别是小孩和老人来说,喝这个汤,也是很好的。

2、解苦夏:

对于那些一到夏天,就没食欲、浑身乏力的人来说,这份三豆汤是大有裨益的。

3、消痱子:

小孩子最容易生痱子,这个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对于痱子也有不错的效果,也不用担心过于寒凉伤了脾胃。其实暑湿热毒带来的岂止是痱子,像各种疥疮、痘痘、湿疹也都会产生。
4、祛火、解乏、安全度夏:
暑湿热毒不仅带来痱子、疥疮、痘痘、湿疹等等,还有最主要的,一到暑天会一些人感觉特别特别的累,晕沉沉的什么都不想做,苦夏之苦,身体不好的人真是吃不消,如果经常煮一些三豆汤喝,这些状况可以很快缓解。

三、三豆汤 的制作方法: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
2.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新经络公众号提示:老人、小孩,肠胃不好的,可以加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三豆汤一周可以喝两次,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四、 喝三豆汤的注意事项:

喝三豆汤期间最好不要吃冰饮、雪糕(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三伏天为什么不能吃雪糕呢?不让吃雪糕、冷饮,太残忍了点!?
不是绝情,是因为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
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也就好了。

五、三豆饮加一物,对付夏季病最拿手

1.小儿高热惊风

此症由高热伤津,肝失儒养,热极生风所致者,用黑豆、绿豆、淡豆豉加钩藤、僵蚕、虫蜕、竹茹。

2.食物过敏

周身发痒,奇痒难耐者,用织实三豆银翘散。

3.多发性疖疮

属风火湿热者,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黑豆、绿豆、红饭豆、桑叶、荆芥、银花、连翘、僵蚕、牛蒡子、蝉蜕、甘草。

4.小儿遗尿

属肝旺脾虚者,用黑豆、绿豆、扁豆、淮山药、莲子、乌梅、冰糖。

5.预防麻疹

可用黑豆、绿豆、红饭豆、紫草、银花、甘草。

6.预防流感

可用黑豆、绿豆、淡豆豉、桑叶、乌梅、银花、连翘、冰糖。

附: 三豆汤虽好,但是也要注意

三豆汤一周可以喝两次,不宜天天饮用,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老人、小孩或者平时肠胃不好的,可以加适量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

平时我们常喝的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不能经常喝,三豆汤刚好可以调整一下。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出伏啦,全家一定要这样做,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值得收藏群发!

出伏简介:今天是8月21日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谢幕

今日出伏

出伏是天气由热转凉、夏秋季节交替的过渡性节气,出伏养生最重要是的滋阴润燥、降压减脂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

出伏习俗

出伏时节,北方有“吃烙饼”的习俗,而南方地区则是“金银蹄”(即火腿炖肘子)。

 从出伏到秋分(9月23日),出伏后的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温差逐渐拉大,会带来什么后果?——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因此,出伏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出伏养生

出伏时节您一定要这样吃

吃蜜不吃姜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出伏之后进入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出伏后,在饮食上要“增酸”,多吃秋梨,苹果 ,葡萄,山楂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豆浆温补

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B1、B2,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铁的含量,比其他任何乳类都丰富。豆浆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多喝鲜豆浆可预防老年痴呆症,防治气喘病。

银耳润肺

银耳是一味滋补良药,特点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很好的缓解出伏后、初秋时节所出现的口感唇焦等“秋燥症”。

出伏  宜食果蔬 

出伏养生

出伏时节您一定要这样做

1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2睡得“早一点”!

最佳睡眠时间

婴儿(0-2岁):11-14小时

儿童(3-13岁):10-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

青年人(18-25岁):7-9小时

成年人(26-64岁):7-9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时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3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4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今天给大家介绍的3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5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处暑过后,别忘了拍打你的肋部,为什么?

因为处暑过后人很容易困乏,也被习惯的称为秋乏。秋乏和春困一样,人莫名的有疲劳感,想睡觉,为什么处暑过后会秋乏明显呢?主要根源是元气不足,脾胃失调,要想克服秋乏,就得从补脾胃入手。调理脾胃,夏天是清补,秋季要平补,如何平补呢?拍打肋部的大包穴即可! 

大包穴位于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拍打时由上往下拍打5分钟。潜意识点穴提示:在处暑到中秋前后的这段时间,每天早上9~11点脾经最旺盛的时候拍打,效果最好,不但调脾胃解秋乏,还能疏肝理气,解除胸腹斜肋胀痛。

为何说处暑身体会被掏空?

