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高考古诗鉴赏(8):如何分析古诗技巧

 启程的男孩 2018-07-17

第四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分析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答题范式

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四)考题直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全国卷Ⅱ)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步骤一)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步骤二)具体表现为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浙江卷)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释】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问】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骤一)运用拟人手法,骤二)“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把“云”和“月”人格化。骤三)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2010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送蜀客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问】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骤一)同意:骤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骤一)不同意:骤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五)知识清单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四大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排比、夸张、对偶、顶真、设问、反问、通感、双关、用典、互文、反复、叠词、化用、列锦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1)抒情: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和即事抒怀(叙事抒情)等。

(2)描写:点与面、正与侧、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乐与哀、工笔与白描等。

     3、表现手法:赋(铺陈)比兴、烘托(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等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