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病夏治】三伏贴家庭使用说明书

 gzzxy 2018-07-17

小暑


三伏贴家庭使用说明书

小暑刚过几日,已经感受到暑气的威力,接下来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了。每年的三伏天,各大中医药门口都会排起“人龙”去做冬病夏治。去医院贴敷有它的好处,但更多是不便,于是,现在更多人选择了自己动手。原因很简单:

1、怕排队;

2、做贴敷的人太多,贴完几个小时不出汗不吹风的环境无法保证;

3、如果医院的三伏贴是大量采购的,质量无法保证;

4、有的医院一天下来贴敷的数量惊人,医生就那么几个,精力有限,贴出来的质量会打折扣。

自己在家动手也不是没有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找穴位】。相信对于过去几年买过我们三伏贴的朋友来说,这都不是事。考虑到有的朋友是第一次自己动手,所以,再次将这篇旧文整理出来,以供参考。我想,小伙伴们都这么爱学习,相信看完下面的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傅”了。

一、贴敷日期 


头伏

7月17日(第一组),7月18日(第二组)

中伏

7月27日(第一组),7月28日(第二组)

8月6日(第一组),8月7日(第二组)

三伏

8月16日(第一组),8月17日(第二组)

每个人调理的情况不同,所以各自的穴位组合也不尽相同【具体推荐见下面“三、穴位推荐”】,如果您时间不允许,可将两组一次贴完。三伏贴一般是每一伏头三天来贴,如果时间不允许,退而其次,在每一伏里选一个较热的天补贴。贴敷时间段一般选在贴敷日当天上午,成年人贴4~6小时,儿童贴2~4小时。在贴敷过程中,如果出现刺痛等难以忍受的情况,请立即取下;如只是有一定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如果可以接受,发泡效果更好

二、注意事项

1、这几类人不能贴“三伏贴”:

妊娠期妇女,2岁以内的婴幼儿,疤痕性皮肤及皮肤极其敏感者, 有严重心脏疾病的,心脏做了搭桥手术的, 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特别是伴有发热等症状的, 阴虚体热的等。

2、在阴凉处贴敷,避免出汗后“三伏贴”脱落,出汗后药物还可能渗透到衣服上,最好不要穿名贵的衣服,当然,土豪随意;

3、贴敷部位不能吹风;

4、贴敷6小时内不洗澡,洗澡用温水,尽量不用肥皂、沐浴露之类,贴敷穴位处不要搓揉,忌洗冷水澡;

5、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及海鲜、鹅肉、牛肉等老百姓口中的“发物”,烟酒尽量也不沾。

6、不要贪便宜买质量差的“三伏贴”。

三、穴位推荐 

穴位名后面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穴位在人体的数量,也是贴敷穴位数,如中府穴后面的2表示人体有2个中府,个别标注按括号中文字说明贴敷。

1、呼吸系统

第一组:中府(2),天突(1),膻中(1),肺俞(2)

第二组:大椎(1),膏肓(2),膈俞(2),肺腧(任意1个)

2、消化系统

第一组:中脘(1),天枢(2),关元(1),足三里(2)

第二组:胃俞(2),脾俞(2),命门(1),中脘(1)

3、泌尿、生殖系统

第一组:关元(1),足三里(2),三阴交(2),脾俞(任意1个)

第二组:中极(2),肾俞(2),命门(1)),脾俞(另1个)

4、提高抗病能力【免疫力】

第一组:大椎(1),膏肓(2),关元(1),足三里(2)

第二组:大椎(1),肾俞(2),命门(1),三阴交(2)

四、主要穴位 

需要首先交代的是,图中所示的几寸不是用尺量出来的,它是这么来的:1寸≈拇指宽度2寸≈中间3指并拢宽度3寸≈除拇指外4指并拢宽度(1.5寸即2指宽)以下图示均为患者本人指宽,比如,我要给儿童贴三伏贴,1寸就是这个儿童本人的大拇指宽度,不是施贴者。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组成,找穴位时会用到前3类。



中府

取穴法: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往下1寸



天突

取穴法:仰卧或仰靠坐位。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窝(即胸骨上窝),在

此凹窝中央,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膻中

取穴法:男性取双乳头连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女性乳房有大小,取“心窝”处。


中脘

取穴法: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4寸即为此穴。



大椎

取穴法:俯卧位或坐位。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着即是第7颈椎,其棘突下凹陷处即为此穴。 



肺俞

取穴法: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说明:大椎下第一个凸起为第一胸椎棘突,用手指沿着脊柱从上往下按,会交替出现凸起和凹陷(凹陷即棘突下),编号自上而下依次为1、2、3……



膏肓

取穴法: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膈腧

取穴法: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脾俞

取穴法: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胃俞

取穴法: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2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肾俞

取穴法: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命门

取穴法: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脐水平绕腰腹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处,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关元

取穴法: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为此穴。


足三里

取穴法:1.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2.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三阴交

取穴法:侧坐或仰卧位。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示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 end · 

编辑 | 伊森

图 |伊森

买三伏贴、艾条扫码找店主

看到下面的“更多福利”了吗,更多有料的内容等你点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