从出伏到秋分这段时间,早晚温差大,时不时来的小冷风和小凉雨也不再是带着温热的气息。简单来说,换季的时候是最容易生病的,也最容易导致身体疲乏

所以这个时候,咱们得做好养生的工作,防燥防寒以及防暑,根据气候的变化做好相应的调整,从而度过容易生病的换季时期。

处暑养生做好6件事

1、注意护住肚脐

天气转凉了,除了脚需要保暖外,肚脐也是很容易受寒的。

现在晚上的温度是明显的降低了,要是晚上睡觉还是暴露腹部,或是在处暑后还是喜欢穿露脐装,寒气是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到人体的。

要是这个时候没有给肚脐保暖,很容易会出现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潜意识点穴提示: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寒气积聚在小腹,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所以平日除了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增添衣物,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覆盖住腹部以免着凉。


2、多开窗户少开空调


目前在男方的白天期间,还是属于那种这条命是空调给的状态。但是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若室温不是很高的时候,最好还是多开开窗,让空气流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关好窗户,不要过分贪凉以免着凉受寒。


3、春捂秋冻,增添衣物


春捂秋冻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在初秋的时候,不要刚刚见冷就拼命的加衣服,适当的凉快凉快,对于身体健康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在晚上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增添衣物,从而保护阳气。


4、多吃清淡

“秋燥”的症状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这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不适,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


  所以在这个时候,饮食上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


 养阴润燥的食物有: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


5、睡子午觉要盖被


有些朋友觉得午觉好像不是觉,午觉从来不盖被子,小南看着都冷。


还有些朋友,经常是玩游戏看电视玩到半夜两三点,小南只想说,第二天不上班吗?


 秋天容易秋乏,所以各位晚上要早睡,中午最好睡一个小时,睡好子午觉,保证充足睡眠。并且在睡觉时,别管什么时候,都要盖被子,防止脾胃受凉。


6、多运动

养生可不光是吃与喝,秋季养生还需要运动,最好是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处暑多食哪些蔬菜水果

莲子

有收敛安眠,凝神健脾的功效。


石榴

石榴里有很多的多酚,它可以消除自由基,不仅可以美容护肤,还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葡萄

具有养阴滋阴的功效。


杏仁

在秋季能养肺养皮肤。


白萝卜

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南瓜


南瓜含有我们所需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我们的秋燥症状。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银耳

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阴虚型神经衰弱和失眠多梦等。


最后,小编总结了一下,各位按照这些要求做,避免疾病缠上身:

早睡早起子午觉,秋冻添衣不可少;

伸伸懒腰解秋乏,饮食还是清淡好;

开窗通风很必要,体育运动要平缓;

肚脐不要吹冷风,避免身体被掏空。


处暑到,迎来最凶险的30天,多吃水中小人参,全家健康不生病~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去也,处暑,指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是由炎夏向秋凉转换的过渡期。

民间有“立秋处暑天气凉”之说,凉爽是有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处暑前后,由于气温和湿度等外界条件变化,易生新病,也易旧疾复发,说是“多事之秋”,一点也不为过。这意味着,处暑后一定要开启新的养生模式。

处暑过后,

食材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吃什么最好?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唐洪梅推荐——藕。

秋藕胜过人参补

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莲藕,经历了春夏两季的沉淀,到了秋天收获,最为肥美,绝对是当令滋补佳品。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1

抗衰防癌

鲜藕中的维生素C及多酚类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癌症。

2

补血生肌

莲藕富含铜、铁、钾、锌、镁和锰等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

尤其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因此缺铁性贫血者最适宜吃藕。藕粉为养阴补血之佳品,又好吸收,针对贫血、易疲倦、食欲不振的人可服藕粉,有抗贫血、生血的作用。

3

安神宁心

莲藕含维生素B群(特别是B6),有助于减少烦躁、缓解头痛和减轻压力,进而改善心情,降低心脏病危险,还能防止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

4

润肠通便

莲藕富含膳食纤维及黏蛋白,热量却不高,因而能控制体重,有助降低血糖、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水平,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祕及痔疮。鲜藕生姜汁还可治疗肠道炎症。

5

祛痰止咳


秋天通常容易感冒咳嗽,鲜藕汁也可用来缓解咳嗽、黄痰、气喘和气管发炎等问题。热莲藕茶具有镇咳祛痰的功效。

6

止血

藕节中含有单宁酸、维生素K,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鲜藕性寒,多用于凉血止血。如鼻血、咳血、痰中带血者,可用鲜藕与鲜白茅根水或生侧柏叶煎服。

7

化瘀

古籍说:“藕汁,能消瘀血不散。”所以将莲藕生食或捣汁和酒服,能破血化瘀,消肿解毒。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的食疗佳品。


8

补虚

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故而对于肝病、便秘、糖尿病等一切有虚弱之症的人都十分有益。

生吃熟吃功效大不同

《本草纲目》中直接把莲藕誉为“灵根”,《神农本草经疏》则认为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鲜藕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且含铁量较高。秋天吃藕,人参什么的都靠边站了,当然了,前提是要吃法对了

