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十倍,这家公司我认为行!

 yh18 2018-07-16

一只股票如果能够十年市值增长十倍,那么这就是一只标准的成长股。职业投资者所追求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发掘这样的股票,可是算算年化收益率你就会发现未必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因为它所要求的的复利收益率需要达到24%左右。

本期实盘周报,我就围绕着这个数字跟大家聊聊!

首先要聊的就是我认为这家公司未来十年可以达到年化24%的市值增长率,海底捞!

一.海底捞港股上市背景

十年十倍,这家公司我认为行!

从营收情况来看,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是106.37亿元,是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

其收益由2015年的57.57亿元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净利润增速为营业收入增速的两倍,可以看出海底捞仍在快速发展阶段。

按收入计算,海底捞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国内中式餐饮市场排名第一,三年稳坐餐饮头把交椅。2017年海底捞在中国火锅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但由于市场高度分散,比例仅有2.2%。

收入构成方面,主要收入来自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及销售调味料及食材,虽然海底捞这几年在大力推广外卖服务,但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餐厅经营,2017年所占比例达到97.6%。

十年十倍,这家公司我认为行!

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简单的结论:海底捞稳坐火锅市场一哥地位,而且增长潜力十分巨大。

二.未来十年发展特点

十年十倍,这家公司我认为行!

1.目前二线城市还没有完全饱和,三四线城市提供充足储备。

海底捞的全球门店数量正在迅速增长,2015年为112家,2017年为273家。预计上市时海底捞门店数量将达到320家,其中包括中国内陆的296家餐厅以及24家位于台湾、香港及海外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的餐厅。

2018年海底捞预计将开设180家~220家新门店。门店的迅速扩张带来了巨额的流动负债,这可能是海底捞选择上市的原因之一。

2015年至2017年三年,海底捞的流动负债净额分别是6040万元、3.86亿元和11.56亿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达到14.42亿元。

从门店的区域分布上来看,二线城市是海底捞的主要战场。2017年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数量为65家,营业收入为29.59亿元;二线城市门店数量为120家,营收收入为52.3亿元;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为69家,营收收入为15.18亿元。

2.能否成为真正国际化的第一家中式餐饮企业。

我想在1990年前,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创业是开餐馆。我记得改革开放第一个个体户就是餐馆。甚至包括我父母也是这样。但是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一家国际化品牌,也许这个重任海底捞有可能完成。一来火锅相较于炒菜,更加容易实现标准化。二来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也更容易复制推广。

3.人力成本的持续增加,会是一个关键点。

海底捞火锅究竟好不好吃意见或难统一,其高品质的服务应该是有目共睹,但这种“你学不会”的成本也十分高昂。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将收入的近三成用在员工成本上。2015年-2017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分别为15.719亿元、20.443亿元、31.197亿元,占海底捞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3%、26.2%,以及29.3%。

目前海底捞总员工人数约5万人,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员工的年平均薪酬约为6.28万元。根据沙利文报告,海底捞认为自己的员工在所有中式餐饮企业中享有业内领先的薪酬。

未来人力的成本会是海底捞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成本快速增加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即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又要创造更多利润就成了核心问题。

三.看好的理由

十年十倍,这家公司我认为行!

过去十年港股上市的餐饮企业情况其实非常不理想。

已经赴港上市的国内连锁餐饮企业有味千中国(快餐)、小南国(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锅)等。此前火锅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陆港交所,但因为业绩不佳,已经从港股退市。

从这些企业近几年的市值来看,日子并不好过。根据云锋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饮企业市盈率数据可以发现,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饮公司都跑输指数,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1.味觉带有记忆,饮食是一种强习惯,但又是最让人喜新厌旧的事物。中国真正的饮食第一品牌不是海底捞,而是老干妈。我骑318和219时都会带一瓶,以免路上吃不下东西。但是其他饮食来得快去得也快。说句实话我觉得海底捞味道中等偏上一点,主要是食材不错,服务好。总得来说我记住了他们的味道,这一点就已经很难得了。

2.品牌维护能力强,危机公关能力出色!真正让我觉得海底捞值得投资的关键原因是出现危机后,他们的公关得当。已经记不清是哪家店出现卫生问题被曝光,原本以为相关店员会受到处罚。但是管理层承担了所有责任,并没有责怪相关底层员工,这点很重要。我从来不认为顾客是上帝,员工才是根本。海底捞以服务致胜,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

3.公司围绕员工进行运转,人永远是关键!目前海底捞底层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在5年左右,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这一点和前文所说的员工的年平均薪酬约为6.28万元有很重要的关系。当然还有他们很好的企业文化以及给予普通员工的尊重。

4.所有的要素只是围绕着降低不可测性。分析以上的种种,只是围绕着一个“不可测因素”来展开。投资投的是未来,可是未来有太多变数,所以我们的一切思考都是在降低这种变数上。这也就是成熟资本市场上常说的“蓝筹溢价”。

四.如何买,何时买!

