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弘治皇帝的青花瓷(上篇)

 RK588 2018-07-17


2017年最后一次进故宫,为了去看看大明王朝两个皇帝的日用瓷器!弘治皇帝朱祐樘(1488年——1505年)与其儿子正德皇帝朱厚照(1506年——1521年)


这次展览的地点和上次《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发现与再进宫》的地点一样,在故宫东六宫之南的斋宫,而关于斋宫的情况可点击 故宫展览 | 千峰翠色之秘色瓷(一)我就不再重复介绍啦!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院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时间:2017年9月29日——2018年2月28日(周一闭馆)

地址:故宫斋宫

费用:故宫门票40元(淡季门票)



今天先来说说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


朱祐樘生于1470年7月30日,成化帝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皇后,瑶族(本名李唐妹,警敏通文字,是个才女,1467年征讨广西的瑶民时随军的一名宦官把她带进宫内。成化十一年六月被成化帝的万贵妃所害,享年24岁。成化二十三年朱祐樘即位,追谥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并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17岁时正式登基,以弘治为年号统治了18年,驾崩1505年6月,那时他刚差一个月 35 岁。葬于泰陵,在历史上他死后的庙号为孝宗(在1368年——1644年期间进行统治16位明朝皇帝,只有五人活过40岁)。弘治皇帝朱祐樘很有可能是整个中国皇帝中唯一实行一夫一妻的皇帝,他十分宠爱皇后张氏,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并且生了下了二子三女。在历代皇陵中,都有妃嫔陪葬,而泰陵只葬了夫妻两人。


在思想上这位年轻的皇帝完全信奉儒家学说和伦理价值,一心一意地接受关于君主身负重任的传统主张,去履行那些要求做到义务。根据史书来判断,在弘治时期被认为是君臣之间有良好感情与和谐关系的一个时代,史称 “弘治中兴” 。《明史》记载: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从13世纪,元代统治者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瓷业官方管理机构——浮梁瓷局开始,明清两朝依然是朝廷的制瓷中心。到了明中期16世纪,景德镇有1万多名工匠从事瓷器生产,一件瓷器经过72道工序才完成。大规模集中化的手工业供应明代宫廷御用瓷器以及东南亚、欧州市场。


从史料上看,大明·弘治朝官窑的烧造活动并不多。弘治朝的瓷器无论青花、颜色釉或彩瓷,基本上都是大明成化朝的延续。



大明·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显纤巧细致舒展流畅。所用青料仍为产于今江西省乐平市的“平等青”,亦称“陂塘青”。由于青料中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锰含量较高,致使图案纹饰呈现青中偏淡的颜色。


器物仅见盘、碗、三足炉等少数几种,是明代各朝传世品中最少的。图案纹饰比较简单,所见以龙纹最多,包括云龙、海水龙、双龙抢珠及莲池龙等。



青花云龙纹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故宫博物院收藏



大明·弘治御窑瓷器大都在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外围青花双圈。这种格式的年款首创于宣德朝景德镇御窑,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朝御窑瓷器上均有使用。但在字体风格方面,以弘治朝六字年款字体最为清秀,素有“弘治款秀”之说法。因使用“平等青”料写款,故款字笔画色调淡雅。