熟吃01

莲藕熟吃则性味甘温,有健脾养胃、补心养血、生肌止泻、补五脏之虚、强壮筋骨、延年益寿的功效。熟吃可以清炒、煲汤、煮粥。

莲藕排骨汤


材料:排骨两根、莲藕1节

做法:

1、烧开一锅水,将处理好的排骨倒进去,捞出浮沫后盖上锅盖,炖半小时到一小时

2、莲藕切成片,倒进锅里,淋入几滴醋,轻轻扣上锅盖,不用密封,煮十分钟左右

3、撒入适量盐,清香的汤出锅

鲜藕凉茶

材料:鲜藕50克、水1碗半、砂糖适量

做法:鲜藕切片后放入锅中,加水1碗半小火煮至1碗,再加入适量砂糖拌匀,放凉后即可当茶饮用,有清热解毒、益气凉血的效用。可治疗心烦口渴、目赤血丝、小便灼热频尿、解酒及中暑热症等。

生吃02

在吃法上,很多人基本都是熟吃藕,很少生吃,其实生吃有生吃的功效,生吃性味甘寒,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健脾益气、散瘀消肿、凉血止血、解酒、止呕。潜意识点穴提示:生吃要把藕洗净去皮,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切成薄片凉拌即可;也可以将鲜藕榨汁,像古人就常以鲜藕汁、鲜梨汁、鲜荸荠汁、甘蔗汁等混合,用于治疗热病口渴伤阴,焦躁难解。

凉拌莲藕

材料:莲藕一节、盐、糖、醋、香油适量。

做法:

1、将莲藕去皮洗净,切成薄片。

2、将切好的莲藕开水焯一两分钟;将焯好的莲藕盛出来放凉水中。(焯莲藕的水千万不要扔掉,可以倒入一个碗内,放点糖就是美味的莲藕水啦,败火养颜。)

3、拿一个拌菜的大碗,倒入莲藕。依次放入盐、糖、醋、香油,搅拌均匀装盘。

提醒:容易胀气、腹泻、怕冷、手脚冰冷等,寒性体质或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食用过多生藕

藕粉03

莲藕还可以晒干磨粉,保存的时间更长。外面卖的藕粉虽然不贵,但是添加剂、香精过多,长期食用,对身体没什么好处。自己磨的藕粉健康自然,没有生面粉味儿,泉水般甘甜每天喝再多也安心。

而且把藕加工制成藕粉,更是不可多得的食补佳品,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如果家里有做手术的人需要排气,自制的藕粉就再好不过了。

自制藕粉


材料:莲藕1.5斤,要选粉莲藕

做法:

1、莲藕去黑皮洗干净

2、切成小块泡在清水盆里,泡出淀粉

3、放进料理机连泡的水一起打成浆

4、找一大些的容器(盆,水桶)上面放滤水框铺上细纱布,把磨好的粉浆放在纱布上用清水不断地冲洗,直到洗出藕渣下面的水变清为止

5、洗了一大锅藕粉水开始沉淀,经过数小时的沉淀将清水倒干净,剩下白色的就是藕粉了,晾干即可,9月份晒最好,晒好后装瓶,随时可以冲泡。

如果家里没有料理机的,也可把藕连皮切成薄片,为了加快干燥速度,可以先蒸上5分钟,然后把藕片平铺在干净的纱布上晒干,等晒干、晒透后,放入研钵中捣成粉末即可。

莲藕怎么挑选保存

1、莲藕应挑选外皮呈黄褐色,肉肥厚而白的,变色发黑、干扁、有异味的莲藕不宜食用。为了使莲藕卖相好,不法商贩可能对其进行漂白处理,因此,颜色过白的藕千万别买。

2、质量好的藕外表要无伤、无烂、无锈斑,并且不干缩。此外,正常藕块表面多附有泥沙,具粗糙感。短粗的藕节成熟度较高,口感较好,尤其从藕尖数起第二节藕最佳,并且藕尖越小越好。

3、新鲜完整的莲藕可在室温中放置一周的时间,但切过的则不宜长久存放。莲藕去皮后会很快变成褐色,可放在稀释白醋中泡5分钟后,可恢复较白的颜色。

4、内部发黑的莲藕不宜吃,因为受到的淤泥的污染,容易出现寄生虫、细菌污染等。

5、煮藕忌用铁锅,以免在烹饪过程中变黑。另外炒莲藕时,可以边炒边加些清水,炒出的藕就比较不会变黑。

6、因莲藕容易变黑,孔容易腐烂,所以切过的莲藕要在切口处覆以保鲜膜,如此处理后,冷藏可保鲜一个星期左右。

处暑过后,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现在就把莲藕端上桌,比吃人参还要好!

九种好吃到不行的火锅蘸料了解一下,这样搭配会让你吃得更加过瘾!吃货们的福利,必须要转着存一波了!我已决定中午吃火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