1.开港股通。目前国内已经开通了港股通,大家可以咨询相关开通的程度。

2.何时买:目前海底捞上市的市盈率并不高,我认为在集合竞价阶段只要在30倍市盈率以下,都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能够打到新股是最好的。

五.实盘操作,另一个24%年化收益率!

1.业绩参考及对比!

十年十倍,这家公司我认为行!

2.11个月过去了,时间过得挺快,中间犯的三个错误。

1-2月:错误认为A股转性,有可能开启慢牛模式。在银行股连续拉升,券商延长下班时间等种种迹象的影响下,我错误地认为二八行情会像2017年一样延续,A股有可能开启二八慢牛格局。事实的结果证明A股的散户习性不是一两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A股的牛熊周期性也很难消除。

3-4月:思维陷入股市市值大小之争,没有认清市场风格已经被打散。这一波下跌过程虽然短期亏损,但是很快也给拉了回来。彼时的调仓我没有跟上步伐,将资金转投至医药医疗中中小市值的绩优股。错过了正海生物、通策医疗、基蛋生物这些我跟踪了很久的股票。虽然万亿医药医疗组合里有参与,但是实盘确实是错过了。

5-6月:抄底过早,对于3000点迷之自信。在复星和海螺里度过第一波下跌,也思考清楚了大小之争的问题。决定调整战略分别买进奥佳华与辰欣药业,结果就遇到这一波大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加仓,事实证明抄底抄在了半山腰以上。

可是回过头来看,即使是这样,在这11个月的时间里我还是逆市拿到了近28%的收益,也许最终的年化收益率会在30%左右。这又是为什么?

3.28%的年化收益率在弱势震荡格局与不断犯错中如何得到?

①不完美理论:如果仔细研究过证券行业的投资大师,那么大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的专业背景里有数学与哲学历史相重合的学习经历。数学追求严谨的逻辑与精准的结果,哲学与历史更多的是对结果的思考。三十岁以前的我是一个不宽容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在投资上我也一直努力追求完美投资,可是近两年我才算完全明白一件事,追求完美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完全放弃了短线分析,波段操作,仓位控制等很多操作上的策略与方法。因为我认为也许有人能做好,但是我做不到,所以不想浪费多余的精力与心情。

②大概率逻辑思维:这11个月里虽然几起几落,但是没有出现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坚持两条原则。第一个是以医药医疗为主体,第二个是投资标的必须是近三年主营业务与净利润都保持良好增长的行业龙头。坚持这两点并非说这类公司一定一直涨,但是长期上涨至少是大概率事件。

③长期思维:之前清明回祖坟山扫墓,就在想我自己以后是在这里选块地,还是未来在老家要盖的四合院里的树下挖个洞就可以了。想到这个问题时又在想,自己离开前会给子女交待什么,会不会预测一下自己死后十年有没有股票可以涨十倍之类的。

今年上半年大盘一路从3500点下跌到2700点左右,无数次击穿了很多投资者的心理底线。可是从时间来看只不过是半年的波动而已,放在一辈子的角度去看,也许未来我并不会记得这半年的经历。不知道我这种保持平稳心态的方法是不是只适合我自己。

④认赔理论:相信大家最近都看到了在泰国普吉岛发生的沉船事故,这件事发生在我人从普吉岛回来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出海时同样遇到风浪,还好我没有出事,要不终管客户要伤心几天了!在股海里航行,经验再丰富的船长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今年的第一波因为美股大跌导致的A股血崩中,我整整一个星期晚上没有睡觉,因为有很多平台粉丝来问各种问题。这些人给我造成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市场,在那个星期,每天晚上我都要等到美股收盘才会睡觉。那一周我焦虑、烦躁,因为我对于市场的判断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过往这种事情也常常发生,不同的是这回有很多双眼睛看着我,努力了两年多的事业与积累的一点点声誉感觉随时要付之东流。可是慢慢的我想明白了,事情发生了,我只能认赔。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可能是一个职业投资人最基本的素养!

十年十倍,我的实盘是否可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说在股市中能做到十年十倍算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合格的标准,那么我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不知道我的终管客户有没有。终身财务管理与咨询,这种服务方式我想不是出于业务逻辑,而是我自身对于投资的一种看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