六字中以“弘”字和“治”字写法最具时代特征,即“弘”字右边的明显比左边短,而且写的位置靠上;“治”字左边一般都明显低于右边,而且口字最后一笔一般都右出头。



所绘龙纹颜色深入釉骨、时露老拙之致,则古泽扑人眉字,却非庸手所能及。


青花内缠枝莲托梵文外龙穿花纹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6.9厘米 口径14.9厘米 足径5.6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外壁近口沿处均画弦线两道,内壁绘缠枝莲托梵文,六朵莲花各托一梵文,内底青花双圈内绘一枝折枝莲托一梵文。外壁绘两条五爪龙穿行于芍药花卉之间。圈足外墙画弦线两道。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8.2厘米 口径18.9厘米 足径7.1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胎薄、质坚、洁白细腻。通体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白釉,釉面平整,足端无釉。内、外青花装饰。内壁近口沿处画青花弦线两道,腹部绘四条形态各异的龙纹,间以“壬”字形云纹。内底青花双圈内绘云龙纹。外壁近口沿处画青花弦线两道,腹部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足内墙近直,足外墙微内敛。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青花折枝葡萄纹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6.9厘米 口径12.5厘米 足径6.1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外壁近口沿处各画弦线两道,外壁腹部绘折枝葡萄纹两组。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圈足内釉色较之器身釉色更加洁白。此碗造型敦厚古朴、釉面白中泛青,具有典型的明代瓷器特征。



青花人物故事图三足筒式炉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12.2厘米  口径19.4厘米  底径12.4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炉敞口、圆唇、直壁微斜、平底,底下承以三足。胎体略显薄,通体青花装饰。内壁近口沿处画青花弦线两道。外壁近口沿处绘回纹边饰,其下凸起一道弦纹,腹部绘通景人物故事图,上、下均画青花双弦线。三足之足端均无釉,露出较纯净的胎体。外底周边施透明釉,中心无釉,散布近圆形的支烧痕迹。


该炉造型与传统做法有一定区别,炉外壁饰以文人画风格的图案,体现出其作为日常陈设器的特点。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所记载:“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


青花莲池游龙纹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7厘米  口径16厘米  足径6厘米

故宫博物馆收藏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内壁近口沿处绘海水纹边饰,内底青花双圈内和外壁均绘莲池游龙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上的莲池游龙纹始见于宣德朝御窑瓷器上,流行于弘治朝御窑瓷器上。此碗造型规整、釉面洁白莹润、青花色泽柔和和淡雅。




这种莲池游龙纹在后代很少见。


青花海水龙纹盘

明·弘治(1488—1505年)

故宫博物院收藏


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明·弘治(1488—1505年)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



青花龙穿缠枝莲纹盘

明·弘治(1488—1505年)

2000年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



青花梅树图高足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11.4厘米 口径16.3厘米 足径4.5厘米

2000年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


碗撇口、深弧壁、瘦底,底下承以外撇中空高足。内、外和高足内均施白釉,青花装饰。外壁和内底青花双圈内均绘梅树图。


岁寒三友是明代御窑瓷器上常见纹饰之一,松、竹、梅经常同时被描绘在一件器物上。此件高足碗仅以梅花一种图案为饰,在明代御窑瓷器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青花矾红彩瓷器属于青花瓷器的衍生品种。


矾红的主要原料是青矾,其呈色比较稳定。色泽带有橙子一般的红色,没有透明感。矾红彩的色调与矾红料的精细度有关,越细越鲜艳;矾红首创于宋代定窑,辽金时期在北方的窑品里常常使用。


青花加矾红彩瓷器需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白地青花瓷器,然后按需要在纹饰空白处以矾红彩描绘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蓝色花纹与红色花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打破了白地青花之单调感,给人以既和谐又醒目之美感。


青花朵云矾红彩五鱼纹高足碗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11.9厘米 口径16.1厘米 足径4.4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碗撇口、深弧壁、瘦底,底下承以中空高足。通体以青花矾红彩装饰,主题纹样为外壁四条鱼与碗心一条鱼组成的五鱼图,以青花绘朵云、海水纹,以矾红彩绘鱼纹。无款识。



青花海水矾红彩龙纹盘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4.4厘米 口径19.9厘米 足径12.5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底和外壁均以青花矾红彩描绘翻腾于海水中的龙。内底绘一条龙,外壁平均分布九条龙。无款识。




红色龙身在深蓝色海水的映衬下愈显醒目。


青花朵云矾红彩龙纹盘

明·弘治(1488—1505年)

故宫博物院收藏



(下篇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